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

2016-04-20王改凤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数学

王改凤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尤其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要让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除了教师本身的语言艺术以外,还需要优化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巧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源动力。小学生年龄还小,对任何事物都好奇,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给他们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基础。特别是数学课,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电教媒体,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的心情去学习。

例如,在1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学生课间活动做游戏的场景。配音响起导入新课:“下课了,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呢。瞧!他们都在做什么游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数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 巧用电教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参与教学,在操作实践中去感知、发现、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从而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笔者出示多媒体课件,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汽车只能“蹦蹦跳跳”往前走,学生见了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

3 巧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知识本身有难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教学效果欠佳。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静态插图创设为动态情境,用声形兼备、色彩鲜明的动态画面来展现过程,能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作,认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归律,从而达到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一课时,笔者把两个全等三角形由重合到旋转再到平移以后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渐变过程演示给学生看,不能理解的再重复,难点处再定格。这样,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里无需教师用很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能自然悟出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破了难点。

4 巧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想能力。根据少年儿童的思维特点,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恰当的媒介,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呈现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时,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看算式回答。这样,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直接刺激下作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提高所有学生口算的能力。为此,利用多媒体资源,笔者设计一个“过关斩将”的游戏型课件,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当学生提前或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地完成任务,把关的“将”才会让其进入下一关学习,否则仍然返回这一关,而且每一关都有不同的难度,越到最后,难度越高,要求学生的反应速度也更快。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引和帮助,而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探究等多种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枯燥无味的教学趣味化,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活学、会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给课堂带来了新的视听享受,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电教多媒体数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