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的疗效观察
2016-04-20王晨,陈杰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的疗效观察
王晨通讯作者:陈杰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脑卒中主要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1],偏瘫后期患者会出现痉挛、挛缩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本文主要研究良肢位的摆放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2例,年龄40~70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两组患者均没有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没有疼痛和严重痉挛,均可配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接受急性期抢救、清除自由基、促进脑细胞代谢,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良肢位摆放治疗。
良肢位及摆放: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采取的一种体位或姿势,它能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可采取不同的良肢位:①仰卧位:患者面部朝向患侧,头部放在枕头上时,患侧臀下垫一个枕头,臀前突,患肩下垫一个枕头,肩胛骨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各放一沙袋,防止髋关节伸展,踝关节保持背屈,防止足下垂、趾屈、内翻。②患侧卧位:患者头及颈椎上部屈曲,患侧肩胛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③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尽量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下面用枕头支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健侧上肢自由摆放,患侧下肢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挤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2]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评定均由专人进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及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Barthel评分均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比较(分,
讨论
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病人的肩、手、髋、膝、踝等大关节活动不受限制以及早期诱发出分离运动,为将来肢体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基础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系[3]。这一动作的设计,使得各组肌群都处在放松的状态下,不会发生肌肉的牵拉,对痉挛具有缓解作用,为以后开展协调运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中风后期肢体功能的恢复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对大脑的可塑性也有很大好处[4],良肢位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轴突,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细胞的轴突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网络,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使其突轴链处于受抑制的状态[5]。
通过以上多例患者的康复训练,在后来的继续治疗中发现患者很少发生髋关节的外旋,维持了大腿内旋肌肉的紧张度。同时也发现上肢肩关节很少发生塌陷和后撤,对于保持肩部的左右对称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良肢位的摆放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在脚底放硬物,以防止引起阳性支撑反射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刺激肌肉张力增加,加重足下垂。②尽量减少患者长时间患侧卧位,防止压伤肢体,防止血液循环不畅。③良肢位的摆放应该尽早进行,最好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以内。
参考文献
[1]陈立典,吴毅.临床疾病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2]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
[3]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03-106.
[4]龚菊青.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14-115.
[5]梁丽霞,陈丽斐,石瑞团,等.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1):103-106,71.
(收稿日期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