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诡秘之帘——陈明华油画人体作品诠释

2016-04-18黄永生

艺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情绪

文‖黄永生



诡秘之帘——陈明华油画人体作品诠释

文‖黄永生

【摘要】画家内在意识借助外在的感性显现出来,其绘画作品不停留在表面的描绘。海德格尔讨论作品物质性因素时,强调绘画作品作为艺术必须有“多出来”的成分,陈明华人体油画作品就具有“多出来”的因素,即诡秘的意蕴,它源自英国画家培根,但陈明华将内在的诡秘与人体形象折射出的诡秘融为一体,试图诠释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的差异性,其作品都是围绕内在情绪而创作的,因而具有生命意识的当代性。

【关键词】诡秘;情绪;生命意识

《自由·神手之二》(油画) 180x160cm 陈明华 2014年

近来油画家陈明华爱猫,看他抱猫的神情状态,似有超然物外的享受。喜欢动物乃人之常情,但将油画创作的激情与猫的本性联系起来,就很难被理解。画家说,从猫的神情想象语言的诡秘,听起来像艺术家的反讽。陈明华认为猫有诡秘的性情,他想尝试以猫的诡秘作为油画表现的语言,具有讽刺性的是画家有意舍弃经过修炼的语言功夫,使自己的想象力处于无所凭借的状态,再从猫的身上获取超越自我的语言想象。猫不具想象力,画家却从不具想象力的猫身上获得想象力,难怪苏格拉底这样说:“一个诗人要配得上这个称呼,必须写想象性的主题,而不是描述性的主题。”理解陈明华对猫的感受,这可是进入画家近期作品的关键,欣赏其人体油画作品时,培根式的诡秘气氛弥漫眼前的图像,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

《自由·神手之三》(油画)100x80cm 2014年 陈明华 

《自由·神手之四》(油画)100x80cm 2014年 陈明华

诡秘是什么?从字面理解,为隐秘而不易捉摸。随着对陈明华油画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我们会发现他倾向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诡秘的“诡”具有“违”的意思,《淮南子·主术》:“诡自然之性。”违背初衷,违背被画之物,从而呈现神秘的陌生感。培根用“诡秘”的笔,否定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的表现方式,这种艺术家的狂妄质疑形成培根式的语言诡秘。

哲学家不与肉体交往,据说柏拉图终身未娶,意在摆脱感性世界的纠缠,以求进入纯粹的理性思考。画家与哲学家不同,画家借助感性的肉体表现建立自己的语言,这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说明绘画必须借助可视媒介,画家以肉体的感性形成语言的表象,传统油画止于肉体的表现。陈明华新近的人体油画作品并未停留在肉体的表现,激情驱使下的直觉使画家怀疑感性的存在,他不愿停留在感性阶段,而是超出感性的范围。他在画面对已接近完成的人体形象加上一层若隐若现薄薄的颜色,这层若隐若现的颜色看去像挂在门窗的帘,薄薄的画帘掩盖感性的肉体,这样似是而非的表现传达了什么信息?陈明华这批新作与前期作品完全不同,由客观的观察转向主观的思索。陈明华的思索不是理性的哲思,而是激情的力量不满感性的约束,激情爆发的能量冲破僵化的规矩,激情朝逆反的方向爆发。他为什么加帘否定已接近完成的形象?陈明华的造型能力很强,他内心里的激情更强,从这批新作看,内在激情已不满靠造型能力的感性表现,他似乎用画面呼唤什么?或者像卢奥那样,在内心深处看到未知的可能。陈明华回避理性,他对客观事物的看,更多的是直觉,受内心激情驱使的直觉,这种直觉似乎具有灵性,驱使画家顺着语言说不清楚的意识去选择。这段时间,画家的激情受“猫”的启发,带有感性的诡秘,在具体的画面上,可以感受他作画的前后关系,他以扎实的基本功绘制感性的客观存在,继而以诡秘的拖笔覆盖已接近完成的物象,形成若隐若现的一层帘。在常人甚至专业行家看来,他的表现性描绘已很完整,但他不满足这种熟悉的完整,他毅然打破这种唯美的完整,像罗丹砍掉雕像巴尔扎克那双完美的手以求更高的造诣,然后像哲学家卢梭那样发出呼喊,把完整的模型打碎会出现什么样子?陈明华并不发卢梭式的无奈呼喊,而是转向对内心的责问,表面形象的完整不是审美的终点,他听从直觉的驱使,将其无形可感的激情铸造入画面。将激情注入画面,这是视觉绘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本身已经颠覆了传统绘画理念。陈明华天生就是激情满怀的画家,他不断探索将激情转化为可视语言的可能性。情绪的不可捉摸性与意象的可视性之间的矛盾一直让他很纠结,但他从不放弃,穷追不舍,由客体的直接表现转向借客体表现内在情绪。画家由向外寻找转入向内体验,是这批人体画作的实验性课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内心情绪的宣泄是其油画的主体,那无影无踪的情绪驱使有形有象的色彩线条狂舞,内心情绪附体在画面的意象上,演绎画家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态,静止的骚动、痛苦的挣扎、委婉的呻吟、扭曲的奔放,所有的意象变化揭示画家内心情绪的各个侧面。直觉驱使下的内心情绪,是以否定式的诡秘之帘呈现出来的,可以说画家质疑内心的情绪,他不希望画笔停留在内心情绪的表面层面,他要以内心的情绪去探索更为深层的生命存在。为了使语言具有探索生命的可能,画家像苏格拉底那样否定生命的表面现象进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画面的感性显现可比作生命现象的话,那么,其若隐若现的帘覆盖形象上就意味对生命的否定,否定即质疑,质疑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从而肯定源自生命的激情。他不像弗兰西斯•培根作全面的否定,而是局部地否定、局部地肯定,似乎进行否定性的对话,或者可以说,画家的直觉顺意识寻找直觉的踪影。有些画面看不到帘的帷幕,那是一张透明的帘,瞥见朦胧的生命表象,从柔美色调看到被过滤的生命形象。柔美的生命呈现虚幻的意象,加强了语言的诡秘,语言的诡秘就是画家着意打开的通道,画家内心情绪顺通道进入画面,观赏者沿诡秘的路径走进画家的内心,这种否定性的对话在思索的审美上达到统一。透过否定式的诡秘之帘,画家已弃除肉体生命的表面现象,不再拘泥生命的表面唯美,诡秘之帘进入“语言之帘”的锤炼,从而激出源自永恒激情的生命艺术。

猫的诡秘也许是画家的幻觉,内在生命才是导致诡秘帷幕的原因,源自生命意识的激情撑起诡秘之帘的帷幕,这种内心情绪的力量否定固有的模式,否定一成不变的语言模式,否定表面的生命现象,从而爆发出内在心灵的强力。因此,画家不是用画笔,而是以外表情绪为饵、以内在生命为锅,熔炼绘画艺术的生命之髓。

《自由·神手之五》(油画、局部)180x160cm 2014年 陈明华

《自由·神手之一》(油画)180x160cm 2014年 陈明华

作者简介:黄永生,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美协水彩画会副会长、厦门水彩画会副会长。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