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情景教学的尝试和思考

2016-04-19陈彦涛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

陈彦涛

【中图分类号】G 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85-0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常看到这种现象:很多学生课外谈起美伊战争、全球金融危机、叙利亚冲突、中俄军演、美日军演等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时滔滔不绝、劲头十足,而在课堂上却死气沉沉、无精打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我们没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情境有效的结合起来,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精心地创设课堂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本人就这些年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情景创设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一个概念或原理后,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 。

(4)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颖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3、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材料要精,不能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二、教学情境创设要求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问题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的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我曾经组织学生针对“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展开自由式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足足用了三十分钟仍未分出胜负。在这场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申述理由,也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虽然这堂课的所谓“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我觉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印象特别深刻,理解也特别透彻。总之,通过这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3、运用“热点问题”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现行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都积极地体现它的生活性、亲民性,因此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情景教学,是紧密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其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在讲《经济生活》的“国家财政”这一框中财政的作用时,我举了当时国务院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准备在未来5年投资4万亿人民币来扩大内需这个事例,通过分析4万亿的用途来说明财政的三个巨大作用。还有,在讲《政治生活》的“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民主监督的途径时,恰逢每年年两会召开,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两会召开的视频,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一监督途径。

4、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诸如音乐、漫画、视频、美术作品等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课题、活跃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讲到《文化生活》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框的问题时,我播放了一段阿炳的《二泉映月》,凄惨悲凉的曲调,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听觉震撼,然后我再抛出问题:为什么阿炳会创作出这样悲惨的曲子?让学生讨论从中得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我又播放了小提琴演奏的《梁祝》,来说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创设情境要贴近生活

教学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教学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人,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领悟生活,进人社会,感受现实,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身受感染,激发心灵震撼。例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针对学生过生日互送礼物这一“热点”问题,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你过生日,同学送给你的礼物是不是商品?说明理由。(2)同学过生日,你为同学挑选的礼物是不是商品?说明理由。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思考,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商品的含义,也弄清了它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再比如讲解“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时,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你在学校门口买的书,丢了以后,用不用赔?为什么?(2)你在学校门口租的书,丢了以后,用不用赔?为什么?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思考,学生既弄清了“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各自的特点,也弄明白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既引发了思考。又活跃了思维。我们在教学中何乐而不为呢?

三、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一方面,在情境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情境。

其次,情境选择要有时效性。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第三,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设置的情景不仅要新颖,还要能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究欲望。所以在设置情境时,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情景的启发下去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最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生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