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原生态价值”
2016-04-19邵佰东
邵佰东
摘 要:文学作品都是有最初的、最原始的“文本价值”,可以称作“原生态价值”,任何的文本解读都是建立在原生态价值上,现在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有它多角度的解读,但是往往忽略了文本的最初价值和作者本身最初的写作初衷,也忽略了作者的写作环境。文学作品的创作成型阶段,是那个时间段独特的“标记”,因此,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关注它诞生的那一刻,体验文学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本价值;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每个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都是带着创作目的与情感在写作,用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观点来看,创作作品的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不单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本身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情感表现活动。而作品呢,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是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换句话说,作者最初在创作的时候,文本的性质是最真实的。原始文本,用黄遵宪的话说就是“我手写我口 古岂能拘牵”。也就是最经典的文学作品,“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最后都成了典型。因此,关注文学作品的最初的价值,这才不失文本的“价值”。
一、文学作品的原生态价值与多视角解读
文学作品的“原生态”价值和多视角解读文本并不是矛盾的关系,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为作者最初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已经赋予了它一定的生命力。现在倡导多元理解,但也不能忽视原来的文本思想,任何的多家度都是站在原始角度上的拓展。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说明它本身的价值存在,因此我们要立足背景,了解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当时作者的心理和生活场景又是如何的呢?只有我们进入了作者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和作者的作品进行近距离对话。但是重视原始文本价值并不是要排斥新观点的见解,而是通过原始价值去生成新的价值,但这种生成绝不是“肆无忌惮”。比如,我们知道塞万提斯写的《堂吉诃德》,如果定位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形象,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象。我们说这部作品是悲剧是喜剧,还是悲喜交加,好像都没有固定的说法。如果从宗教学角度,堂吉诃德是一个虔诚的骑士;如果要从社会学的角度,那我们就得着眼于社会历史语境对堂吉诃德的形象构建;如果从艺术角度上看,我们用笛福的话说就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是对当时西班牙上层社会的抨击和嘲讽,他是有功之臣。不同形象是我们后人赋予的,但是塞万提斯最初的创作初衷是什么呢?他要表明什么问题呢?是想用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抨击什么呢?看原著才有多的视角出现。
二、文学作品人物原生态还原
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原生态就是人物的原生态。比如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知识分子的形象还原。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是从历史的角度上来写的,从宏观的时代氛围到微观的心灵波动。鲁迅的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几乎占了五分之三,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新旧两类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势》历来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出路的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这里所谓的旧知识分子, 实指属于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培养出来进行斗争而最后颓废的知识分子;第三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的知识分子。在分析这些知识分子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他们那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景象,以及肖像、言行举止的描写。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是一个无限的潜在表达方式,显示出某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知识分子心理。出色的描写,能使读者,对整体或者对事件以及对时代产生一个直觉的、正确的概念。因此,越是阅读原汁原味的作品,越是原汁原味的感受书中的主人公,就越能体现作品反映的时代内涵。比如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三种形象的不同,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每一类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符号”,在这个符号的指引下,揭露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病态与无奈。因此,还原出人物的形态,就能体会出人物的心理。
三、分析作品时挖掘原作品的意义
大部分人分析一个作品时,首先做的事情是找出一堆关于这个作品的解读,包括文献资料、期刊、论文、报纸、视频课等等,而往往忽略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往往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阅读大量有关于这个作品的资料,解读的就越深刻,但恰恰是相反的。解读一个文本,最权威的资料是两个,一是作品本身,二是关于这个作品目前研究的最高层次领域相关的文献或专家,因此,作品本身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分析作品时,应先关注最原始的文本,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分析,再参考相关文献的解读。阅读一个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并储存自己意识当中的过程,在尊重作品的时候,也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提倡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阅读原始作品的时候,也要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独立依据文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学会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
阅读作品时,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原汁原味的著作,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觉悟,最终达到作品对心灵的升华和作品知识的掌握。只有不掺进任何东西的作品,在阅读时才能挖掘更多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