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坊——一个百年石库门邻里文化的陨落
2016-04-19
咸安坊——一个百年石库门邻里文化的陨落
在遍访汉口的老街老巷老里分之后,我的脚步在咸安坊这个百年老里分停住了。2008年,武汉市启动汉口历史风貌街区保护改造项目,拉开了咸安坊腾退改造的序幕。从2009年上半年起,我着手拍摄咸安坊项目,频繁拍摄持续到2012年夏天。吸引我频繁造访咸安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经典的汉口古民居群落。咸安坊寓意“富贵咸安”之意,位于南京路与鄱阳街交会处北侧,建成于民国初年(1915年),由汉口棉花商人黄少山投资,请兴汉昌、袁断泰、阮顺兴、永茂隆等四家营造厂施工兴建,至今整整一百年。加上后来并入咸安坊的同仁里、德永里、启昌里,整个里分由64栋石库门排列组成,其间以纵横交错的数条巷道连结贯通,是典型的武汉里分式住宅区。
二是难得的邻里文化标本。随着城市的发展,邻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者说,传统的邻里文化正在失去,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与疏离。咸安坊作为著名的汉口老里分,其温馨的邻里文化令我着迷。房子拆了可以重盖,邻里文化如何重建?我无力阻挡旧城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能够用我的相机收集、保存生活印记,为后人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三是对旧城改造的思考。看了太多的老屋拆迁和旧城改造,我担心的是,咸安坊如此精美的百年老里分,是否又会假借“修旧如旧”之名,将老里分装扮成仿古街。老里分建筑承载了将被遗忘的人文信息,是城市住民繁衍生息的实物佐证;里分文化更是武汉这个历史名城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透过我镜头,为即将被遗忘的老里分留下一份可供后人参阅的视觉档案,更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引发更多人对咸安坊这个百年老里分未来的关注,以及对旧城改造和城市发展中城市文化如何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百年老里分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2009年11月1日,曾经祥和安静的百年老里分咸安坊。
周国献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副主任
微信号:Photosurfer,新浪微博:@辽野行者
2009年4月11日,曾经整洁温馨的老里分。
2010年2月10日,雨后的咸安坊。
2009年6月14日下午,咸安坊的居民在收被子。在老式里分里,楼顶是重要的生活空间。
2010年10月3日是个大晴天,咸安坊12号冯贤珍在晾鞋子。冯贤珍的公公马凤鸣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任哈尔滨船厂厂长、汉口船厂厂长、青山船厂厂长、江阴澄西船厂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山海关船厂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长航机械工业处处长(正局级)等职,2002年去世,享年86岁。
2010年10月30日,咸安坊22号张广源在准备午饭。张广源,1954年生,1957年入住咸安坊,育有1个儿子。
2009年10月24日,咸安坊10号傅昌金太婆1924年生,在武汉市委工作的老伴张代书去世十七八年了。
2010年4月18日,咸安坊的街坊们在打牌。
2010年3月14日,咸安坊20号的蒋喜凤看着丈夫余保清吃午饭。余保清是武汉冶炼厂退休职工,蒋喜凤在大智路武汉数码港中百超市当营业员。
2010年7月31日,咸安坊26号李晨雨调皮被姐姐李思梦批评了几句,闷闷不乐。
2010年10月17日上午,咸安坊13号岳素珍的儿子左春荣在刮胡子。左春荣1959年生,在武汉市港务局工作。
2010年10月17日,拆迁工人在拆除咸安坊60号。
2010年10月30日,咸安坊22号李大江(左四)在搬家。李大江1983年入住咸安坊,育有一女。
2010年10月17日,回收大军齐聚咸安坊。
2009年12月19日,咸安坊52号八十岁的朱太婆在咸安坊已经住了整整60年了,搬家那天她坐着不肯离开,她的60岁的儿子无奈地看着她。
2010年10月7日,咸安坊17号柳迈站在被盗的家中。柳迈1940年生,1990年入住咸安坊,原武汉市财贸学校语文老师。国庆节前,房子被破门而入,电视机、电冰箱等贵重物品被盗,还有大量的、积累了一生的教学科研资料被当废品卖了,损失无法估量。
2010年10月30日,老屋散落一地的靓照。
2012年12月29日,搬迁一空的咸安坊,门窗被封死,一片死寂。
生活
Life& Live
宠儿 |爱若
家居 |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