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式教学实践

2016-04-19李军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验式思想品德

李军

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作为一门学科教学,而且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学科。怎样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呢?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还是采用原来的传统教学理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呈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讲解、板书和其他媒体方式传授课本知识,学生是外部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既然思想品德学科要渗透心理健康,那我们课题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如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心理健康的渗透,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改变原来传统的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

何谓体验式教学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和表演、游戏、演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此教学法中学生是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用来创设情境、进行意义构建,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交流的认知工具。这与传统教学观截然不同,各自的作用相互融合,关系明晰。

1.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互动的作用下,学习者主动地学习和体验。

2.强调学习者的社会经历与语言学习的联系。这一观点将学习与社会的个人经历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3.强调学习者和教师的互动,以及学习素材对学习者的作用。这一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及教材编写的方式。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的情境问题,并把情境创作(包括内容和形式)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要求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真实情景,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迅猛发展。

实践式体验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康德的先天范畴论,即认识主体从事于知识、经验和实在的建构,强调认识论主体在构造、解释人的经验中的能动作用,主观体验。皮亚杰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维果茨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着重研究“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工具、语言等手段将经验客体化,把复杂的思维活动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建构主义在对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心理学派和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新认知心理学派的批判中不断发展完善,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另外,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了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游戏、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去体验、领悟成长的所得。只有内在的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在一堂课里,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优势资源,培育学生的自信品质,使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发展。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学。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们根据以上的理论和原则,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一堂课里,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的积极力量。即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并且让学生看到这些力量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掘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实现思想品德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体验式思想品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