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国际工运形势的若干特点及动向

2016-04-19贤姚莉

工会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运工人工会

□章 国 贤姚莉



当前国际工运形势的若干特点及动向

□章国贤姚莉

2014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继续蔓延,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复苏进程依然缓慢,为尽早摆脱危机阴影,许多国家出台了紧缩政策,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方案,职工权益受到影响,劳资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工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中的作用和影响面临诸多新挑战。

各国工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面临新制约

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工会运动面临的制约因素明显增多。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会员人数减少。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经合组织成员2014年10月的失业率为7.2%,失业人口总计4380万,尽管这一数据比失业人口的最高峰时(2010年4月)减少了600万,但仍比危机前(2008年7月)多出930万。欧元区同期的平均失业率为11.5%,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失业率达20%以上。高失业率,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工人减少、非正规就业增多等因素,工会组织对象基数下降,发达国家工会入会率普遍下降。据经合组织2014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2013年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平均工会入会率仅为16.9%,其中美国工会入会率为10.8%,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工会入会率约为17%,英国25%,法国、韩国不到10%。会员人数的减少损害了工会的组织基础,也削弱了工会的力量。二是修改劳工立法,工会权利被削弱。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修改劳动立法、调整就业和工资机制,限制工会权利,削弱工会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以便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危机应对策略。过去两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中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围绕罢工权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雇主从法律上对工会组织的权利提出了质疑。美国多个州通过立法,不断弱化公共部门雇员的集体谈判权,减少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2013年10月,英国通过立法强化对工会活动经费的审计,规定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必须公开、透明,限制工会活动的自主权。美、澳、日等国工会与所支持的政府、政党关系遇冷,工会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减弱。三是政治经济动荡,工会难有作为。中东地区国家工会继续遭到削弱。埃及的所谓独立工会在推翻穆巴拉克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独立工会内部很快分裂,在塞西政府的强势统治下已难有作为。俄罗斯独立工联在苏联解体后一直积极接受西方理念,对内与政府保持独立性,对外向国际工联靠拢。2014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制裁、卢布暴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工会深陷经济困难、政治为难、发展艰难的“三难”境地,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在劳资矛盾频发的同时理性依法维权成为趋势

全球经济低迷,工人成为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公的主要受害者,劳资矛盾更加突出,各国罢工事件频发。仅2014年12月上旬,很多国家就爆发了多起大规模的全国性罢工和示威抗议活动,抗议经济不景气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反对政府经济政策,要求公平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德国发生的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交通工人罢工,造成了铁路、航空一度瘫痪;比利时两大工会十多年来首次联合罢工;印度尼西亚三大工会组织100万人罢工,抗议佐科政府的经济政策。各国工会反对政府紧缩政策的斗争活动时有发生。同时,工会组织对罢工成本越来越难以承受,也更加关注罢工的效果和影响,不轻易选择罢工。总体上看,各国工会在处理劳资矛盾时更趋理性:一是工资要求更趋务实。越来越多的工会认识到,劳资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工会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谈判目标。日本全国工会总联合会连续五年没有提出工资增长要求,直到国家经济在安倍政策下有所好转,才在2014年2月的“春斗”谈判中要求增加工人基本工资,并最终实现2%的工资增长。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则与政府和雇主达成共识,把原本只针对低收入行业工人的渐进式薪金模式扩大到各行业工人,根据各行业形势和工人技能水平逐步加薪。二是维权手段更趋协商化、依法化。韩国目前经济两极化突出,而且是经合组织中存在非正规就业最多的国家。韩国劳动组合总联合会积极倡导收入主导型增长,提出通过立法改善工人就业条件,提高工人工资以拉动内需。在德国工会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议会2014年7月通过了首个全国最低工资法案,以缩小地区工资差别。近年来,美国工会在阿拉斯加、阿肯色州等地积极游说,要求民主党议员向国会提出议案,把目前每小时7.25美元的各州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8―9美元,确保工人更加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三是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德国工会积极支持德国政府提出的德国“工业4.0”计划,配合政府开展更加广泛的职业培训。意大利劳工联盟2014年代表大会重点分析了本国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从工会的视角向政府提出积极的应对建议。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在2014年10月发布题为《当前形势下的工会任务》的报告,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社会对话,共同面对国家政治经济困境。2014年的G20工会峰会、金砖国家工会峰会、国际工联代表大会,也均把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和社会对话作为讨论主题。

工会运动中的利益保护主义有增无减

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保护本国工人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成为各国工会的自然主张,工会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显现。一是南北矛盾依然居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之间的矛盾依旧,一些发达国家工会指责发展中国家工人以廉价的劳动力抢了别人的饭碗,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要求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工会建立高水准的劳工标准,同时减缓或阻止本国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美国工会积极推动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初见成效,2014年美国新增工作岗位32万个,是15年来全美就业岗位增加最多的一年。澳大利亚工会认为刚刚达成的中澳自贸协定“出卖了澳大利亚工人的饭碗”,对中澳经贸关系发展可能给澳工人就业带来的冲击表示担忧。二是南南竞争增多。跨国资本和生产开始了新一轮转移,发展中国家同质竞争加剧。由于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合作不确定性增加,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遇到障碍。中国在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投资、越南向柬埔寨出口的服装和日用品,均受到当地工会和职工的质疑和抵制。三是行业差距损害凝聚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不同行业工会力量消长变化较大,行业工会之间的利益差别日益扩大,工会团结受到影响。2014年11月,南非工会大会不惜面对组织分裂的后果开除南非金属工人工会,主要原因就是以汽车制造业工人为主体的南金属工人工会在不断扩张、成为南非最大工会之后,自视为南工运中的“超级白领”,阶级意识淡薄,只关心自己的狭隘利益,视其他工会为竞争对手,在南工运中造成负面影响。四是跨国就业催生民族主义。一些国家对移民工人的歧视和偏见加重,移民工人与本地工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突出,一些国家工会在涉外劳工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排外主义情绪。欧盟各国和中东地区移民工人问题显性化,北欧、美国、澳大利亚等普遍收紧工作签证发放和移民政策,限制外国劳动力进入本国市场。新加坡职工总会反对外籍劳工与本地劳工同工同酬,认为考虑到当地生活成本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与外籍劳工同工同酬会损害新加坡工友的利益。

多种力量博弈中的国际工运格局新动向

国际工运格局历来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一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国际工运格局也出现一些新情况。

一是国际工联全球战略的新布局。在161个国家有324个会员组织和1.76亿会员的国际工会联合会,坚持美西方价值观,主张结社自由、工会独立和多元化,继续推行全球战略,实施全球行动计划,以全球工人代表身份,要求参与全球治理机制,操控国际劳工组织工人活动局的全部活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力量的变化,国际工联高度重视并努力争取参与G20和APEC有关活动,希望从中发挥作用,以扩大国际工联的理念和主张。与此同时,国际工联的全球化战略也衍生出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组织不断扩张,发展中国家工会在国际工联会员中比例大幅提升,发展中国家工会在国际工联中的影响力增加,2014年国际工联代表大会再次选举了发展中国家工会代表担任主席。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新兴大国政府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地位和影响的提高,国际工联更看重利用新兴大国工会影响新兴大国政府,提高国际工联参与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是世界工联面临新困境。世界工会联合会是原社会主义阵营演变至今的一个左翼国际工会组织,坚持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但其实际上已难有作为,其下属的会员组织多数是影响较小的左翼工会。更糟糕的是,世界工联当前面临着新困难。一是被国际工联挖墙脚,所剩的相对有实力的工会组织被国际工联拉拢,包括越南劳动者总联合会。该会依然是世界工联重要成员,但2014年国际工联与越南工会实现了高层互访,签署了合作协议。二是世界工联现任领导人受到一些工会质疑。古巴工会认为现任世界工联总书记没有国家工会背景,工作作风不够透明。因此,古巴工会联合了拉美国家的世界工联会员,包括乌拉圭总工会、巴西劳动者中央工会、阿根廷中央工会、秘鲁总工会、厄瓜多尔工人联合会,成立了“我们的美洲―工会大会”组织,提出美洲左翼工会主张。与此同时,国际工联与古巴工会的关系也取得了突破。

三是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领导层的新分歧。长期以来,非工统主张非洲的团结,非洲工运的独立性,捍卫非洲工运的基本原则,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是国际工运中一支独立的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非洲大陆的政治多元化进程的发展,许多国家工会也出现了多元化,很多工会加入了国际工联。国际工联高度重视非洲的作用,通过区域组织在非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经费上的充足,软实力上的强势,职务上的拉拢,给非洲工会统一组织带来很大压力。由于当时非工统政治上有非常成熟和团结的主要领导,他们化解了一系列挑战,在受挤压中求发展,保持了非洲独立的声音。然而,在2014年初,原非工统主席和总书记调离和退休,在外部和内部作用下,新领导班子很快出现分裂。表面上看,分歧是围绕理事会名额分配、财务管理等问题,实质上是融入国际工联还是保持独立性。比较坚持独立性的新任总书记11月被停职,担任国际工联非洲区域主席的非工统主席暂时掌权,但内讧仍在继续。

四是阿拉伯工联前途的新不测。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外来干涉,主张阿拉伯工运统一。由于基本立场和利益的不同,阿拉伯工联一直是国际工联在阿拉伯地区发展势力的障碍。在“阿拉伯之春”严重削弱阿工联的背景下,国际工联于2014 年10月成立了国际工联阿拉伯区域组织,有14个会员组织,突尼斯劳工总联合会的阿巴斯当选为首任主席。国际工联阿拉伯区域组织表示,新组织要推进阿拉伯民主进程,维护阿拉伯工人自由权利,不接受双重会籍,迫使阿拉伯各国工会做出选择。面对新的形势,2015年2月阿拉伯工联将召开第13次代表大会,何去何从,目前难有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月中旬,世界工联、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联曾宣布成立永久性联盟,共同应对全球社会经济和工会运动挑战,反对外来势力干预非洲和阿拉伯工会内部事务。这一决定给一些独立工会带来了很大期待,也引起了国际工联的高度警惕。一年来的情况表明,这些独立工会在战略和策略上都未能突破对手的布局,甚至越陷越深,看来他们想推动国际工运格局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方向发展的愿望与现实依然相差甚远。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工运形势,中国工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充分认识国际工运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又要看到国际工运继续朝着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国家外交战略的总体布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把国家发展强大作为最大的依靠,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最大的动力,把中国工会自己的事情办好,把中国职工在海内外的权益维护好,不断开创工会对外工作新局面。(第一作者系全国总工会国际联络部部长,第二作者系全国总工会国际联络部亚太处处长)

来源:《当代世界》

猜你喜欢

工运工人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前进吧!中国工运
工会
工运短波
工运短波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