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淡季遇上“牛市”
2016-04-19赵宇辰丹青
赵宇辰++丹青
在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周期”后,去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近期各地猪肉价格逆势上涨,并直逼2011年创下的历史高点。
3月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是今年却出现了反常的情况。进入2016年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春节之后,肉价仍处在高位运行,猪肉价格“淡季不淡”的现象正在上演。
猪肉价格“淡季不淡”
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发布公告显示,受生猪产能持续偏低等因素影响,2015年3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进入周期性上涨通道。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生猪产能特别是仔猪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猪粮比价为9.13: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
3月21日上午,记者在某大型超市了解到,近期猪肉价格均有了明显上涨。上涨较快的几天,每天甚至有0.5元的涨幅。超市肉类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说,节后猪肉的销量的确少了一些。一方面,是因为3月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本来需求就偏小;另一方面,由于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较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消费。
在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周期”后,去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尤其是近期各地猪肉价格逆势上涨,直逼2011年创下的每公斤19.6元的历史高点。猪肉作为百姓餐桌上主要的肉食之一,其价格变动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八大类统计中,食品是权重最大的类别,约占三成,而肉禽及其制品约占食品类的两成左右。猪肉在肉类消费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出现过“肉指数”,即CPI随猪肉价格指数走势波动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今年1月份增加了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CPI涨幅比1月扩大了1.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7.3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长和猪肉价格的走高不无关系。
疯狂涨价为哪般?
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北京市场价格波动的“晴雨表”。根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交易数据,3月22日北京白条猪平均批发价在12.5元/斤,而去年同期平均价格在7.25元/斤,同比上涨72%。面对节后猪肉的高价,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现在的猪肉价格存在“虚高”的情况。
“猪肉的价格主要还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目前毛猪的供应能力实际上好于2012年同期,养殖场对后期猪价充满信心,于是不肯低价出售,把毛猪的价格‘憋起来。肉价上涨以后,市场上的销售仍然火爆,无论白条猪涨到什么价位,分割以后都能销售出去。消费热情给养殖场憋价、屠宰厂抬价提供了条件。”刘通分析道。
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出现的高点曾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由于此前较长时间的肉价低迷期导致一大批小型养猪场关门,同时还受到较严重的疫情袭击,能繁母猪存栏量锐减所导致的。2012年夏季以后,毛猪供应就开始由偏紧向宽松过渡,肉价下滑的幅度比较明显,开始进入一个较长的低迷期。当时政府甚至出台了“收储托市”举措,2013年毛猪供应已经出现了过剩,政府在上半年连续两次“收储托市”,挽救了肉价连续下滑的颓势。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乔娟介绍说,生猪市场在2013年初到2014年是低迷的,而且低迷的时间很长,低得比较深,整个行业的亏损是很严重的。这个情况直到2015年开始价格才有了回升。在长期低迷中,很多养殖者承担不了选择了退出。这样一来,就导致市场中供给的减少。可以说这次的涨价是之前长期低迷的一个结果。
刘通则认为,养殖场敢于憋价、屠宰厂敢于抬价,也是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这得到大数据的支撑:“一些数据显示,2月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尽管环比下降的幅度很小而且是逐月收窄,但是却鼓舞了养殖场憋价的信心和决心。”刘通进一步指出,在“延后出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最近这段时间价格的迅猛增长。
肉价缘何波澜不断
无论是虚高还是猪肉供给的阶段性不足,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确是事实。由于中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已经呈现刚性特征,价格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而对于产业的经营者来说,这样频繁、剧烈的价格波动却是十分不利的。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公告,公告称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上涨下跌,为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提升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对2012年初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进行了修订。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生猪产业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产业。生猪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产品差别程度非常小,进入和退出生猪产业也比较容易,在生猪市场上没有任何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可以对市场价格有控制力。”乔娟分析道。
这样的市场机制也就意味着养殖者需要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但是大多数养猪场户根本没有能力和办法来预测下一年度的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只能依据当前的市场价格决定生猪生产。
“生猪养殖是有周期性的,如果从买进来后备母猪开始,猪仔生产,到肥猪出栏,要一年多的时间,等猪上市的时候很可能价格已经跌下来了。”乔娟指出市场的调节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发改委网站公告特别指出:猪粮比价持续走高,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同时也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补栏。
美国和欧盟等生猪主要生产国也存在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但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没有中国这么大。欧盟在生猪生产时采用的是合作社的方式,产业中的经营者都加入了其中。合作社对于生猪的养殖规模便可以有一个适当的控制,在生猪出栏、企业加工或是市场销售等环节都有着协商价格的能力,这样的协商机制对价格的波动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了解决价格的波动问题,乔娟认为健全完善生猪生产预警系统刻不容缓:“中国生猪产业整体规模巨大,占到全世界50%左右,但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产业集中度很低,因此能够系统完整反映中国生猪产业整个生产周期的真实情况的基础数据必须及时免费向社会公开发布。这一套完整机制的背后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和专门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