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徽因小说成功因素浅析

2016-04-19车向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林徽因人物形象

摘 要:林徽因的几个短篇小说,是她之所以成为“京派的灵魂”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小说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表现手法变幻多姿,能使读者同坐它们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林徽因;人物形象;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车向东(1974-),男,陕西宜川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现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某种程度上而言,一篇小说成功与否,不在于它是否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人生问题或提出了严峻的道德问题,而取决于它是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通过他们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之功效。因此,林徽因小说最成功之处是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贡献出了几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第一,她塑造了钟绿、文珍、绣绣等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最突出的是十七岁的丫鬟文珍的形象。她有一定的觉醒意识,用勤快、善良为自己在主人家里赢得了一定做人的权利。她的身上有着《西厢记》里红娘的影子、《红楼梦》里鸳鸯、平儿的风格、《家》里鸣凤的神韵。但她对自己的地位、命运洞若观火,看透了封建大家庭里公子哥儿玩弄丫鬟的罪行,对此极为警惕,所以才会有她端午节撕扇子大哭的情节。若她也像她的伙伴文环那样天真地对薄幸的芳少爷抱有幻想,那么她就步投井自尽的文环、投湖自尽的鸣凤等可怜人的后尘了。她的抗争比鸣凤的反抗对封建地主阶级更有杀伤力。比起《家》里的婉儿,文珍简直彻底颠覆了传统女奴那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隐忍苟活的生存法则。她积极主动,扼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最终逃出樊笼,奔向广阔天地去追求自由的美好人生。作者以一个初谙人事的小女孩的视角写出了这个可爱的青年女奴的觉醒与反抗,发掘出主人公身上所蕴含的现代性,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第二,由于林徽因的出身、教养、职业、交际等因素,她与普通劳动人民隔膜不小。虽然她在《窗子以外》表达出接近人民的朴素愿望,但她相对更熟悉“窗子以内”的所谓“高等华人”(诸如大学教授、高级西医、洋派留学生等等)的生活。于是她的小说处女作《窘》便塑造出一个1930年代生活于故都北平的大学教授——维杉的艺术形象。这个三十四岁的未婚青年对同事少朗的十七岁女儿芝产生了一种虽能随意相处,却欲爱而不能的微妙心理,于是时时处处觉得“窘极了”。小说通过对维杉几次造访少朗家时与芝的交往的描写,较细腻传神地刻画出维杉这个新旧思想共存、未未老先衰却不甘心、想要追求个人幸福而又不得法的具有一定教养和身份的现代都市文化人的矛盾心理。由此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有多少维杉这样的年轻人,在追求个性解放与个人幸福的漫漫长路上磕磕绊绊,犹疑徘徊,矛盾自责,甚至抱憾终生。某种程度上若把维杉与《围城》中的方鸿渐以及《寒夜》中的汪文宣等一系列现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对比,也许会更加加深这种理解。虽然这个人物还很不丰满,但他作为林徽因小说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女作家的如炬目光与如椽笔力。

林氏小说在表现手法上,能用理智来支配其感情,冷静地叙事,而且剔去了女性特有的“多愁善感”的形态而放眼于广阔人间。她的小说犹如促膝谈心,带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

在她最负盛名的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在不过万余字的篇幅中运用意识流手法,竟鸟瞰了整个都市,弥漫着浓郁的旧都氛围。作品虽洋犹土,熔中西技法于一炉,使当时文坛刮目相看,尤得当时首席文学批评家刘西渭(李健吾)著文赞叹:“我绕了许多圈子,只为证明《九十九度中》在我们过去的短篇小说佳作中,具有气质更伟大的、材料更真实的,然而却只有这一篇最富现代性。”[1]他说这篇小说没有组织,却有组织;没有条理,却有条理;没有故事,却有故事;没有技巧,却处处透露着匠心。他认为这是受了英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把人生看作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2]他告诉读者,早在近半个世纪以前,林徽因已经对“意识流”这一小说表现手法做了极成功的尝试。

而《模影零篇》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又是另一种风格。例如在《钟绿》里,她开始并未用很多笔墨来描写钟绿的容貌秀丽,而是通过一静一动两个截然不同的立体画面,两种迥然相异的表情来逗引起读者对钟绿这位美人的向往。前者那幅微微垂眼高擎长烛的小尼姑形象仿佛一尊庄严的雕塑,后者那包着三角头巾在倾盆大雨里回眸一笑的钟绿又是一个天真活泼的村姑形象。她在正面描写钟绿时,欲露先藏,不惜浓墨重彩地渲染周围环境的色调、气氛。到直接描写钟绿的仪容时,却又惜墨如金,寥寥几笔,而且侧重于渲染人物的神韵,这当然比惯常的写法棋高一着。

总之,林徽因的小说在人物塑造和表现手法方面,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成功做了一定的探索,以一种富有林氏特色的动人风致,被萧乾誉为“京派的灵魂”。

参考文献:

[1][2]刘西渭.《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女士作》[A].《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C].转引自陈钟英 陈宇 编《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375.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林徽因人物形象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厚重感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