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东北地貌形态对东北山水画笔墨符号形态的影响

2016-04-19张充吕王艳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墨法笔法

张充吕 王艳华

本文为2014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东北地域地貌对东北山水画笔墨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东北地域地貌形态对东北地域山水画的笔墨的符号形态影响深远。对东北地域地貌形态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山水画画面笔墨语言符号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在20世纪中叶之后逐渐开始的。具体说,东北地域地貌形态在对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符号形态的影响方面主要从笔法符号形态、墨法符号形态两方面进行的。

关键词:东北地貌形态;表现题材;笔法;墨法;符号形态

作者简介:张充吕(1964-),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员,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一、对东北山水画笔法符号形态的影响

(一)对线形态的笔法的影响

线条是中国画的精髓,即使是新兴的东北地域山水画也应将线条作为笔墨语言符号形态的主体目标。但因为东北地域山水画在传统时期的历史积淀过少,所以在此方面的当代探索十分艰难,宋雨桂、程健、黄洪涛等画家在此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雨桂的《乡水》系列,其笔法符号与传统山水画较为接近,似傅抱石的散笔法,符号形态上以丰富多样变化不定的长线条为主。程健的《春风将至》其笔法与宋雨桂的笔法符号形态正相反,以短促有力的短线段为主,借鉴了清代龚贤笔法的形态。

(二)对点形态的笔法的影响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在春季时受强劲春风的影响也呈现出干裂秋风的效果,对此兰铁成、刘汉民、王晓峰都有所探索,卢禹舜的早期作品也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其中,兰铁成画面的点多做圆点且因水分较大而视觉上较为温润;而刘汉民、王晓峰画面的点多做细笔小点,因用墨较干而多呈现出干涩苍劲的感觉;卢禹舜的早期作品对此的尝试更为全面,但仍以尖头长点为主,因水分变化较大,所以在符号形态上非常丰富多彩。

(三)对面形态的笔法的影响

东北地貌形态单纯齐一的视觉形态决定了到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符号形态势必会对“面”这个传统山水画的次要符号形态多下工夫。卢禹舜的代表作《神静八荒》系列《八荒通神》系列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其用丰富变化的皴擦来构成一个个的块面,这些块面在画面里或是天、或是水、或是山体的一部分,是东北的山地、台地、平原、湿地几个代表地貌形态综合研究的结果。

二、对东北山水画墨法符号形态的影响

(一)对浓墨法符号形态的影响

浓墨法的符号形态从视觉效果上以热情强烈为主,很不但适合东北地貌形态的黑土、褐岩、松树,更符合东北地域文化当中那深沉博大、沉稳静谧的艺术审美。这方面,前面提到的数位画家都有各自精彩的表现。除此之外李岗、赵春秋等也在此方面有所成就。李岗画面的笔法符号浓墨中水分较多且多有破墨法的兼容,使得画面的艺术审美能融南北于一体。赵春秋对浓墨法符号形态的理解主要从山石刻画以及从山石与雪的黑白对比方面去考虑,用浓墨的稳重和强烈来做到“实”以此来衬托雪的“虚”,进而成功地做到了画面的虚实得当。

(二)对淡墨法符号形态的影响

淡墨法是传统山水画江南体系的主要代表墨法,影响深远,在当代中国画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淡墨符号形态的审美追求。但东北地貌形态在色彩方面的凝重强烈总令人感觉淡墨法有些出师无名。即使是苍风暴雪的冬景山水,画面语言符号形态的处理重点也往往放在浓墨法方面,而对于淡墨法多采取虚化处理的态度。换言之,画面的淡墨部分一直没有成为画面的主体语言符号形态,直到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出现。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其核心语言符号就是以矾为调合剂的淡墨法的运用。于志学特殊的墨法形态直接针对冰雪本身的形态刻画,把冰雪尤其是冰的晶莹剔透表现得惟妙惟肖。这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地貌形态的刻画,但于志学的“三无”艺术主张(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实际上将地貌形态与自然物种的刻画进行一体化了。强调的是地域自然特色的整体性,这里面自然也包含对地貌形态的理解和刻画。

(三)对焦墨法符号形态的影响。

焦墨法的符号形态比较特色,单纯从视觉形态上讲比浓墨法还有有冲击力。焦墨法虽出现很早但只是在现当代才被广泛重视和运用,东北地域山水画的现代发展起步晚,对于实际上是新兴墨法符号形态的焦墨法吸收和借鉴十分自然,不存在传统与现代符号体系矛盾的问题。所以,上述诸多画家的画面里都或多或少运用了一定比例的焦墨法。焦墨法的老辣苍劲对于刻画东北地貌形态很有针对性,对于表现湿地表面水草密布的视觉效果也有帮助。所以刘汉民等画家在自己的湿地题材作品里多焦墨法多有运用。张充吕的新作将焦墨的符号形态作为画面墨法的主体,来表现东北地域的台地地貌形态和平原地貌形态,并且借助于焦墨符号形态的视觉特征和审美取向来深刻描写东北地域文化审美中的象征主义取向。崔昊的作品直接运用焦墨符号形态去诠释东北台地地貌的微笑起伏和松杉类的树木,力图表现东北地域地貌形态所给地域文化审美带来的那种静谧、深沉。

以上就是东北地域地貌形态对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语言符号形态的具体影响。东北地域山水画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笔墨语言尚远未摆脱表现题材自然形态的影响,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语言的探索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崔昊.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长春:作家.2013,1:223-224.

[2]崔昊.浅析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J].作家杂志,2012.1.

[3]崔昊.焦墨法对当代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价值意义[J].南京:艺术百家,2011(1).

[4]崔昊,张充吕.黑龙江地域山水画风格初探[J].大众文艺,2011.2.

[5]崔昊,郭锦龙.黑龙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山水画艺术价值研究[J].大舞台,2011.2.

[6]崔昊.浅析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J].作家杂志,2012.1.

猜你喜欢

墨法笔法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七)
写意青蛙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书法墨法与其它形式要素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