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衰落与瓦解》中的异化现象
2016-04-19伍结媛
摘 要:伊夫林·沃是20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之一。《衰落与瓦解》是作者的第一部讽刺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衰落与瓦解》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种种异化现象,揭示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并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
关键词:伊夫林·沃;《衰落与瓦解》;异化
作者简介:伍结媛(1990-),女,湖南娄底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伊夫林·沃是20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之一。《衰落与瓦解》是作者的第一部讽刺小说。小说家阿诺德·班内特高度肯定“《衰落》是一部辉煌的讽刺小说,我认为是第一流的”。
小说发表于1928年,主人公保罗原是牛津大学神学院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被校方以“行为不检” 为由开除了学校,又因此被监护人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去的保罗只好来到一所小学任职。然而唯利是图的校长,行迹恶劣的教师以及不服管教的学生让保罗只想逃离那个地方。在学校举办的一场运动会上,保罗邂逅了上流社会贵妇马格特,也不幸成为马格特经营非法行当的替罪羊。沦为阶下囚后的保罗看清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落,在被救出监狱之后,决心以新的身份和面貌,重回牛津大学读书。
作者通过保罗的双眼看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种种异化现象,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隔离;人际交往的疏远冷漠;人被自身异化的感觉所左右。目前国内学界对《衰落与瓦解》关注不多,已有的成果也是注重分析这篇小说的道德主题或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分析《衰落与瓦解》的三重异化现象,并挖掘深藏在这些现象之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以期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启发。
一、人与自然的劳动异化
在小说中,伊夫林·沃描绘了一个物质产品丰富的现代化世界,然而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却缺席了,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劳动果实,可享用这些劳动成果的却不是自己。诈骗犯菲尔布雷克坐着火车逃离便衣侦探的追捕;格莱姆斯和普伦德格斯在一家放置了无线电收音机的高级宾馆里喝着冰镇香槟;上流社会的人开着自己的小轿车来参加运动会和家庭宴会;漂亮富有的马格特拉上铝制窗帘,乘着室内铝制电梯上楼休息;不谙世事的保罗乘坐飞机奔波于不同城市。然而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火车、飞机、汽车、无线电收音机、铝制窗帘和电梯等各种各样的劳动产品,却看不到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
不难看出,伊夫林·沃将创造这些劳动产品的劳动者省去,意在说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被无情地分割,让读者看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人类劳动的异化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随之改变。
二、人与人的交往异化
保罗被大学开除,被监护人无情地赶出家门后,他来到一所名为“拉那巴”的小学任职。那里的同事提醒他:“这儿没有纪律。”并教他用体罚的方式管教不听话的学生。校长费根博士则教保罗“用欺骗的手段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保罗也很快学会了这些管理学生的方法,并且运用得很成功。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我们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心智的启迪者。然而,在这所学校里,学校的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目空一切,无组织纪律,老师对学生缺乏真正的关心与了解,他们视学生为一种麻烦与负担。
由此可见,本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被异化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被当作一群可以随意打骂的异类。也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虽然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工具理性和目的理性的泛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漠疏远。
三、人与自身的感觉异化
当保罗离开拉那巴学校,来到玛格特身边时,恰逢马格特正在重建“国王的星期四”。马格特找来设计师赛利努斯教授重新改造这座被称为“都铎时代英格兰家庭生活的最完美的标本的”的乡村大宅,细读文本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建房工人不能按自己的意志随意的建造房子,而必须依照设计师赛利努斯的方案,听从他的安排,在他严格指导下才能着手重建。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失去了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机械地服从设计师的规划,成为机械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赛利努斯其实也是在听从房子主人马格特的要求,即以“干净整齐”为美学原则来设计自己的方案,这就限制了他的自由发挥。可见,从房子设计者到建造者无一不显示出了劳动者的美感和自由感的异化,因而他们所建造的房子也就成了赛利努斯眼中的“怪物”,全无美感可言。
人的劳动异化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乃是人们缺乏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所致,而道德感和尊严感的异化也会使人们成为物质和金钱的奴隶,并为之驱使而工作。“国王的星期四”的重建是以消除劳动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前提,人们的劳动也不再是一种愉悦与自由的劳动,而是成了一种生存的手段。
四、结语
伊夫林·沃通过主人公保罗的双眼,记录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种种异化现象。可以说,《衰落与瓦解》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发展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而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对我国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伊夫林·沃.衰落与瓦解[M].高继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4]Pryce-Jones, David, ed. Evelyn Waugh and his World[M],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