从养猪场的清水沟看金乡治污“小道道”
2016-04-20
从养猪场的清水沟看金乡治污“小道道”
六个养猪农民做起了猪粪生意;万头猪场周边不仅没有臭气熏天,旁边的小沟还流淌着清澈的水;原本是大蒜加工废弃物的蒜皮变身羊饲料,大蒜秸秆变做青贮料……日前,在济宁市金乡县,记者领略到了该县变废为宝的治污“小道道”。
猪农转型生产有机肥——粪污资源利用变宝贝
在金乡县卜集镇殷李村,六户原本养猪的农民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生物肥生产企业,就是这家由个人出资的生物肥生产企业,基本满足了整个乡镇畜禽粪便的处理问题。据了解得知,整个生产厂占地2.4公顷,年产有机肥1万余吨。与一般的有机肥厂不同的是,他们收集粪便是“免费”的,企业合伙人之一的岳增洋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养殖环保的要求提高,目前该县的畜禽养殖场都要自行对粪便进行处理,不但劳动力成本高,而且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和场所。看到这一商机,他们六个原本养猪的农户主动转型发展,针对金乡种植大蒜对有机肥有巨大需求的现状,联合起来成立了有机肥加工厂,并采用免费上门清理粪污的方式换取“免费”的生产原料,进而生产有机肥供当地使用。为保证有机肥原料的稳定供应,有机肥厂与周边30余家养殖场签订了粪污处理协议,定期到场收集养殖场的粪污。
金乡县畜牧局局长李祥伟告诉记者,在金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将分别规划建设四个有机肥场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这样全县的畜禽粪污和病死动物基本能得到处理变成有机肥,从而保障畜牧业持续化、安全化发展。
沼液+小农水——农牧结合新样板
过去,由于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养猪场一直不受待见,而金乡县永利养猪场通过合理利用沼气设备,很好地解决了猪场污水排放和臭气熏天的问题。说到如何用好沼气设备,猪场负责人李忠振这样告诉记者,使用沼气设备也是很有道道的:比如,生产沼气后产生的沼液可以用来冲洗猪圈,这样既可以减少水的用量,也可以减少蚊蝇的滋生;沼气发电也是处理粪污的好方式,对于存栏1000头母猪的规模场,用沼气发电完全可以满足猪场的用电需求,但是要合理规划好,避免冬天沼气不够、夏天用不了,他们就后备了一个发电机组;对于冬天气温低引起的沼气产量不足的问题,他们采取加热提高温度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发电机组的循环热流来对沼气罐进行加热来促进产气……说起使用沼气设备的秘诀来,李忠振讲起来滔滔不绝。
但是最让记者惊奇的是,猪场外原本用于排污的小水沟已经流着清澈的水,而且还长出了水草;用李忠振的话说,这再也不是过去的臭水沟了。原来,该县在猪场所属的镇上实施了“小农水”工程,抓住这一契机,猪场改变了沼液向旁边水沟排放的方式,单独建设了沼液池,在农田铺设了沼液管道,安装了阀门,并在沼液池里设置了压力表,这样沼液可以随同“小农水”一起实施灌溉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沼液直接灌溉“烧地”的问题,又能为周边70多公顷大棚蔬菜提供好的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既为菜农节约了成本,又为老百姓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蔬菜,这也为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提供了农牧结合新样板。
蒜皮蒜秸变饲料——秸秆饲料化利用是正道
金乡素有“大蒜之乡”的美誉,当地有着丰富的大蒜秸秆资源,由于大蒜秸秆不耐长期储存、极易霉变、利用率低,常常被农户随意抛弃和焚烧,污染了农村环境和空气。
既然大蒜是好东西,能抗菌消炎,那大蒜身上的东西也应该有这作用。基于此,通过试验,大蒜加工厂的蒜皮首先成为了羊饲料;同时,金乡县在全国首创开展了大蒜秸秆青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通过召开大蒜秸秆青贮培训会的形式,为牛羊养猪户现场演示大蒜秸秆青贮的操作过程,使这一技术得到有效推广。2014年,金乡县利用青贮技术储存大蒜秸秆的养殖户达130多户,利用鲜大蒜秸秆近1万公顷,农户出售大蒜秸秆每公顷增收1500余元,田间地头的大蒜秸秆废弃物明显减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的效果。
编后语:
现如今,环保问题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国家也已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环境的治理。作为畜牧行业,最大的“污染”就是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的处理问题。如果各地能够逆向思考,向金乡一样“变废为宝”,那原来的“污染”也会成为资源。
本来畜禽粪便就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应正确看待和分析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利用好了,它就是资源;如果只是单纯被动地去做污染处理,那它真就成了成了社会的污染源、养殖业的负担。
(特约记者陶家树王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