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时期琵琶艺术发展概况

2016-04-19彭娟

关键词:燕乐昆仑宫廷

彭娟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1-02

琵琶在隋唐时期进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从宫廷到民间,这一乐器都广受欢迎。隋唐时期为琵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一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原与西域诸国文化交流为琵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其二,统治阶级对于琵琶的推崇;其三隋唐时期琵琶记谱法得到发展,唐代燕乐半字谱承担了琵琶曲流传的载体。

一、琵琶乐人

隋唐琵琶演奏家层出不穷,《乐府杂录》中记载的琵琶第一手康昆仑与他的老师段善本之间的故事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关于唐代琵琶乐人的事迹。

贞元中有康昆仑第一手,始遇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及至天门街,市人广较胜负,及斗声乐。即街东有康昆仑琵琶最上,必谓街西无以敌也,遂请昆仑登彩楼,弹一曲新翻《雨调録要》。其街西亦建一楼,东市大诮(qiào)之。及昆仑度曲。西市楼上出一女郎,抱乐器,先云:“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及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昆仑即惊骇,乃拜请为师。女郎遂更衣出见,乃僧也。盖西市豪族厚赂庄严寺僧善本,以定东鄙之胜。翌日,德宗召入,令陈本艺,异常嘉奖,乃令教授昆仑。段奏曰:“且请昆仑弹一调”。及弹,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昆仑惊曰:“段师乃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弦调,后乃易数师。段师精鉴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遗昆仑不近乐器十余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果尽段之艺。[1]

由于段安节著《乐府杂录》时已是唐代后期,距离唐贞元年间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加之此段史料传奇性色彩浓厚,难以令人确信它全是确凿史实。但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已有演奏竞赛的风习;康昆仑和段善本都是十分杰出的琵琶演奏家;当时的琵琶这件乐器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是十分受欢迎的。

除了《乐府杂录》的记载,唐诗中也有大量关于这一时期的琵琶演奏家的记载,如:贺怀智、段善本、康昆仑、曹善才、李管儿、曹纲等都在唐诗中有出现。

《全唐诗》[2]卷421元稹的《琵琶歌》:“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卷419元稹《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绿树,半夜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二、琵琶演奏方法

古代琵琶的弹奏方法究竟是用手弹的,还是用拨子弹的,不同种类琵琶不一。

后汉刘熙《释名》:“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六“枇把”条目:“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 [3]这两条记载都表明了阮咸类琵琶是以手弹。

《通典》:“五弦琵琶,稍小,盖北国所出。旧弹琵琶,皆用木拨弹之,大唐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搊琵琶者是也。风俗通所谓以手琵琶之,知乃非用拨之义,岂上代固有搊之者?手弹法,近代已废,自裴洛儿始为之。”裴洛儿即使裴神符,是一位知名的琵琶家,唐代贞观时期的人。文中“旧弹琵琶”中的“琵琶”应是指四弦琵琶。由此可知:贞观之前,琵琶用木拨弹,贞观时期的裴洛儿改为手弹。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琵琶是是用拨子弹奏的,《琵琶行》写于元和十年,说明在唐代中晚期依然有用拨子弹琵琶。

从唐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琵琶的一些演奏技法。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抹复挑”,《唐语林》载“曹刚善拨若风雨”,“裴新奴长对拢捻”等等都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当时那些复杂多变的演奏技法。从弹奏的姿态来看,类似于今天的右手手法有弹、挑、扫、佛、轮、抹等。左手技法有推、拉、按、捻、揉等。

三、琵琶的运用

从宫廷到民间,琵琶在这一时期都是十分受欢迎的,具体从隋唐宫廷燕乐、民间音乐中能体现出来。

1、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琵琶

《隋书·音乐志》[4]《旧唐书》[5]《新唐书》[6]中各乐部使用琵琶情况[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是隋唐燕乐中使用最为多的琵琶种类。其中四弦琵琶在燕乐、清商、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安国、天竺、扶南、高丽这几部乐部中有使用。五弦琵琶在燕乐、清商、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安国、天竺、高丽中有运用。同时,从上表中发现,除隋代清商伎和《旧唐书》记载的高丽乐中只使用到了四弦琵琶,其他乐部四弦与五弦琵琶都同时存在于同一乐部。

中国本土乐器秦琵琶,在宫廷燕乐中的使用仅见于唐代清商乐,而从西域传入的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宫廷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各种琵琶类型的流传情况,四弦、五弦琵琶在宫廷燕乐中使用更为普遍。

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中的燕乐部为唐代新加入的乐部,琵琶是使用尤为丰富,包括了大琵琶、小琵琶、大五弦、小五弦,这说明唐代统治者对琵琶的喜爱,从琵琶、五弦大小的区分又可得知,当时的琵琶形制有大小区分。

在清商乐这一乐部中,隋代清商乐使用的是四弦琵琶,而在唐代清商乐中使用的是秦琵琶,这一现象不知是由隋代到唐代这一乐部中使用乐器的替换,还是记载的失误。

2、二部伎中的琵琶

唐坐部伎、立部伎[8]中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形式,由于文献记载较模糊且数量较少,历来的研究也较为薄弱。现能查到有明确记载的是坐部伎“燕乐”中使用了琵琶类乐器为大琵琶、大五弦琵琶、小五弦琵琶[9]。

3、民间音乐

琵琶在唐代民间是十分受欢迎的乐器,从琵琶的发展在唐诗中的描述可以窥见当时琵琶的流传。《全唐诗》卷563裴诚《新添声杨柳枝词》:“思量大是恶姻缘,只得相看不得怜。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全唐诗》卷876《江陵语》:“琵琶多余饭甑,措大多于鲫鱼。”卷199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些诗句中可看出琵琶当时在民间得流行盛况。

参考文献:

[1]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条.中华书局.1985年

[2]《全唐诗》第六册.卷四二一.元稹二十六.中华书局点校本.1999.1(2008重印)

[3]应劭.《风俗通义》自《四部备要》第六十三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89年3月,卷六.批把条

[4]《隋书·志第十·音乐下》.中华书局.

[5]《旧唐书·志第九·音乐二》.中华书局.

[6]《新唐书·礼乐志第十一》.中华书局.

[7]据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215页《隋<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九部乐>、<十部乐>对照表》增加而成。

[8]立部伎有八曲,依次为:《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有六曲,依次为:《讌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

[9]《旧唐书·音乐二·卷三十三》.中华书局

猜你喜欢

燕乐昆仑宫廷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唐代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①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昆仑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