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考热貌似“降温”的背后

2016-04-20

工会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考职位降温

□本刊记者 张 威



国考热貌似“降温”的背后

□本刊记者张威

2015年11月29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考如约而至。人们已经习惯了“万人过独木桥”的新闻头条,但事情似乎在起着变化,国考招录人数持续增长与报名人数连续走低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真的在褪色吗?

从考场出来,王晓静(化名)都没有和同学对题目,出了大门就回宿舍了,她知道没考好。考完试后,她发了一条微博说:“国考结束了,申论时间不够用,我只能放弃自己想要走的路,安心生活。”

王晓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跟她的多数同学一样,参加了2016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她还是很遗憾,毕竟公务员工作安稳。“当然如果考不上就找别的工作,公务员不是唯一的选择。”王晓静很淡定。

她口中的国考全称为国家公务员考试,涉及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诸多方面,不仅影响个人命运,更像是社会的晴雨表。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既有个体的选择与矛盾,也渐渐透出社会的风向和时代的焦虑。

但从2015年开始,持续多年的国考热似乎真的“降温”了。从数据上看,2015年国考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降,其中,职位竞争比、高竞争职位和最热职位三大指标全线下跌。这背后原因很复杂。

“最好考的国考年”

2015年10月24日,是2016年度国考报名截止之日,扩招后的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迎来“双降”,似乎也呼应了当天的“霜降”节气。2015年的国考报名人数骤降11万余人,当时曾引发广泛讨论,2016年的数据进一步证实“降温”之说。

2015年10月26日18时,2016年度国考资格审查工作结束,2016年国考计划招录2.7万余名公务员,招录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报名人数只有139.46万,较2015年的140.9万人减少1.44万人,延续了下降趋势。

2016年的平均竞争比跌至1:50,几乎接近2010年的一半。从数据上看,2010年是竞争最为激烈的,达到了1:93,2012年至2014年维持在1:72到1:78之间,到2015年降至1:63,至2016年则再创竞争比新低。而近年来弃考现象不断凸显,2015年度过审141万,但实际只有近90万人参加考试,加上弃考因素,2016年国考竞争比或许比数据显示的更低。

单就最热岗位的竞争来看,2016年度报考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竞赛处(全国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公室)一职成为最热门岗位,仅招1人,最终有2847人竞争。1:2847这个数字,同往年相比,并不算惨烈。2013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一职,曾创下1:9470的竞争比,接近“万里挑一”。于是,有人将2016年称为最好考的国考年。

从社会关注度来看,国考降温从2014年起已现端倪。据2014年一项针对国内11所高校2000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参加国考人数比例下降了2.5%。但从国考报名人数和竞争比来看,2012就已算是一个分水岭。《人民日报》客户端2015年10月15日发布了一项关于国考吸引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7%的人选择“没有吸引力了,福利待遇往往比不上企业,我选择到社会上打拼”这一项。

在此之前,公务员被看作“性价比”颇高的职位:薪金福利丰厚、清闲、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被称为“金饭碗”。然而,中共十八大之后,随着反腐的深入,公务员职位本身,以及人们的态度,都在发生转变。

赵李堂清晰地将自己定位为“希望做工作狂赚钱的人”。他去年报考了福州海关,就是因为听学长说“钱多,入职第一个月就9000块”。最终几分之差没能进面试,但他并不觉得可惜,“只是想多一个选择,工作那么枯燥,即使考上了我也干两三年就辞职。”

“公务员薪水太低,升职周期太长,我也不感兴趣。”即将硕士毕业的周余(化名),也果断放弃了报名。已经有两三年丰富实习经验的他,计划毕业后留在北京,找一份市场部或公关的工作。

在周余看来,公务员的工作价值相对比较低。“半天可以完成的事,他们花一天时间来做。”他不甘于清闲的日子,觉得这样“虚耗几十年”很是无聊。他更看重个人潜能在工作中能够提升多少,而公务员循规蹈矩一辈子对个人潜能要求比较低。他想到以后买房的问题,而公务员似乎住房福利也比以前少了,“光靠工资,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吧。”

相对于男性,大部分女性找工作更看重稳定。然而杨雪(化名)也不想再考公务员了。她在毕业求职时,国考加省考参加过四次了,其中两次进了面试,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那时候各省跑,工作又没着落,负能量超大。”即使今年国考降温,她却认为好不好考很难定义,还得看具体职位,最终大部分人不可避免要做“炮灰”。公务员考试笔试后需要等成绩,成绩出了等资格审核,审核后等面试,“比较煎熬,拖得太久让我心里难受。”

“打酱油”的考生

虽然2016年的国考岗位增加了,规定更细了,但仍有很多学生因为职位设置等原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觉得自己并不能真正通过国考进入公务员这个队伍,而仅把国考当作“初试”,重点放在明年的省考。

许婷(化名),一个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宁夏姑娘,大四的她,每天奔走于学校的招聘会。除此之外,她还要抽时间复习,备战国考。上大学之初,考公务员就一直是她的目标。

“公务员还是相对稳定一些吧,我爸妈也希望我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女孩子嘛,离家近些,大家也放心。”许婷说,但是在报名时,由于自己学的是政治学,能报的岗位很少,法学类的岗位又基本要求是硕士学历以上,许婷觉得,国考对自己而言,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思前想后,决定放下离家近的想法,报一个新疆的岗位时,却发现职位的要求自己根本不合适,“人家要求是新疆户籍的,我没资格报”。

最后,她决定转移重心,“国考就当是试试水吧,考上的机会不大,报名人数多,我报的上海海关的职位竞争太激烈了,看样子根本没戏,所以我没有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上面”。许婷觉得,这次参加国考,上考场体验一次,能为明年的省考做准备。“出了校门,心就散了,如果能一次考上,当然是最好啊。”许婷说。

为了避免自己松懈,许婷跟同学结成了“监督小组”,她们决定在国考结束时就开始这个计划,“每天的作息时间要严格按照计划施行,谁违反了就请大家吃饭”。这样的惩罚措施让大家觉得有压力,如此也能更好地执行计划。

许婷说,如果省考一次不能过,就继续考,直到考上为止。

中南民族大学的冯孔,学的是新闻学专业,今年上大四的他,如今正在北京实习。对于国考报名,他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广西南宁海关。截至报名结束,这个岗位一共有40多个人报名。“这个报名人数水分很大,有一些是虚报的吧?”冯孔觉得自己胜算还是挺大的,他说起话来有板有眼,酷爱体育和新闻,“我应该是比较博学的吧,哈哈,面试毫无压力!”

冯孔参加国考一方面是自己想“做官”,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期望。冯孔表示,现在每天至少会保证两个小时的复习时间,由于要上班,只能在晚上复习。“三分靠运气吧,试一试呗,说不定就考上了呢!”冯孔表现得很乐观,国考只是第一步,如果没考上,他会继续参加河南的省考。

现在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冯孔也一直在努力找一份稳妥的工作。“实习留不下来,所以经常要去很多地方面试,万一到最后没考上公务员,起码也有一份工作。”二三月之前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就专心准备省考,在七八月考试结束后,先去单位工作,等10月成绩出来,如果过了的话,就辞职。冯孔这样计划着。

“能去县级以下的单位也挺好啊,河南交通很便利,回家方便,在省内哪个地方都行!”冯孔说,“实在考不上,那就踏踏实实工作!”对于未来,这个河南小伙子一点也不担心。

就像有人拿国考当作“初试”,也有人对公务员并没有多少期待。

早上8点多,一身正装的孟彤匆匆走出北京理工大学东门,准备坐地铁去中关村参加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要毕业的她而言,找工作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说起当初“国考”报名的动机,孟彤描述为“一时意动”,“其实我对公务员这样的职业并不是特别感冒,之前也没想好到底要不要报名”。一天做完毕业设计回到宿舍,看到舍友正在填写报名信息,孟彤才知道“国考”报名已经开始。对于考试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孟彤直言“没啥压力”。“之前报名就是有着‘中奖’的想法,考试能过当然最好,现在户口这么难拿,想在北京立足,公务员是捷径。考不上也没关系,我这个专业工作并不太难找。”孟彤笑着说,“而且说真的,我还没想好以后要不要在北京扎根——这地方人太多了。”

孟彤是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前段时间,她应聘了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算法工程师职位,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三轮面试,面对1/3的淘汰率,她觉得“问题不大”。如果竞聘成功,孟彤一走出校门就可以拿到万元月薪。

尽管如此,孟彤每天仍会至少保证两三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我一个理科生,平时接触的都是数据和公式,面对“国考”的大部分题型都处于劣势。既然都交了报名费了,总不能太‘酱油’。”对于公务员的职位,孟彤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期待。

“我只想结束‘漂’着的状态”

“为了这次考试连工作都辞了,不出点儿成绩对家人对自己都交代不过去。”刘兴泽的声音透出些许疲惫。2011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后,刘兴泽进入了北京市一家在国内颇有名气的财经公关公司。经过三年历练,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也甚得团队信任。在朋友看来,他拿着十几万的年薪,每天出入高档酒店等商务场所,工作“很靠谱”。但2015年国庆节前,刘兴泽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所有人都知道在这个圈子工作累,但这还不是我辞职的主要原因。”刘兴泽说,“你在这座城市努力工作赚钱,拼命创造价值,想让父母安心,想给家人更好的未来。但到头来,你发现你的存款始终追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更悲剧的是,你连在这座城市里买一所房子的资格都没有。我觉得这很荒谬。”

这不是刘兴泽第一次参加“国考”。大四那年,他的“国考”成绩顺利通过合格线,但却以不到2分的分差被拒于面试名单之外。有了那次失败的经历,刘兴泽将复习计划制订得颇有条理,加之“国考降温”报名人数减少,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如果“国考”失利,刘兴泽打算继续复习,准备春天的地方公务员考试。“当初辞职,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心。公务员待遇好也罢坏也罢,都不在我考虑之内。我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尽快结束‘漂’着的状态。”

其实,像刘兴泽这样求稳定而不求收入的人还是能代表一部分参加国考人的心声的。尽管在《人民日报》的调查中17%的受访者认为国考不再有吸引力,但人数最集中的一个选项是“公务员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仍是择业优选”,达41%。其余选项如“虽然吸引力变小,但国考相对公平,考一考也许会改变命运”和“我的理想是努力做实事,不论待遇如何,公务员仍是我的职业规划”也占35%的比重。

面临毕业的海燕,目前正在北京国贸附近的一家杂志社实习。中文系出身的她,应付一些文字编辑类的日常工作不成问题,但一周五天的坐班制度和每天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让她难有闲暇备战“国考”。“考研的计划是一年前就确定的,公务员是前段时间回家后爸妈劝我考的,有点儿强迫的意思。”海燕说,虽然开始有些不太情愿,担心会牵扯太多复习考研的精力,但自己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公务员现在待遇不如以往,但家里的意思是女孩子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好,薪水高低倒在其次。老一辈都看重一个安稳,父母是为了我好,我明白。”

遵从父母的意愿加入“国考大军”,但也和海燕近来切身感受到的严峻就业形势不无关系。几个月前,王晓静就开始寻觅适合自己的岗位,但各家企业的反馈情况让她有些心灰意冷。“女孩子找工作本来就难,我学的又是中文类专业,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想找到待遇好有户口的工作基本要看造化。北京生活成本这么高,房价像天文数字一样,起步太低的话,我看不到希望。”

在海燕看来,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是自己目前所能想到的毕业后最好的出路。“如果两条路都行不通,那么我和北京这座城市可能就确实没啥缘分了。”

光环渐褪,真遇冷还是假降温?

在舆论关注国考降温时,门户网站一项调查结果却与之背离——调查显示80%的网友认为公务员国考没有降温,仅有20%的网友认为真降温了。更有网友留言说,“不是不想报,是门槛提高了报不上,够报考条件的人少了,艰苦的工作也不太想考虑。”

从国考最热职位的报名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前几年的岗位要求,几乎是不限专业、不限政治面貌,没有基层工作年限要求。而2016年最热职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提出了严格的专业限制(要求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因此最热门岗位竞争激烈程度有所降低。

与此同时,在2016年国考职位中,边远地区、基层岗位占比超过76%。一些基层岗位明确标注了工作条件艰苦、经常出差等工作特点,从而降低考生的预期。人社部更是专门设置了“诚信系统”,令不少不符合报名条件却想碰运气的人放弃了报考。

可见,高竞争比职位的减少、基层岗位的增加、报考资格的限定和诚信系统的设置等客观因素,促使考生报名更加理性,无数报名和考试的水份被挤压。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的国考热,与其说是“降温”,不如说是“遇冷”,更多体现在考生对招考职位不再趋之如骛。

除此之外,伴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公务员也正从带有光环的金饭碗变成众多职业选择中的一种。

长久以来,公务员由于金饭碗和福利好的光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在中国,公务员的稳定性非常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正常辞退的公务员仅为0.05%左右,而一般企业的淘汰率为5%~15%。

公务员的养老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养老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不过,以前坚冰一块的铁饭碗和养老金制度正在松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的差别。当然,这也让很多想离开体制的人走得更方便。

其实,不管明、后年的国考是否会“降温”,“万里挑一”的国考现象会否改变,要使国考真正回归理性,还需要政府、市场、高校毕业生等多方努力。就业市场做大了,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到位了,国考理性降温自然就水到渠成。或许有一天,当公务员回归为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国考才是最健康、最合理的人才选拔考试。

相关评论

国考并非“降温”而是挤出了“水分”

国考报名和竞争比双双走低的原因,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一是今年职位条件设置更加合理,二是考生报名更趋理性,三是报名纪律约束更加明确。这个解释的合理性,可以从140多万人报名而实际参加考试的仅有近90万人的数据变化得到印证。报名门槛的提高,边远地区、基层岗位的增多,“诚信系统”的筛选……国考资格条件的设置,让考生报名投身公务员队伍更趋理性,减少了考生试试看、练练手等随意报考,挤掉了碰运气、图侥幸的盲目报考。鉴于此,与其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降温”,不如说国考挤出了虚高“水分”。

客观看待“国考”报名人数创新低

其实,对公务员考试人员下降,无须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产生过多的猜测和联想。客观理性看待今年国考创新低,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国考日益成熟,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在日趋理性。今后,伴随着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入,公务员考试必将更加完善和科学。作为一个服务大众的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公务员唯一的宗旨,这也是公务员的价值所在。

别草率解读国考的热与冷

国考降温的说法,2015年就曾引发热议。仅从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岗位平均竞争比的“双下降”,就认为国考已降温,或已迎来降温的拐点,恐怕言过其实。

当前判断国考热降温,除了具体的数据,还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一种习惯性的社会想象,即随着近两年的强力反腐与八项规定的执行,权力约束渐趋规范,公务员岗位的“含金量”非往日可比,所以自然会减少一部分人对于此职业的迷恋。这种逻辑推理自反腐之日起就已出现。不可否认,当公职岗位的要求越来越规范,福利待遇越来越透明,确实会降低社会对于公务员岗位的不正常期待,此次总人数的减少或也不排除有这种原因。但一方面,从观念到行动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公务员岗位高热度的成因本就非常复杂,还须全面看待。

猜你喜欢

国考职位降温
领导职位≠领导力
病案突进
动物降温有妙招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页岩气开发降温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