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反思

2016-04-20韩淑仪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实验分析

韩淑仪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更新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探究,情境学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更应富有指导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进行反思,笔者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因此学生只是机械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勇于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只有汲取新知,探求新路才有出路,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首先要教师更新观念,真正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教学生学”的论断;其次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从自己做起,力争闯出一条教改新路。

1.3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

先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设计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2 实验教学设计的反思

无论哪种类型的生物实验设计,其本质都是根据实验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学基本技能,有时甚至是根据实验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或提示,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综合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

2.1 重视实验设计题的题干分析

教师在题型辅导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并要求学生仔细的审题。围绕实验目的,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预期要取得何种效果等,设计简明有效的实验方案;同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设计实验的限制性关键字词。

2.2 重视实验程序的分析

要提高学生解答实验设计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原理。学生实验,不能单纯地依实验指导“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大功告成。要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程序,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既知道怎么做,也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

2.3 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

学生能否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验设计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又要要求学生对实验的中间过程出现的现象进行记录;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对结果的分析。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成功实验进行分析,也要重视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 实验教学过程的反思

3.1 指导学生做好课本实验,弄懂课本实验

通过这一步要达到以下3个目的。

(1)使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实验室,尽可能创造条件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2)使学生理解实验程序。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或必要性。每一个处理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如“测定种子的成分”的实验中,为什么要选取晒干的小麦种子,为什么要装进干燥的试管里,为什么不能装进有水珠的试管里,乳白色的液体煮成糊状后为什么要冷却后才滴加碘液,“观察种子的结构”中为什么要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浸软后再观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并要隔水加热,等等。

(3)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又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记录。在“测定种子成分”中除记录溶液的最终颜色,更要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顺序(无色、乳白色、蓝色),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对结果的分析。如乳白色的液体变成蓝色是因为淀粉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的特性。

(4)重视对成功试验的分析,也重视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能看到细胞的原因:①刮取细胞的位置正确;②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而部分学生实验失败,找不到细胞或只看到一个气泡,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重新做一遍,看看结果又如何。

3.2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本实验所蕴含的研究方法

在学生领会课本实验的设计意图、原理、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出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及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普通观察法;②显微镜观察法;③化学分析法;④取样调查法等。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原则有: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控制与平衡控制原则等。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3.3 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多种理论知识及提炼的研究方法、思想,结合实验操作的实践经验,分析处理过去从未见过的实验问题。此步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①分析、解释非课本实验结果的能力,其中包括根据某些实验条件和结果推测一下实验结果的能力;②设置简单的实验能力,包括补充不完整的实验设计或修正错误的实验设计的能力。

4 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教师教会的,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实验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去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实验分析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哪个凉得快?
做个怪怪长实验
无字天书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