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与改变——大爱清尘走过的这五个年头

2016-04-19王克勤

中华环境 2016年3期
关键词:尘肺尘肺病职业病

王克勤



努力与改变——大爱清尘走过的这五个年头

王克勤

许多人问我,这五年公益经历有些什么感受与体认,我依然用自己

经常鞭策自己的一句话回应: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不努力,永远不会改变。

2016年1月20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但对大爱清尘,则是“历史性的时刻”。当天,国家卫计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源头治理、解决特困尘肺病农民工医疗和生活问题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尘肺病农民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整整五个年头,大爱清尘脚踏实地、呕心沥血、持续推进,一直期盼着从国家层面解决600万尘肺农民医疗及生活保障问题,在中国全面预防并消灭尘肺病。国家十部委联合发文,标志着尘肺病农民问题之解决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巨大而严峻的尘肺病农民问题,终获中央政府重视,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尘肺病农民问题奠定了基础。

中国公益界许多权威人士纷纷表示:这是这些年来,中国民间公益组织推动国家立法与政策出台为数不多的典例。

到2016年,大爱清尘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

许多人在问我,这五年公益经历有些什么感受与体认,我依然用自己经常鼓励鞭策自己的一句话回应: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不努力,永远不会改变。

新闻记者,结缘公益

在没投身公益之前,我是一个新闻记者。而我最早对“尘肺病”三个字的了解,源于一次采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作为《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的我在采访一乡村煤矿的产权纠纷时,认识了这里负责挖煤的副矿长老黄。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看到他常常咳嗽的上气不接下气,后来得知他是因长期在煤矿挖煤,接触了大量煤矿粉尘患了职业病,就是现在说的尘肺病。

我们伸出手,

本着“能救一个是一个、

能帮一点是一点”的原则,

开启了救援

尘肺病农民兄弟行动。

没几年,他的工友来电,老黄死了,被尘肺病活活憋死了。

一段时间,老黄的笑容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一个自己采访过的人、熟悉的人,被活活憋死了!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几乎都有这样难以言表的感受。

自此,尘肺病印刻我心。

2009年6月,河南农民张海超进行了悲壮的“开胸验肺”,尘肺病再入我的视野。当年,同样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我关注到甘肃省古浪县的一百多个尘肺病农民。

获得线索、派出记者、编辑稿件、刊发报道、地方行动...部分农民获得了农村低保,但贫病交加、命悬一线的处境并没得到改变。

死亡还在继续,当地农民专程来京寻求帮助。我一方面动员更多媒体介入,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呼吁发起了对于当地尘肺病农民的民间救援。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甘肃政府决定由政府筹集专项基金1108万元,接盘古浪全体尘肺病农民的救治。

之后,我们收到四川乐山的求助,于是志愿者们奔赴四川继续实施公民个体的民间救援行动。

2015年9月18日,王克勤带领志愿者探访贵州省印江县天堂镇尘肺病农民付志刚时的情形。摄影周昱

随着接触的尘肺病农民信息越来越多,需要救援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发现仅仅是公民个人自发随机的爱心行动,无力承载这样巨大的社会问题,必须走规范化、专业化、项目化公益之路。于是2011年6 月15日,我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了“大爱清尘——寻找救助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即今日之大爱清尘。

世纪命题,重大迫切

大爱清尘创始之初,最初的想法是因见不得一个又一个尘肺病农民被活活憋死,我们伸出手,本着“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开启了救援尘肺病农民兄弟行动。

在开展救治的过程中,随着接触的尘肺病农民兄弟越来越多,地域越来越广,领域越来越多,我深刻地认识到,“尘肺病农民”已成本世纪最严峻的中国问题。理由有四:

一、数量巨大。保守估计至少600万人;根据我们对国家卫计委过去几年发布信息分析,在所有职业病中,尘肺病约占90%,在尘肺病患者中,农民占95%。这即意味着,中国的职业病问题核心是尘肺病问题,而尘肺病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尘肺病问题。

二、处境悲惨。大量尘肺病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交加,不少尘肺病农民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既无医疗保障,又无生活保障。难逃“愈贫困愈尘肺,愈尘肺愈贫困”的魔咒与怪圈,甚至由此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死亡率高达22.04%;他们当中又以中青年居多,因此寡妇村、尘肺孤儿大量出现。

三、维权艰难。尘肺病本属工伤,但农民工却很难获得工伤待遇。因为法律规定获得工伤待遇的前提是须经法定程序确认为工伤,而认定为工伤的前提是须先在国家授权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拿到患职业病的诊断报告。

而相关法律规定,做职业病诊断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必须提供劳动合同、个人职业史、粉尘接触史等,还必须由用工企业提出工伤申请。 现实情况是,农民工手里能够持有劳动合同者为数甚少,而用工企业主动为农民工申请职业病鉴定者更是罕见。更多的是,企业基于自身利益阻挠农民工的职业病鉴定申请,不给农民工提供基础资料与证明。而贫病交加的农民工又渴望获医疗与生活保障,热切期望获得职业病鉴定,于是围绕“职业病鉴定”问题农民工与用工企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以至于2009年6月奔走数年、四处碰壁的河南农民工张海超上演惨烈的“开胸验肺”。因此,得了尘肺病后能够获得职业病诊断报告和鉴定报告的农民工为数甚少。

尘肺病鉴定难、立案难、获赔难成为一道巨大的屏障,现实地剥夺了尘肺病农民生存权利。

四、救助尴尬。如此巨大的贫病交加之弱势群体,在公共救助方面又遭遇政策尴尬。农民工在城市、工矿因缺少劳动合同,获赔者寥寥无几,基本被城市无情的抛弃;回到村庄,因尘肺病没有完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尘肺病农民面临城市、农村医疗救助两头架空的困境,沉重的医疗负担把他们逼到死亡边缘。

2015年10月9日,王克勤带志愿者探访陕西省镇安县达仁镇狮子口村赵定恒等6个尘肺病农民。摄影 周昱

持续推动,全力改变

五年来,大爱清尘在全国已建立了48个工作区站点,在6000余名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累计筹款32267594.02元;累计救治尘肺病农民1547人;累计助学3559人次;累计发放制氧机1180台;累计发放爱心包裹32000多件;几年来大爱清尘已惠及20多个省区数万尘肺农民兄弟。2015年是大爱清尘创立近5年来综合推进成果最显著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推动国家尘肺病问题公共政策出台及与各级政府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驻村书记最大的特点是会‘讨钱’。”在78岁的老党员温秀华看来,驻村书记资源多、人脉广、思路开阔,林燕玲书记到林畲村还不到一年,就“讨”来了将近200万元,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这五年来的努力,可以说是“三驾马车”拉动三个改变。

一、救援。救援是尘肺病公益救助项目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承担着尘肺病农民救援的系列工作。救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建立、整合尘肺病患者数据,以及对尘肺病个体的救助,改善受助尘肺病农民兄弟的生命状况与生存状态,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患者数据的掌握,是我们提交议案、获取政策支持、推动整体救援的依据;个体救助的规范运营和持续性为我们赢得公众认同与公众捐款,是大爱清尘公益品牌的核心。时至今天,大爱清尘已由最初单一的救命项目,发展成为救命、助学、助困、救心、康复、创业、制氧机七大板块相结合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救援体系。

二、传播。传播工作是我们对外输出的端口,不仅负责尘肺病知识的普及,更承担着联络整合外部资源的重任。其宗旨是通过一切可行的传播途径使尘肺病最终实现家喻户晓,以星火燎原般的舆论力量促进中国尘肺病救治与预防问题的解决。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大爱清尘已经在新媒体领域取得较大影响力 。

不仅持续动员传统媒体进行各种报道,而且积极办好自有的两报一刊一网两微。去年,在由新浪公益、公益时报、微公益、微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2015年度中国公益新媒体影响力榜中,大爱清尘是年度专项基金新媒体影响力第一。

三、推动。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大爱清尘深刻地认识到,民间公益团队的救助能力,相对于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群体的受助需求而言,几乎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国家政策性救助、制度性遏制尘肺病问题。

于是,从2011年大爱清尘创立以来,我们便高度重视政策推动与尘肺病立法的工作。2015年我们专门招聘了政策研究和推动的专职人员,专项负责调研、研讨会、数据库建设、制度研究等专项工作。

摸清现状是政策研究与政策推动之基础,五年来,大爱清尘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探访救援的同时,从未间断过对于尘肺病农民现状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分析,但仅仅零星分散的调查是没有权威性的。为此,大爱清尘在2014、2015年先后成功组织规模化专业调研,出版了《中国尘肺病农民生存状况调研(2014)》、《中国尘肺病农民生存状况调研(2015)》,该报告获得巨大社会影响力,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的批示,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也邀请大爱清尘进行专题讨论,听取我们对解决中国尘肺病农民问题的建议。

同时,与地方政府联手解决尘肺病农民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几年来出现了两个典型。一个是解决存量尘肺病农民问题的湖南安化县;一个是解决增量尘肺病农民问题贵州省湄潭县。

大爱清尘已由

最初单一的救命项目,

发展成为救命、助学、

助困、救心、康复、创业、

制氧机七大板块

相结合的立体化

全方位的救援体系。

2015年12月26日,我们联手贵州省遵义安委办、湄潭县政府启动全国首个消除新发尘肺病试点县创建工作,“政府社会联手 消除新发尘肺病”暨大爱清尘2015中国·湄潭大型公益启动仪式在湄潭县举行。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让全县所有人知晓尘肺病、让全县所有涉尘企业防护达标、让每个劳动者知晓职业健康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让全县所有尘肺病患者得到妥善救治。如果试点成功,将会强有力推动全国2854个县区市消除新发尘肺病,在中国尘肺病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驾马车是行动,我们的行动带来了实际的“三个改变”。

第一个改变:实现了“尘肺病”三个字在中国精英人群的广泛知晓。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原本敏感的“尘肺病”三个字,不仅已经去敏,而且实现了社会广泛的认知。从而不夸张的说:经过大爱清尘五个年头的持续努力,“尘肺病”已经在中国网络人群、精英人群中实现了广泛知晓。尘肺病农民问题也得到社会广泛重视。

第二个改变:点燃了广大尘肺农民兄弟生的信心与活的期望。基于我们持续的救援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尘肺农民兄弟不仅获得了救命、助学、助困、创业、制氧机等系列救援,更为重要的是激活了他们生的信心、点燃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在寒冷黑夜里感觉到了来自同胞的温暖与爱。更让我们感觉温暖的是,许多尘肺村的农民兄弟告诉我们,原来对生活彻底绝望,放弃丈夫与孩子的妻子,听说大爱清尘已经救了村里的农民兄弟,纷纷跑回来了!这恐怕是实现大爱清尘从救命到救心的最生动的例证。

第三个改变:推动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一系列变化。经过几年来千方百计持续推动,今年1月国家十部委出台文件,陕西省、贵州省、湖北十堰、贵州仁怀、四川乐山、山东青岛均出台了相关政策。

(本文作者系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会发起人)

猜你喜欢

尘肺尘肺病职业病
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组建
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国家尘肺病诊疗中心
一例尘肺病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体会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34家煤矿尘肺病发生状况及影响分析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