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2016-04-19何桂珍

关键词:测量学教学改革

何桂珍

【摘要】“测量学”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理论即知识向实践即能力的转化。以华东交通大学为例分析了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现状,结合现代测量技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内容,此项研究对交通院校测量学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交通院校 测量学 现代测量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6-02

在测绘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测量学教学也应进行全面的改革。纵观多数高等院校测量教学,任然滞留在传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仪器等方面的教学。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测量学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编写于五十年代,落后的教学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中的测绘技术和方法渐渐少用甚至被淘汰,如光学水准仪基本被电子水准仪取代、光学经纬仪和钢尺基本被全站仪取代、小三角测量已被摒弃;测量实习的大例尺地形图测绘仍采用经纬仪结合小平板仪的极坐标法手工测绘。根据历届非测绘专业毕业生调研反馈的信息,课堂上所教授的测量内容几乎被淘汰,而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GPS、摄影测量等技术却知之甚少,导致学非所用。毫无所用的教育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2.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一致性,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因材施教地设计,导致所讲授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测量学集中于三项基本测量工作(角度、距离、高程),对应的测量仪器也是老三件(经纬仪、钢尺、水准仪),从而服务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而非测绘专业如交通工程,主要是应用地形图进行道路的勘测设计,土木大类中的桥梁工程应主要学道路、桥梁及隧道的施工测量,对于特殊专业如软件+道路与铁道工程、软件+桥梁工程,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将数据处理的计算过程编程实现,既可以熟悉编程软件和语言,又可以掌握测量学的知识[1]。

3.作为考查课的测量学,不属于专业的主干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对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教学投入不足,致使测量学教材的更新、实验设备的更新得不到保证,教学条件长期滞后[2-3]。学生根据往届学生反馈的信息,还有网络所了解的信息,对毫无用处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而测量学对于相近专业人员属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涉及测量学的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4.教学方法过于呆板,都采用板书结合多媒体进行被动教学。学生听没听、听懂多少,老师都不知情,而最后检核的标准就是考试。许多学生往往应付考试而进行考前突击,对基本知识死记硬背,可能最后虽然侥幸过关了,但自主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而这些正是许多生产单位所需要的。

然后,针对以上所分析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

1.引进现代测量技术[4]。为改变传统的光学仪器教学和纸质测图,需引进测量新技术以此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如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全站仪在施工测设、道路勘测、建筑物形变观测中的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交通事故再现中的应用;GP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机载激光扫描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新型仪器设备,但由于测量仪器价格昂贵、资金有限,目前很多高校尚不能及时配备足够的先进测绘仪器供教学实验使用, 致使测量仪器设备大大落后于生产实际要求。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设计了改革方案:一是充分利用专属于测绘专业的少量新测绘仪器如电子全站仪、GPS,在讲到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穿插讲解全站仪数字化图、GPS RTK控制测量,让学生熟悉全站仪的检验和使用步骤,掌握全站仪测角、测距、测高差的外业与计算方法,了解GPS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5]。为了防止非测绘专业学生由于操作不当损坏仪器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等问题,基本采取的模式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边演示;二是测绘专业学生进行全站仪和GPS实验和实习时,让非测绘专业学生进行观摩,了解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与内业成图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步骤,已达到感性认识的目的;三是联系生产实际单位,借助外来仪器设备资源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新型仪器设备缺乏的问题,从而能很好地将新技术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

2.根据专业背景,设计有针对性的测量学知识。如土木大类中的桥梁专业,应重点讲授地形图的应用,让学生熟悉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符号,掌握地形图上面积量算、土方计算、线路设计等方法,熟练运用GPS RTK技术实现工程放样的自动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软件+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让学生重点掌握数字一体化测绘技术,熟练运用AUTOcad绘地形图,闭合导线的计算过程通过编程实现。通过设计服务于本专业的测量学知识,更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运用综合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低层次学生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双基结合”,即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相结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教学布局;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以问题驱动引入知识点,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技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会有更高的要求,根据调研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需求设计案例,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完整性。模拟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在完成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已达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最终考核以完成任务情况而定,没有最终的考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

最后,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为搞好这项改革除了任课教师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仪器设备、教学设施等方面。希望各高校集合各方面的努力,争取获得满意的成果,使测量学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峰,程教军.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段贻民,杜国标.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4(5):58~60.

[3]梁新美,胡友建,陈刚.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 2008, 6(4): 141~143.

[4]唐咸远,黄柳云.面向现代测绘技术的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2009, 10.

[5]秦津,塔莉.《测量技术》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9,22:271.

猜你喜欢

测量学教学改革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摄影测量学与遥感)
《测绘学报》被引频次最高的10篇论文(大地测量学与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