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6-04-19周银辉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周银辉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使用。但怎样做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更大,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本文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基金项目】2015年度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zk15052021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6-01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当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小组合作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鄄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发扬优点为主,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作用,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合作评价,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并概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利用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学生创设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合作性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教师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提示合作的流程,小组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小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真正达到人人参与。我们要把合作交流作为另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任务,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从设计教案开始,就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自我表现的机会,体会成功的愉快,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达到乐学、爱学、好学。

总之,“小组学习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创新意思及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红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2)

[2]何广茹.四个“学会”优化小组合作学习[J]. 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 2014(01)

[3]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有效性小学数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