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专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6-04-19梁晓蕾

关键词:体验培养音乐

梁晓蕾

【摘要】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音乐本身就是创造的,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辩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听辩活动等,这些教学活动,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关键词】音乐 能力 体验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36-02

音乐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怎样进行教育是音乐教师主要,也是需要考虑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一、音乐是创造

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音乐教育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开发作用不可低估, 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抓好抓牢, 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 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的最佳方式。通过艺术节及课外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使学生在器乐、歌舞、曲艺等活动的训练与表演中进行锻炼,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音乐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创新素质的能力

我们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无限制地增大知识容量,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长时间地、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生辰、月份、作品等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认识和发展,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再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尝试角色的转换,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改变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俯视学生的做法,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坐在一起,一起唱,一起听音乐,一起弹奏。只有教师敢于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敢于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着力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在学生听新歌时,启发学生联想、讨论、自由讲自己感受到的乐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找到新知识,学会并掌握新知识。新歌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视唱为主,若学生错误,教师只做提醒、启示、引导学生找出缺点,适时改正,歌曲的力度处理,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完成新歌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质。

三、体验音乐

通过音乐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就是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创新思维区别于一般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想象的参与。为要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需要运用想象力去设想、去构思事物内部的结构联系。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成份。想象又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体现。音乐创作比任何其他艺术创作更需要想象,因为它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作曲家要在现实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只能依靠想象作为中介。想象还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另一种心理要素。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也必须依靠人们听觉经验对音乐的强弱长短、高低等变化产生想象来实现。

四、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由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能力的形成、发展、提高与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活动中展露出艺术的才华。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能力培养贯穿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结构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培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目的。.教师要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具备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成为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音乐教育要植根于爱,它包括教师对音乐、音乐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教师要用那充满情感的和爱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热爱。情感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也就是说教师既是音乐的欣赏者,又是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传播者。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首先根据自己的见解、素养,把握作品的情感,产生自我的独特的理解和共鸣,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教师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演唱、演奏、指挥、创作,引导学生感受、领悟音乐情感艺术的真谛;同时善于组织学生充分投入、参与音乐实践,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魅力,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才能和学生一起,满怀激情地走进音乐殿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总之,教师音乐应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唱式教学模式及结构,从学生兴趣、能力培养上入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课型,把变单一的“视唱课”为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在教师的“导”中一步步去实践与体验,不断掌握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在音乐课中的运用,为学生识谱能力及视唱水平的提高铺路搭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尝到甜头,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 2005,

[2]马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甘肃教育,2006,

[3]苗吉梅.音乐教学的探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猜你喜欢

体验培养音乐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