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流程设计探索

2016-04-19于春雪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流程

于春雪

【摘要】阅读能力提升将使得人的终身受益。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能力训练目标就是阅读,然而现代的初中生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进行的重点分析。同时以人教版的《苏州园林》为例,进一步分析了阅读训练的基本教学流程。

【关键词】阅读 语文 教学 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5-02

1 引言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强,今后的工作学习就具备基本的优势。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学大纲重点强调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样也就给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重点要求,即阅读能力的提升。

2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一般年龄都在14至17岁之间,他们心理素养、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能力和素养缺失。首先,他们的心理不够完善。由于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显现出成绩和能力的课程,一些初中生却急功近利地认为,短时间没有见到学习成绩的提升,就简单地将自己归入语文学困生的行列之中。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某个学生朗读课本,是对其阅读能力的训练,但是一些学生可能是心理内向,不太愿意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本,但是这种长期朗读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就很难提升,甚至将出现一些心理阴影,造成他们阅读的自信心不足,最终不愿阅读,逃避阅读。其次,一些学生的阅读方法存在问题。阅读是有技巧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连一个较为复杂的长句都很难断好,这样对于阅读就产生了相应的障碍,一篇文章是由一句一句的话组成的。在初中阶段,一些课本已经出现了一些较长的句子,学生在阅读这些长句的时候出现断句错误,有时学生自我放任这种问题的出现,最终造成对于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最后,初中生需要不断鼓励。初中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困难,这些都是他们进行阅读能力提升的障碍,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不断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于学习困难的破解,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落差的填补。

3 具体的阅读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目前教学对象存在以上问题和特点,教师在进行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创新思维,转变学生被动训练的地位,不断提升他们参与阅读训练的积极性,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总结了阅读训练的一般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以人教版的《苏州园林》为例,具体分析一下阅读教学流程的一般规律:

3.1学生自读文章

在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是十分关键的。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己阅读的时间是对他们阅读能力的肯定,他们更加愿意参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阅读兴趣的引导和激发。在《苏州园林》一文的阅读训练中,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前,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苏州最为典型的园林有哪些?狮子林因何而得名?苏州园林的建筑有什么特点?等等,这对问题在文章中都是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自己的阅读过程。同时学生自读需要教师给足他们时间,保证他们充分的阅读。因为阅读训练首先追求的不是阅读速度,而是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理解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3.2组织讨论

当学生自己阅读完文章之后,需要教师将他们分组若干个小组,因为学生之间先进行阅读理解的交流,可以实现他们对于文章更加深刻的认识,不断纠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是越辩越明,学生在一起就教师在阅读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相关的答案。在《苏州园林》一文的小组讨论中,对于狮子林的得名,也许不同的学生对其文章的阅读理解不同,造成最终对于狮子林得名原因的不同理解,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学生重新认识了这一问题,不断纠正自己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在建筑特征的问题中,一个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部分答案,多个学生就可以找齐所有的特征,这种团队合作也是学生需要不断提升的一种学习意识。当学生给出小组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最终补充或者纠正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3.3精读训练

学生自读是其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进一步释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了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教师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进一步带着学生精读文章,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章,纠正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阅读方法。精读训练主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整体的分析,可以涉及到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整体的构建等内容,同时可以对一些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段落描写的细节,用词手法,阅读过程中怎样断开长短句,实现对于长句段落的理解和认识。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就有很多长句需要教师进一步讲解怎样断开,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的断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精读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因为课本的阅读量远远不足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的训练,补充他们阅读能力提升的空间。与《苏州园林》有着相似的文章《梓翁说园》就是其课外很好的补充内容。

4 结语

因为阅读能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进行阅读,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对相关基础材料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完成相应的工作。初中语文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教师需要不断突出学生自读和小组讨论的主体地位,实现带领学生精读有效补充,实现最终阅读能力提升的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15(06):53-54.

[2]何建聪.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8(05):145-146.

[3]钱冰山.语文味教学法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兼及《济南的冬天》语文味常式与变式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13(05): 123-124.

[4]刘春文.基于记叙性文本特质,构建不同的知识框架——兼评“语文知识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研讨课[J].语文教学通讯,2012,32(12): 71-72.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