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2016-04-19王大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教学生活化

王大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语文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如何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9-01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语文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相关内容的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加推动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发展。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质是通过课堂把语文引向生活,摆脱应试教育、应试语文的束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通过生活中所学的语文知识来理解生活、装扮生活。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实质含义。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不再是生活的负担,而是生活的需要,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学以致用。那么如何有效的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中心思想,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1.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1.1改革教育观念,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必须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及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出发,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及点评,积极改进教学评价。课堂上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及言语上的鼓励,多增加一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组织课堂小游戏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例如学鲁迅的《风筝》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带领全班同学到操场上放十分钟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引入正题。通过游戏的方式跟学生“打成一片”,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也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就像自己的家人、好朋友、好伙伴一样。当学生消除这层心理距离后,为了更快的迎合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将大大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及积极主动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质的改变,向生活化转型。

1.2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构建生活化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情绪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更利于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更利于生活化师生关系的构成,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技都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林嗣环《口技》的这篇课文时,部分同学一听到口技两个字就特别来劲,老师一边在台上讲,他们却在台下乱叫乱吹乱模仿甚至在课堂上吹起了口召,这样难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部分教师就会觉得很不耐烦便会大声训斥学生,一篇生动形象的口技课文却在鸦雀无声的教学气氛中结束了,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完全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换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让比较活跃的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口技或者模仿一下文中“大啼”或“妇拍而呜之”的声音,先满足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尽情表现自我,使之产生荣誉感、成功感,再引入课文正题,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对《口技》课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利于高效课堂的构成。

2.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2.1学会观察,发现生活

语文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要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那么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俗话说的好,并不发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同样的道理。特别是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由于缺乏对生活的发现,常常抱怨没什么可写,要写的都是生活的琐事写起来比较枯燥。然而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优秀文学作品都源于生活,都是通过文学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并不断琢磨逐步形成的,并没有谁天生文笔就很好,而是通过后天对生活的观察去发现生活之美,才有了如今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这就说明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写《我最敬佩的人》这篇作文时,教时可指导学生可以写自己的爸爸、妈妈,要求学生回家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成果,细心到包括每一道菜是如何做成的,每一件衣服如何叠放等等。通过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学生会慢慢发现原来语文知识如此贴近生活,语文的写作更离不开真实的生活体验。

2.2情景再现,体验生活

21世纪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结合所学的课堂内容创设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对知识进行体验,对生活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朱泳燚《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云的特征或形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屏幕上一张张云的照片让他们想起,“哦!原来这些云在我的生活中也出现过”。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着自己的灵感、知识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不仅不会觉得累,更觉得学习就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会发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2.3辩论演讲,表现生活

语言作为当代社会的交际工具,在人们进行思想交流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们语言的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应在课堂学习中组织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使之在生活当中能够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所学课堂内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正反辩论。并且要求学生在对文中出现的语言、例子进行辩论的同时要加入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的事例加以论证。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体验也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样的,演讲也是一项非常锻炼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课堂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小组,每组成员轮流自选所学课文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而由于每个同学选择段落的不同,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能力及思维角度的不同,演讲形式也将“千奇百怪”。这样一来丰富了学生对抽象语文知识的认识,相互启发、相互积累生活经验拓展视野,使课堂学习内容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周勇晖. 初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之我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2)

[2]解文格.初中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的道路[J].学周刊.2013(26)

[3]赵昕.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与探析[J]. 语文学刊. 2015(13)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