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策略

2016-04-19刘祥娟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语文教师

刘祥娟

【摘要】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通过教学作业的实施来保障。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全方面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更加合理有效。本文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贯彻新的课程标准,课堂是主阵地,作业就是分战场。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现实教学中,作业在“质”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业的布置,要讲究设计的艺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要增强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主体意识,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让学生感兴趣地做,以实现新课程标准“全面、和谐发展的发展”。通过这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下作业的布置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现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作业设计的实用性

我想作业的实用性是指老师设计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体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拿写作来说吧,学生一般都会觉得困难重重,因为老师常常只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写,而要求又往往脱离他们的实际水平,指导又不到位。我觉得学写作,教材中的范文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如第三册中有一篇“去书店”的课文,它就很适合学生模仿写作,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写作尚在起步阶段,因此要学生学会写小短文,切不可操之过急,可以范文为样本,学习文章的结构、一些基本的句型及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技巧等,在动笔之前,还要进行大面积的说话训练,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这时再让学生写一篇“去________”的短文,也就水到渠成了。从我班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多数同学都写得不错,由于有范文在旁,学生从头到尾有样可学,自然写起来也就不觉困难了。同样在学完第四册第一课“给爷爷的信”后,我们有了小习作“给___________的信”,教完“颐和园”“凡尔赛宫”后,我们又进行了介绍处所(景点)的小练笔,于是就有了“我的房间”,“我家的花园”等文章。在仿写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照抄照搬书上的句子,应从整体上去把握例文,使仿写成为一种“认识――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已完成将新知识有感知、理解、模仿到储存的过程,可逐步提高要求,脱离范文,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提高。下面选登的“我想有这样一个房间”,就是在完成“我的房间”的习作后的一次再创造。令我十分惊讶的是学生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想象力是那么的超前。而假期中布置学生们所做的写写画画作业“去________”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好多同学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又画又剪贴,做得很漂亮,十分有创意。

二、注重分层作业

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作业设计也要注重分层,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设计难易度不同的作业,可以使得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实际完成作业,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例如:在教学《古文二则》后,我布置了以下的分层作业:选择a,b,c,d中的任意两项作为作业(也欢迎尝试三种)。

a.背诵《菊》、《莲》,并将它们翻译成白话文。(隔天交)

b.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中一则,在古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观察体验,写成状物作文。(隔天交)

c.阅读课外读物中的古文《爱莲说》,古诗《梅花)、《青松》,写读后感。(三天后交)

d.为同学推荐介绍自己自学并已熟悉的古文,准备在课堂中交流。(一星期内进行)

这样的一些设计,给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的选择余地,学生能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三、作业选择的自主性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还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围绕某一内容,针对某一目的设计几个题目,学生选做,如教学《祁黄羊》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①复述《祁黄羊》;②给晋悼公写一封信,以解狐的名义采访朝中其他一些大臣,(有周围的同学扮演)并写下采访记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感受来自选题目。因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注重差异性作业

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每一类孩子都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例如,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份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比如《太阳是大家的》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A、背诵诗歌《太阳是大家的》,并再读一读《太阳》这篇文章,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B、背诵《太阳是大家的》,摘抄其中的佳句,并谈一谈好在哪里。C、背诵《太阳是大家的》。这一组作业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总之,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他们在具有自主多元化、新颖趣味性、综合实践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思楠;全面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文教资料;2011年13期

[2]姚茹叶;设计新颖有趣的语文作业[J];甘肃教育;2006年14期

[3]樊世艳;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0年05期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小学语文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