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6-04-19苏建林

关键词:本质属性直角小棒

苏建林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怎样思考”是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水平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从而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儿童感兴趣的 “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又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创设唐老鸭与米老鼠图色比赛的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趣味盎然的迷人课堂应蕴而生。

二、提供感知,培养思维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没有正确的充分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更不可能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首先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对事物获得鲜明而又清晰的印象,为“再创”新知奠定丰厚的基础。

1.充分的观察感知

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容易理解和记忆。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必须正确地使用教具,合理地利用插图,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充分地感知,以逐步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例如教学“8”的认识,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这幅图画的是一件什么事情?②有几位老师?有几位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③戴帽的几人?不戴帽的几人?一共几人?④几个男的?几个女的?一共几人?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观察,为从中抽取其本质属性(数量都是8个),舍弃其非本质属性(师、生,戴不戴帽子,男、女等)积累了感性认识,同时也感知了“8”的组成。

2.有效的操作感知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当学生学习某一概念或法则时,仅仅通过对教具、插图的观察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等,使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形成表象,以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达到借助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和发展的目的。

例如教学“两位数进位加法” 34+28=_____时,引导学生这样操作:①在上面摆3捆和4根小棒(表示第一个加数),在下面摆2捆和8根小棒(表示第二个加数),整捆的与整捆的小棒相对应,单根的与单根的小棒相对应,(表示相同数位对齐)。②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4根加8根是12根,将12根里面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小棒下面(感知计算方法: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操作的目的明确,顺序合理,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了算理,为抽象概括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打下了基础。

三、采用变式,培养思维能力

变式即使概念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不断变换各种直观教材或实例的呈现形式。学生对于直观教材的感知往往具有片面性。采用变式,有利于纠正或排斥学生在感性材料认识中形成的不准确的概念。有时表现为扩大或缩小其内涵,有时则表现为缩小或扩大其外延。例如: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局限于采用“直角在左下方”的标准图形进行教学,学生就可能把“直角在左下方”看成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因而在遇到直角在上方或其他方位的直角三角形时,就不认为它是直角三角形。要防止学生对直角三解形产生错误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呈示直角在不同方位,大小、边长不一样的各种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区分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进一步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知识变为教思考,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启发他们在观察、思考、探索中建构知识,形成技巧,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直角小棒
缘起“一线三直角”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初识“一线三直角”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