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对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2016-04-19冯海凤

关键词:品德初中生青少年

冯海凤

一、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现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象有所抬头,且有增多之势,一些学生在语言上,在行动中经常出现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有的甚至犯有较严重的过错,部分学生还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打架斗殴、恃强凌弱、破坏公物、搞恶作剧;抽烟喝酒、赌徒博、穿奇装异服;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不务正业;考试作弊、缺乏诚信;顶撞教师,不服从管教;思想复杂,“早恋”现象严重;耐挫能力差,动不以动离家出走,部分学生还伴有自杀现象;偷盗习以为常等等。以上这些品德不良现象的出现虽不是中学生中的主流,但有一定的倾向性,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学生越滑越远,甚至会出现局部的波动或灾难,要矫正这些现象,必须透视其滋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形成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是由于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部分不当和三者没有有效协调造成的。

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方面,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有机结合。三教育的结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也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只有三者有机结合、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与社会联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力量,取得社会支持,学校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娱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应主动争取社会有关单位、机关的支援;与当地政府、社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挂钩,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教育组织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社会教育辅导队伍等。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联系,要多作家庭访问,要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庭联系手册等。只有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才能减少思想品德不良现象的发生,才能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今“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且这种“网络”风已经蔓延到了农村,面对不可阻挡的农村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负面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瘾少年”已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扰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专业人士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而青少年上网成瘾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戒除网瘾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入手。当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极大的信息量,广阔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下面就针对网络对农村初中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互联网对农村青少年成长有着良好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对于相对边远闭塞的农村,大大拓展农村青少年的认知事物的途径,使青少年学生开阔视野,自学知识。青少年在网络中身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倍感自由轻松,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中涉及知识面较广,有些知识是课堂上无法传授的,能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拓展知识。如:学生在地理课上接触到祖国的山水风物,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搜索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名胜古迹,使课堂内的知识得以延伸,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历。还有在语文课内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了一些名作片断,业务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网上图书馆,阅览群书,可以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拓宽知识面,进一步了解名家名著。

(二)互联网满足了农村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促进了农村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喜欢网上聊天,尤其是农村的家长对子女关注度不高,和学生交流得少。还有的学生家长长年外出打工,甚至还有许多单亲家庭,所以造成许多空巢或半空巢的学生,形成一些问题学生。近年来,学生自闭孤僻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从来不愿与周边的人交流。而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学生通过QQ聊天、MSN、微信等方式,寻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找到了宣泄不良情绪的相对宽松的环境,青少年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充分展现自我,表现自己。

三、互联网对农村青少年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当今互联网早已不是一块纯洁的净土。在互联网上不可避免地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混杂其中。而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受骗上当,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难免会迷失自我。

(一)网络对农村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潜在威胁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而网上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意识,有时会与中国传统观念形成冲突,初中生价值观容易产生动摇,不知道如何判断是非。比如:现在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盲目信奉拜金主义、打架斗殴、搞恶作剧、抽烟喝酒、穿奇装异服、顶撞教师,不服从管教、“早恋”现象严重、耐挫能力差,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等等,其害人不浅。

(二)网络使农村青少年沉迷虚拟环境,远离现实社会

初中生自制力差,最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尤其是那些形象逼真的血腥暴力游戏,使青少年整天对着冷冰冰的电脑,与外界隔离,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淡漠,甚至不信任感,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冷漠及其他健康问题,甚至患上“网络综合症”。

(三)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网络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料使用方便,而许多以吸引顾客或盈利为目的网站,不顾青少年健康,往往在主页上张贴不良图片、“垃圾”信息等,诱惑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思想不成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会荒废学业,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总之,网络对农村初中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呼吁全社会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网络道德和责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维护网络秩序,遵守网络道德,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学校要协同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对农村初中生品德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品德初中生青少年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论茶的君子品德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