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面瘫后焦虑1例

2016-04-19徐欣王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针灸

徐欣 王军

【摘 要】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表现,笔者认为该例面瘫后焦虑患者病机为肾气不足、神志被扰,治疗时以补肾纳气,安神定志为原则,取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行提插补法,导气上行至丹田,肾气充足,神安志定,则惊恐等诸多症状自除。

【关键词】 面瘫后焦虑;从肾论治;太溪穴;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35-02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口眼喎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1]。面瘫初期患者,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但是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因突发面瘫而遭受巨大精神压力,会产生焦虑情绪,不仅对患者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对疾病的恢复也极为不利[2]。本文介绍王军副主任医师治疗面瘫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毛某,女,37岁,2015年4月21日因“右侧口眼歪斜7天”来诊,一周前患者因右侧面部感受风寒,随后出现口眼歪斜立即就诊,给予口服激素、肌注腺苷钴胺注射液等治疗,尚未见明显好转。现因同事介绍,来我科就诊。刻下症见:右侧口眼歪斜,右眼干涩流泪,视物模糊及刺痛,右耳耳周无疼痛,伴乏力,纳可,眠可。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专科查体示: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裂增宽;右耳后无疼痛,耳周无疱疹,伴听觉过敏;耸鼻力弱,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漱口漏水,进食存食,味觉减退;示齿右上1,右下1,左上4,左下4,伸舌居中。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诊断为面瘫,辨证为风寒外袭,予针刺结合面部红外线照射治疗,针灸处方如下: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风池、合谷、太冲,针刺宜浅,轻刺激,留针20分钟。

[JP+1]2015年4月28日三诊,患者口眼歪斜症状开始好转。自诉4月24日二诊以后, 忧其为脑血管病,出现饮水呛咳,随后减少饮水,饮水后仍心有余悸,伴心慌气短,善太息,烦躁不安,自觉委屈,食欲减退,甚则夜间善恐,不敢关灯,睡眠梦多易醒,噩梦纷纭,善悲易哭,舌暗,苔薄白,尺脉细弱。笔者认为,患者无法区分中风病与面瘫,造成内心恐惧,往往将病情严重化,惊恐伤肾,“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肾伤故见夜间恐惧,不敢熄灯入寐。针刺在前方治疗面瘫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太溪穴,行提插捻转补法,以补肾定志,配合循法,导气上行至丹田,留针20分钟。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对病情的解释,消除患者疑虑。

2015年5月5日四诊,诉喝水怕呛咳的感觉明显好转,噩梦消失,食欲较前改善,心慌烦躁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减少,周围性面瘫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舌暗红,苔薄白,尺脉较上次有力,遵三诊针灸治疗方案,治疗面瘫的同时继续补肾以定志。

2015年5月8日五诊、5月12日六诊,患者焦虑症状已消失,面瘫症状明显好转,鼓腮稍漏气,继续予前方针灸治疗以善后。

2 讨论

本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性格内向敏感,突患面瘫后,尤为惊慌失措,由于认知有限,一方面误认为自己患严重脑卒中,另一方面担心容貌的改变,无法面对同事朋友,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由于过度惊恐,随后出现睡眠梦多易醒、噩梦纷纭、善悲易哭等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变化,并伴有胸闷气短等躯体症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中医认为,五脏是人体情志活动的主宰,情志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适度惊恐为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过度惊恐并伴有一些列精神、躯体症状则属于病态的情志活动,需要通过治疗手段进行干预以期获得缓解或消除。

“肾在志为恐”,惊恐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理状态下,恐是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为七情之一。在病理状态下,惊恐与肾的病理活动密切相关,《灵枢·本神》指出:“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若有外界“惊恐伤肾”,过度惊恐会损伤肾气;肾气受损,藏精无权,反过来则会诱发和加重惊恐的情志活动。惊恐过度,不仅伤害肾脏,还影响到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例如恐俱伤肾,本患者还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心慌气短,善太息,烦躁不安等症状。由于得到及时干预,患者的病情未能进一步发展,肾藏精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短时间内即得到治愈。《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灵枢·本神》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则会出现下肢酸软无力、二便失禁、悬心空虚、不耐刺激、双足发颤等。

因此,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认为其乃突发面瘫后惊恐,而肾受其伤,致使肾精不足,髓海失充。治疗时以补肾填精,安神定志为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难经·八难》曰:“诸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之动气也”、《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针对本病肾精不足、神志被扰的病机,取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行提插补法,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轻捻转慢提插,导气上行至丹田,肾气充足,神安志定,惊恐等诸多症状自除。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69.

[2]王军,赵吉平. 肝失疏泄与面瘫[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2-3.

[3]杨甫德.焦虑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症状[J].中国社区医师,2007,18(23):89-90.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因地制宜的中国针灸——“糖针——舒适化针灸”后记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