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抓手建设深化高校统战工作
2016-04-19佟岩亢晋军
佟岩+亢晋军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高校党委应当紧紧抓住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高校社会主义学院、港澳台交流合作这三大载体,以及统战干部队伍这一关键要素,强化抓手建设,推动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
[关 键 词]抓手建设;高校;统战工作
高校拥有丰富的统战资源,是统战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辽宁作为教育大省,高校数量多达116所,统战成员数量多、层次高,统战工作范围广、头绪多,统战任务艰巨。高校党委首先应当配齐配强统战干部,充分发挥人的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大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社会主义学院和港澳台交流合作这三大平台载体建设,握牢抓手,开拓创新,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以统战干部为抓手,构建学校职能部门与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需要大家共同来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高校统战工作任务单单靠学校统战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关键还得下面‘有腿,有基层工作力量支撑和保证。”因此,高校党委应当强化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配齐配强学各基层党组织的统战干部,强化院系统战工作组织建设,努力激活统战委员、统战信息员的神经末梢作用,构建全校一盘棋的“大统战”理念和格局,开创全员参与统战的工作局面。学校党委要明确党委统战部、基层党组织两条主线双管齐下的工作指导方针和管理服务策略。即由党委统战部纵向管理、重点负责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一系列工作,同时实行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每个党总支(分党委、直属党支部)都要确定一名总支委员作为专职统战委员,全面负责基层的统战工作,重点抓好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党外代表人士的跟踪培养、举荐工作;配备一名统战信息员,负责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信息报送和统战成员参政议政提案信息工作,实行横纵两条主线、职能部门与基层党组织双向推动的工作方式。这样,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统战部与基层党组织工作交叉、优势互补,科学构建统战工作网络,能够有效夯实工作基础,确保统战工作不留死角,多层次、多角度推动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是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抓手,构建学校统战成员组织建设全覆盖的管理体系。2008年来,在省委统战部的大力倡导下,在各高校党委的有力支持下,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从已有经验看,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非常有必要,对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众多,层次高,力量大,必须尽早组建队伍,实现党委的统一有效领导。因此,对于那些尚未成立这一组织的高校而言,应当抓紧时间尽早成立,在已有党派基层组织基础上全面构建学校统战成员全覆盖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在党外知识分子筹备成立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关键点:一是组织定位。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团体这一本质,成立联谊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无党派人士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改变其独立参政议政的松散状态,为统战部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载体。二是人员选拔。因为高校知识分子人数多,代表性强,因此在遴选过程中需要采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统战部门把握政策,依据中央和省委统战部文件精神确定人员基本标准,基层党组织考察推荐人选,最终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和基层党组织三方共同协商,真正把学校口碑好、专业上有建树、政治上靠得住的党外人士遴选到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组织中来。三是发挥作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成立能够为学校无党派人士联系交流搭建载体,也能够为无党派人士参与学校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提供平台,进一步提升无党派人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党委统战部在工作中应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力量作为重点,引导他们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打破专业和视角局限,积极开展思想交流和碰撞,汇聚群体力量增加集体效能,积极参政议政,为学校发展和地方建设献计出力。在此过程中,统战部还要通过政策支持和搭建渠道等方式为党外知识分子个人成长提供便利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和发掘一些优秀的无党派人士。
从经验看,建立和强化高校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工作十分必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对于凝聚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人心、汇聚高端人才聪明才智方面不仅能够起到家的感觉和桥梁平台的作用,同时本身也具备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给任务,压担子,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培养锻炼,在时机成熟时推荐到需要和适合的民主党派中去。以辽宁大学为例,2010年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以来,学校党委有意识地将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纳入联谊会,重点培养,2015年充分抓住党派基层组织换届这一大好契机,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中三名长期重点培养锻炼、年富力强的处级无党派人士分别推荐到九三学社和民建,纳入班子成员,为今后走上党派基层组织领导岗位打好提前量,及时有效强化了党派基层组织力量,缓解了优秀人才短缺的状况。
三是以社会主义学院为抓手,构建学校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培训工作全覆盖体制机制。一般来看,在省市层面各地都成立了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分别针对党内外干部开展培训工作,相比之下,高校社会主义学院较少,我省高校中仅有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先后成立了高校社会主义学院。辽宁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成立于2010年1月,是东北地区首家以培养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为主体的高校社会主义学院,学院创建了高校统一战线专门的培训基地和载体,使学校统一战线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省内其他高校提供了示范作用。辽宁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成立5年多来共举办了12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60余人次,培训对象包括学校各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侨联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各基层单位统战委员、信息员等,既有全面性又有广泛性;培训内容包括新时期统战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如何撰写参政议政信息提案等,既有系统性又有科学性;培训方式采取必修、选修、专题讨论、考察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灵活性又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学院是培训的载体,也是进行统战理论研究的平台。高校成立社会主义学院,可以充分发挥学科门类优势和理论研究氛围浓厚的特点,通过对社会主义学院特聘教师的优化组合,较易形成精良的统战理论研究队伍,为学校争取更多课题,为国家、省、市统战理论研究做贡献。以辽宁大学为例,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学科门类齐全,理论研究氛围浓厚,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开展统战理论研究,打造出了一支精干的统战理论研究队伍,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理论成果。首先,校领导带头申报课题,搞统战理论研究,示范作用显著,2012年至2014年,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牵头成立的课题组连续三年获得省教育厅重大课题立项,课题成果《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体系建设研究》、《辽宁高校学生层面统战工作研究》、《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教育与政治引导》均获优秀研究成果;其次,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理论研究团队,精品频出,如: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顾爱华教授撰写的论文《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创新研究》被第十五次全国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论文集收录,并荣获三等奖(大会只有18篇论文获奖);商学院李姗姗老师的沈阳市统战课题成果《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获2011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是将统战课题纳入规范化管理,由统战部与科研处共同负责,与其他国家、省、市课题同发布、同管理、同配套,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基层统战干部和普通老师参与课题申报的积极性,课题立项数量和课题经费连年递增,始终位居全省高校首位。这些经验与成果都值得全省高校借鉴吸纳。
四是以对港澳台交流为抓手,构建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新渠道。港澳台侨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在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联系渠道和平台作用,围绕争取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于我有利的民心基础。一方面,做好“送上门”的工作,引导来内地学习的港澳台侨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另一方面,做好“走出去”的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港澳台侨交流活动,特别是密切与港澳台侨专业人士和青少年群体的联系,增进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2002年,辽宁大学成立港澳台工作办公室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合署办公,由统战部长兼任港澳台工作办公室主任,拓展了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大统战工作格局,成为辽宁大学统战工作的一大特色。2010年1月开始,辽宁大学相继与台湾世新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8所境外高校签约,建立了校际往来关系,全面深入开展师生互派研修、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图书数据共享等工作,截至2015年底,学校已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赴台研修交流253人次、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90人次。将港澳台工作并入统战工作,不是简单的“职能搬家”,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基于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陆内和大陆外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中的成员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两个范围联盟”是党一直以来坚持的统一战线战略工作布局,“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则指出了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新形势。作为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央各级文件与领导重要讲话,还是学界业界的相关研究探讨,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必然提及两个词汇——“文化”和“情感”,而文化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着力点均在青年。将高校港澳台工作纳入到统战工作体系中,就是抓住了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切实有效巩固第二个范围联盟的关键举措。高校党委统战部在开展港澳台工作时要注重加大对派往港澳台地区交流师生的教育与辅导,充分发挥青年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密切感情、凝聚人心、增进共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统战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统战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统战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必须不断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握牢抓手促建设,更紧密更广泛地团结最大多数的统战成员,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丁俊萍、宋 俭等.高校统战工作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3).
[2]魏晓文、朱琳琳.高校统战工作创新的战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6).
[3]王东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5).
[4]陈科频、余文好.高校统战工作服务大学精神建设的路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侯 微、代 锯.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载体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新时期辽宁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015-GXTZC02成果。
责任编辑/韩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