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6-04-19沈钦彦
沈钦彦
(夏邑县人民医院 中医康复科 河南 商丘 476400)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沈钦彦
(夏邑县人民医院 中医康复科河南 商丘476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神经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闪电样、烧灼样以及刀割样等无法忍受的剧痛,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并且具有反复性[1]。目前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不显著,而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给予西药卡马西平和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为(59.82±6.82)岁;病程为6个月~11.9 a,平均病程为(7.21±2.30)a;其中三叉神经第1支发病3例、第2支发病18例、第3支发病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为(59.57±6.27)岁;病程为4个月~12.1 a,平均病程为(7.35±2.19)a;其中三叉神经第1支发病4例、第2支发病16例、第3支发病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00 mg/次,2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逐渐增加用药频率,也可考虑增加药物剂量,不超过1 g;同时根据患者疼痛改善程度控制药物使用量,待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后,酌情减少剂量,维持500~800 mg/d。若患者发生口干、头晕、皮疹、昏迷、心绞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药物并报告医师处理。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主要穴位为太阳穴,下关穴、合谷穴、温流穴、百会穴和印堂穴为辅助穴位。主要操作流程如下:首先从太阳穴入针,沿着颧弓下透往颊车刺针2~3寸,进针过程中注意手法缓慢,动作轻柔,从太阳穴向颊车进针时若出现剧烈酸胀感,则表明镇痛效果良好。再平刺百会穴0.7寸左右,顺鼻根方向往印堂位置平刺0.3寸;斜刺风池穴过程中应注意将眼球中心作为主要施针方向,深度为1寸左右,再进行手法捻转提插,针感需以眼、脑为中心。最后对温流穴和合谷穴分别进行手法捻转提插,直刺下关穴位置1.5寸左右,针感注意在下齿槽部位。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完全好转;有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无任何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无改善,甚至严重。
1.4观察指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低则表明疼痛程度越轻;同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
2.3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小片色素沉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头昏6例,剥脱性皮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并无明显发病原因,可能会因为洗脸、咀嚼以及精神紧张等诱发疾病产生。在发作时期还会伴有面部潮红、瞳孔散大以及流鼻涕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确,但大多数研究认为其主要是因为供氧三叉神经出现动脉硬化引发出血,三叉神经中受到变异血管和小血管瘤的颅骨孔的压迫、牵拉等从而刺激神经和半月神经节,原发脱髓鞘疾病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使神经节内细胞消失,最终刺激达到阈值引发三叉神经中枢的兴奋爆发,引发剧烈疼痛。在中医医学理论中,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归属于“偏头痛”、“面痛”以及“齿痛”的范畴[3]。并且认为病位处于头面部,因为头面部阳明、少阳受阻而引发疾病。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邪气和嗜食肥甘厚味以及情志过极所致,并且风邪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4]。
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在西医中,主要采用止痛类药物治疗,而卡马西平是首选药物,也可以采用氯硝西泮、维生素B1等治疗。虽然上述药物在短期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如嗜睡、眩晕、白细胞减少以及皮疹等。中医医学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丰富经验,主要可以给予患者针灸、穴位注射以及中药辨证施治等,其中针灸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针灸能够通过刺灸穴位而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气血运行通畅后,病症自然缓解[5]。因此针刺能够有效转移或抑制导致疼痛的“神”的活动,并且通过针灸使得“经气”顺通,显著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振涛,王河宝.针刺联合搜风通络止痛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9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3):416-418.
[2]周振坤,王威岩,刘军,等.电针透穴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6):643.
[3]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等.气街电针干预合脊柱调衡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8):763-768.
[4]袁晓明.针刺配合隔薄姜片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46-47.
[5]付勇,章海凤,李芳,等.灸感法与红外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下关穴热敏态的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5):411-414.
(收稿日期:2015-09-02)
【中图分类号】R 74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