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2015年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
2016-04-18孙渭歌付中华陈志霞
孙渭歌 付中华 陈志霞
特别提示
某医院2015年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
孙渭歌 付中华 陈志霞
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郑州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15年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为医院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院2015年1—12月检出的514株多重耐药菌的资料。结果 514株多重耐药菌中,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其次为产超长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为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应加强痰标本的质量控制,采取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耐药性;分布
为了解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管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现对2015年1—12月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定义 多重耐药菌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包括泛耐药和全耐药[1]。
1.2 菌株来源 收集我院2015年1—12月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及标本分布 2015年1—12月我院共收集多重耐药菌514株,前五位的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超长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其中367株耐药菌分离自痰液标本,占71.4%,其次为尿液。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为主。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其他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控制较好。见表1和表2。
3 讨论
2015年我院检出前五位的耐药菌与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CHINET)2014年结果基本一致[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很高,明显高于中国CHINET数据2012年的65.0%[3]。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在医院环境及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定植[4],并且绝大部分分离自痰液标本,缺乏临床症状资料,不能区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感染与定植菌株,另外还存在同一耐药克隆菌株在医院内传播的现象,可能会使耐药报告率偏高[5],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严重性,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遏制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的传播。
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很少>40%;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多>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6%、14.9%,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5.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均未出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菌株。对比中国CHINET 2014年数据,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以外,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控制较好。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肠杆菌属细菌引起感染的最有效药物,我院已经出现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虽然分离率不是很高,但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院2015年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这与李露池等[6]调查结果一致。绝大部分分离自痰标本,合格的痰标本来源于患者深部咳痰,但是在留取培养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医院应加大力度提高痰标本的质量,同时临床医师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区分病原菌的定植与感染,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最大程度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表1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 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2]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杂志,2015,15(5):401-410.
[3] 张辉,张小江,徐春英,等.2010年中国CHINET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92-397.
[4]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6-85.
[5] 李湘燕,郑波,侯芳.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痰标本来源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57-5161.
[6] 李露池,沈晖.某三级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3(4):242-245.
R37
A
1672-7185(2016)12-0037-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2.015
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