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给药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2016-04-19王联德张学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抗生素

王联德 张学凤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给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规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ADR报告涉及中、西药品41个。抗生素ADR最多,占43.1%;中成药ADR次之,占36.2%;非中医执业医师用药发生ADR占21.5%;临床表现畏寒、寒颤占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6.5%;60岁以上ADR占38.2%。结论:严格控制静脉给药、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辨证使用中成药,是精确、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的保障。

【关键词】 静脉给药;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中成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5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i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II) so as to decrease the occurrences of AD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102 ADR cases caused by II.Results 1) Forty-one species of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 western medicine were included in the ADR case reports. In these cases, the number of antibiotics-induced ADR was the highest, being 44 cases with a proportion of 43.1%, and followed by the 37 cases of Chinese patent drug-induced ADR with a proportion of 36.2% (21.5% from doctors other than doctors practic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40.1% of patients had fear to cold and chills in ADR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followed by the injuries in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with a proportion of 26.5%; 3) 38.2% of elder patients (60 years old or more) suffered ADR.Conclusion strictly the II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applying dialectically Chinese patent drugs are the guarantees to use accurately and rationally drugs and to thus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R.

Key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tibiotics; Chinese Patent Drug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ADR)是指有效期内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调节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国家保障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政策,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医生精准、合理的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其用药水平。为探寻静脉给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现将10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静脉给药收集的102例ADR报告逐项统计,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2 调查内容 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处方医师的执业类别、ADR累及系统等相关项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2例ADR报告中,男35例,女67例,年龄1~87岁。其中1~20岁12例(11.8%),男5人,女7人;20~39岁16例(15.7%),男3人,女13人;40~59岁35例(34.3%),男12人,女33人;60~79岁27例(26.5%), 男11人,女16人;80岁以上12例(11.7%) 男3人,女9人。

2.2 引起ADR的药物分类 102例ADR报告中涉及中西药共41个品种,其中抗生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2],共44例,占43.1%,排名前三位的抗生素是:青霉素注射液13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例,头孢曲松钠注射液4例;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次之[3],共37例,占36.2%,排名前三位的中成药注射液是:双黄连注射液6例,穿虎宁、香丹注射液各5例,黄芪注射液4例(其中中医执业医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15例占14.7%;非中医执业医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22例占21.5%[4-5]);再其次是营养辅助用药:包括氨基酸、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注射液共9例占8.8%。

2.3 ADR的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表现分为全身或局部表现:寒颤、畏寒、全身皮肤瘙痒、心慌、胸闷、皮疹、气促、腹痛、乏力、恶心、呕吐、头昏、头晕、全身出汗、视物模糊、过敏性休克等。102例ADR中,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寒颤共41例占40.1%;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27例,占26.5%;再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症状共17人占16.7%,其他的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

3 讨论

3.1 ADR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102例ADR报告中,男女之比为35∶67,年龄1~87岁,表明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其中40~59岁所占比例最高,达34.3%,一方面考虑此组人群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患者认为静脉给药恢复快,进而可节约费用,对劳动力影响小(因为我院就诊的农村人员和家庭困难人员居多),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使得药物的代谢和消除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有几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情况增多和身体机能明显减弱、机体抵抗力、应变能力减弱、营养欠佳等的因素,均可诱发药物不良反应。本组60岁以上药物不良反应39人(其中80岁以上12例占11.7%),占38.2%[6-7],表明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的逐渐退化,静脉给药发生ADR的机率增大,尤其是高龄患者,合并症多、用药复杂、脏腑机能减弱,导致静脉给药ADR发生机率更大。

3.2 ADR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ADR涉及抗生素的种类、报告例数均处于前列,这与抗生素种类多,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同时可能与抗生素使用控制力度不够有关。青霉素所致ADR病例最多,共13例占12.7%,原因主要是我院接诊农村人口、贫困居民为主,因青霉素性价比最高,使用多,导致青霉素发生ADR最多。在102例静脉给药的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37例占36.2%,主要品种有双黄连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血塞通等注射液。随着国家各级各类部门、患者对中成药制剂的接受、认可,加之中药新品种不断增加,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使中成药注射剂ADR的[8]发生率占比升高,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组方复杂,构成成分复杂,制备环节多,程序复杂,包装、保存所需条件不尽相同,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难以确定,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可因生产条件控制波动或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增多等因素,因此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和提取工艺的研究,尽可能去粗取精也是必须努力改善的[9]。

3.3 ADR与给药方法的关系 在102例静脉给药的ADR报告中,临床表现常见为寒颤、畏寒、心慌、胸闷、皮肤瘙痒等全身反应最多见,说明静脉给药不良反应以全身症状为主、反应重、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直接、更迅速,其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个体体质敏感、病理生理状况有关外,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内毒素、微粒、杂质、滴注速度等均可能为诱发因素。另外,也与静滴给药时,抗体的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性、结合程度比其他途径严重、直接有关,所以应当注意操作的正确性,避免因药液溶媒选择不当、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引发ADR的发生[10]。因此在病情允许、保证治疗有效原则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药物给予的途径:首选口服给药,次选肌注给药,最后选择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能够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3.4 ADR的类型 在102例ADR报告中,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寒颤共41例占40.1%,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27例,占26.5%。其他依次是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由此表明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反应严重、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迅速、更广范[11-12]。引起严重ADR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精神错乱、晕厥、视物模糊、全身出汗、胸闷等。未见溶血、恶性心律失常、血液系统损害等的病例,这可能与医师对病情跟踪不够,临床生化项目检测复查不够有关,提示医生要加强对病情的跟踪,加强对生化项目的检测、复查,特别是应用对身体有明显毒性的药物时,以便尽早发现不良反应[13],尽早施治,尽可能减轻损害程度。

3.5 中医辨证论治与中成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关系 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共37例,占36.2%,但其中中医执业医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15例占14.7%;非中医执业医师使用发生不良反应22例占21.5%。我院作为县级中医医院,中医执业医师占58%,而非中医执业医师仅占42%,但是为什么非中医执业医师所开具的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2例)多于中医执业医师所开具的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5例)呢?或许回到中医的核心辨证论治中能够找到答案,如果不辨证论治或辨证论治不准确,可使中成药注射剂ADR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医师要辨证论治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才能减少中成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县乡基层中医药服务在舆论宣传、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着力提高我国基层中医药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使得中医药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4],但同时随着“能西会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增加,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的培训学习也是医务主管部门、基层医务人员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Dr Aronson(阿伦森).药物副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黄日, 雷志丹, 郑园园,等. 社区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抗菌药物副作用认知度的分析[J]. 中国药事,2012,26:354-356.

[3]程林江. 重视并注意中药的副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155.

[4]舒永全, 李颖. 中成药在综合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调查报告[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2, 34:114-117.

[5]张蓉, 宋道平, 陈颖盈,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1:99-101.

[6]胡美芬, 郑翰英. 老年人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95例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2034-2036.

[7]张富东. 我院2014年2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15:251-254.

[8]林红, 钱蕾, 吴剑蓉. 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1423-1424.

[9]曾白林.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757-759.

[10]孙美玲, 张国山, 张成玉,等. 山东省寿光市2012-2014年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5 ,12:1837-1840.

[11]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等. 我院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12]缴万里, 王云松, 刘海净.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2:357-359.

[13]王忠宇. 关注药物的副作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 02:47-48.

[14]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 2015,05,07.

(收稿日期:2015.12.16)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抗生素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抗生素的故事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