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沙区赤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6-04-18王星

绿色科技 2016年3期

王星

(辽宁省阜新市沙棘良种选育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影响沙区赤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王星

(辽宁省阜新市沙棘良种选育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分析了沙区营造赤松林不同整地方式、苗木质量及管护措施对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及采用优质壮苗或容器苗进行造林的技术措施,阐明了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和林地管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赤松;沙区;造林成活率

1引言

章古台是人工引种樟子松最早的地区之一,最大树龄已达58年。该地区25年生以上林分已出现了大量的感病枯死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仅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樟子松林发生衰退面积就有24766 hm2,占全部樟子松林面积38266 hm2的64 %。对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工程进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和影响。正是由于樟子松出现了生长衰退现象,赤松(pinusdensifloraSilbzuoc)做为樟子松的替代树种越来越受到广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赤松广泛分布在我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朝鲜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赤松为阳性树种,深根性,抗风力强,耐瘠薄、根系发达、速生,除盐碱地、水湿地、粘重土壤外都可以生长。具有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亦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赤松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差一直是困扰着其大面积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摸清其原因,笔者于2011年开展了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栽植、抚育管理措施等相关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2试验地概况

2.1气候

章古台地区年平均温度5.7 ℃,7月平均气温23 ℃,1月平均气温-14.4 ℃,绝对最高气温35.2 ℃,出现在7月,绝对最低气温-29.5 ℃,出现在1月。早霜在9月末,晚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无霜期约150 d。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主要集中于7~9月,春季少雨,空气相对湿度为40 %~50 %。春季多风(西南风或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6 m/s,最大瞬间风速32 m/s,4~5月5 m/s以上风速达60次之多。

2.2沙地状况

(1)流动沙丘,坡度2°~8°,丘高2~11 m。属中、细粒级的单相沙地。沙层中的稳定含水量为2.5 %~3.5 %,地下水一般不能为植物所利用。生有蒺黎梗(AgriophyllumarenariumBiep.),黄柳(SalixflaviaaSkv.),差巴戈蒿(ArtemisiahaiodendronTurca)等植物。

(2)固定沙地分布范围较广,土壤为生草沙土,机械组成以细沙和粉沙为主,0~100 cm的沙层含水量一般达4.0 %~5.5 %。由于原来土壤遭受风蚀的程度和风积沙埋土壤的情况不同,地形起伏较大,森林植物条件也较复杂。旱柳(Salixmatsudanakoidz)、小叶杨(Populussimoniicarr.)等阔叶树种一般生长不良。有黄蒿(Artemisiascoparial.)、小白蒿(Arteamisiafrigidawilld.)、狗尾草(SetariaviridisBeauv.)、碱草(Aneurolepidiumchinansechwi.)等植物。

3试验材料及方法

3.1试验材料

苗木采用不同苗龄型和不同等级苗木进行试验。苗龄型为:2年生留床苗(0+2)、2年生移植苗(1+1)和容器苗(1+1)。

2.3 经产妇中产妇年龄对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在经产妇中与适龄产妇相比,各级别分类高危妊娠发生率均增高,其中最高年龄组孕妇极严重高危与不宜妊娠的发生率为适龄孕妇的1.48倍,均随着年龄段的升高其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试验方法

(1)整地采用3种方式进行,即:造林头一年伏前采用拖拉机全面整地,整地深度25~30 cm;玉米茬耕地穴状整地,直径45~50 cm,深25~27 cm;带状现造林现整地,只抢去草皮,深度5~7 cm,宽40 cm。

(2)将2年生移植苗分为3个等级进行造林试验。Ⅰ级苗,根茎在0.5 cm以上,苗高在12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Ⅱ级苗,苗高8~11 cm,根径在0.4~0.5 cm,根系完整;Ⅲ级苗,达不到上述标准的苗木。

(3)调查1995年引种造林的赤松林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情况。

(4)调查2011~2013年,苗木的死亡原因。

4结果分析

4.1整地试验

造林前整地是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工序,尤其杂草灌木丛生的宜林地。通过造林前头一年整地后隔1伏期,休闲管理,除去杂草,疏松土壤,可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肥力,有利于幼树的成活和生长。表1是2011年10月中旬在四合城林场种子园工区相同土地类型,采取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与苗木当年高生长的调查结果。

表1 不同整地方法造林成活率、苗高生长比较

注:造林时间2011年4月,人工造林

从表1看出,全面伏前整地的成活率、苗高生长都好于玉米茬地,玉米茬地则好于生荒现整现造。

注:造林前42d未降雨

4.2苗木试验

不同类型的苗木及苗木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造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采取相同的管理措施,壮苗有旺盛的生命力,抗性强,根系完整,水分充足,苗木造林后缓苗快,成活率高,而弱苗则差。表3是不同等级、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容器苗由于根系没有被损坏,成活率最高,为94.4 %,当年高生长量也最大,为12.1 cm。Ⅰ级(春起春造)移植苗次之,成活率为88.8 %,当年生长量为10.8 cm。最差的是Ⅲ级苗,与Ⅰ级苗相比成活率相差44.8 %,高生长量相差7.2 cm,Ⅰ级苗高生长量是Ⅲ级苗的3倍。

另外,从表3还可以得知,春起春造成活率好于秋起春造的移植苗,当年生长量也高于秋起的移植苗。这是由于秋起苗木经移植,失去少量水分,其苗木本身水分不足不及移植留床苗木所致。而不经过换床移植的2年生留床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均不如移植留床苗,其主要原因是没经换床的苗木侧根、毛细根少,根系不发达而导致吸收水肥能力差,因而影响成活和生长。

4.3立地条件对成活率及树木生长的影响

沙区地貌主要是由流动、半流动沙丘,固定沙地,草甸及泡沼等构成。在生产中应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及土壤、水分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根据1995年009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造林项目)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试验的调查结果(见表4)可知,立地条件不同,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地势平坦,风蚀程度较轻,沙壤土的条件下造林,苗木成活率高,可达95 %,丘底、丘坡次之,丘顶最差。因此,在沙区造林,由于土壤类别、沙丘部位、风蚀程度等立地条件不同,应采取分步造林的方式进行。即先地势平坦、丘底、丘坡造林,然后待丘顶消平变成缓坡后再进行造林,才能取得较高的成活率,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

4.4管理措施对保存率的影响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表5是对造林后连续3年苗木死亡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5 连续3年造林苗木死亡情况调查

从表5可以看出,造林当年因栽植的死亡株数为11株,而由于管理不善(主要是牲畜踩踏和啃食)死亡3株,抚育产草时不小心铲掉3株,当年11月份的保存率为91.5 %。第2年因管护不当又死亡7株,抚育铲掉3株,撤防寒土时忘记撤土埋死2株,致使保存率降至85.5 %。第3年同样因管护不当等各种因素死亡9株,使保存率降至81 %,不能达到验收标准。3年中因管护不当造成保存率下降9.5 %,因人为操作失误下降4 %。可见加强造林后抚育管理和林地管护是保障快速成林的关键。

5讨论与建议

(1)土壤含水量和下层土壤干旱是造成造林成活率低及当年生长差别的主要因素。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蓄水保墒,促进苗木成活和生长。整地应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杂草繁茂、地势平坦,不会发生风蚀的地块要进行全面整地,而容易发生风蚀的丘坡、丘顶则应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造林前1年进行,使土壤能够蓄存水分,增加含水量。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45-03

作者简介:王星(1963—),女,蒙古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