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群文范例 奏读写三部曲
——六年级“借物喻理”阅读与写作指导

2016-04-17彭翠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之后

彭翠华

从阅读、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文的写作手法为例子,组织阅读材料,训练学生写作。这些阅读材料并非单纯的“人文内涵”的单一组合,而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形式,把握文章内部结构,并在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

一、读中悟法,“法”在例文中

教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依照“导读”要求,设置单元主题为“借物喻理”,以课文《桃花心木》为引例,组织了4篇课内阅读材料《观书有感》《长歌行》《做人像铅笔》《手指》,4篇课外阅读《做一粒咖啡豆》《小毛虫》《三只钟》《破水桶》。这些材料作者来自古今中外,体裁有古诗、寓言、散文、佛经故事。择取不同作家、不同文体的作品,就是为了方便学生探究采用“借物喻理”这一相同的表达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呢?

(一)以故事为“引子”,初悟“借物喻理”。

师:战国时,墨子的学生子禽问:“老师,你说一个人是话说多了好,还是说少了好?”墨子沉思了一下这样回答:“池塘的青蛙日夜不停地鸣叫,又有谁去理会呢?雄鸡只在天亮的时候叫上一两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故事里,墨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道理,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墨子以青蛙比喻“说话多的人”,以雄鸡比喻“说话少的人”,然后将它们作比较,说明了“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的道理。

师:这种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的写作手法叫“借物喻理”,这种手法形象生动,让人很容易理解和领悟。(板书:借物喻理)

(二)以《桃花心木》为例子,理解“借物喻理”。

抓住关键词“奇怪”,解读种树人的举止“奇怪”,理解他思想的“并不奇怪”之后,进一步研读:

师:如果写作最大的技巧是读者意识,那么,阅读的最大技巧就是写作意识。作为读者,我们要常常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这样想,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涵,更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林清玄写桃花心木,是要借桃花心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作者写桃花心木,是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师:这么说,林清玄也是在“借物喻理”。那么,这个“物”和“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它们都有“不确定性”。老天爷下雨的时间不确定,下雨量不确定,桃花心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狂风暴雨也不确定;人的“不确定性”和它是一致的。人也无法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变故,什么时候会生病、会生什么病,不确定;会发生什么天灾人祸,不确定;会遇到什么困难挫折,还是不确定。

生: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自己学会找水源,将来才能长成百年大树”,和“人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一致的。

师:也就是说“物”和“理”之间要有“一致性”,借物之特性,喻理之分明。“物”的特性讲得越清楚,“理”就说得越分明。这叫“物”清“理”明,水到渠成。

(三)以群文为模子,剖析“借物喻理”。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观书有感》《长歌行》《做人像铅笔》和《手指》后填写表格:

篇名 借什么事物 喻几个道理“道理”在文中的位置比较异同《手指》 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篇末 一物一理《观书有感》半亩方塘篇末 一物一理《长歌行》A.青青葵菜朝露晞B.阳春万物生光辉C.秋节焜黄华叶衰D.百川到海不西归源头活水如许清,不断求知心澄明。青春易逝催奋进,少壮努力不伤悲。篇末 几物一理《做人像铅笔》铅笔5个道理:A.感恩B.学会忍受痛苦,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C.纠正做过的事,走上正确的道路。D.注意内心世界E.无论做什么,都要先考虑清楚后果。篇中篇末 一物几理

师:读了这组文章,你们找到了它们在写作手法上的什么规律?

生:我们小组发现,这组文章都是通过写物来说明道理的。

生:而且有的文章是一“物”一“理”,有的是一“物”几“理”,有的是几“物”一“理”。

师:同是借物喻体,表达形式各不相同。老师将这些总结成一首小诗,大家来读一读:

俗世万物不寻常,

深奥哲思待君赏。

不解万物理中曲,

顺耳故事浅显讲。

一物一理最常见,

一物几理细思量,

几物一理理气壮,

借物喻理好文章。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作者要说明的道理大多出现在文章的最后。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作者借物喻理,重要的是要说明道理。为什么最重要的“理”放在篇末,而不是篇首呢?

生:这种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物为主的,其实,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种道理。“物”写明白了,“理”自然而然也就写明白了。

生:借“物”说故事,故事有说服力,最后要说明的道理自然就有说服力了。

生:借物喻理的文章虽然写的是“物”,但大多数文章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做“人”来写的,所以,如果要写“借物喻理”的文章,还是可以按照我们学到的“写人”的方法来写故事。

生:借物喻理的文章还是离不开“故事力”。把“物”当做故事主角,故事讲好了,“理”就讲好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了不起!你们洞若观火,发现了“借物喻理”文章的一大写作奥秘,实在了不起!

借物喻理秘诀藏,

多读多悟心亮堂。

物是主角先登场,

理在篇末缓亮相。

拟人手法一上岗,

寓言故事开始讲。

物有语言有形象,

道理简明主旨扬。

生:老师为我们准备的这些文章有些特别,古今中外的文章都有。

师:老师确实是用心选编出这些文章的,不仅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而且体裁上也各不相同,古诗、寓言、散文、佛经故事。老师为什么这样选取材料?谁能洞悉老师的用心呢?

生:我猜,老师大概是希望我们明白,不管是哪个朝代,不管是中国作家还是外国的作家,不管用什么体裁,用“借物喻理”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特点是一样的,看起来是在写“物”,实际是在说“理”。

师:所以说,写作有“法”,法在文中。我们以作家作品为例子,为范本,多阅读,多感悟,就能洞察作家写作的奥秘。如果再把这些奥秘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你慢慢也能写出好文章来。

二、文中得“法”,运用在写中

到六年级,学生“写人”与“记事”的文章已经练得得心应手了,但“借物喻理”这样的文章没有练习过。即将升入中学,在写作中尝试中小衔接未尝不可。

(一)脑力激荡求新意。

1.思有序,捕捉灵感为第一。

按“物”分类——动物、植物、器物中,由“物”你想到了哪些“理”。抓住你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不用斟酌,无论优劣,先速记下来。发散思维,想得越多越好。

2.细致比,剔除常见留新意。

细致比较捕捉到的这些稍纵即逝的宝贵念头,把一“物”对应的常见的“理”剔除掉,看哪些是别人从没说过的,这样的材料最珍贵。如果“物”是常见的“物”,却写出了不寻常的“理”,是极其可贵的,要保留。

3.砖引玉,集思广益出新奇。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先小组,后班级交流所想到的材料,让“旧鞋”走出新路,“旧瓶”装上新酒。

同样是“水”,有的学生说,水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但不变的是它的本质,比喻人应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但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有的说,湍急的水流会回复舒缓;倾泻的怒流会复归平静;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也会起伏不定,坎坷时不要迷失方向,最终一切苦难都会过去。

有的说,水,因为无形,所以,遇圆则圆,遇方则方,离开方圆,还是无形;人也一样,要善于根据境遇的不同,改变处事的方式,但一定要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有的说到“水滴石穿”“上善若水”的故事,但被大家否决了。因为这些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缺乏新意的东西,不过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二)下笔成文“物”喻“理”。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过了“素材关”,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至于学生采用什么体裁,运用“几物一理”“一物一理”还是“一物几理”,全凭学生自己做主。

写完后,经过自己修改,小组议改,最后定稿,给班级“摇摆的嘎嘎鸭”编辑部投稿,自荐,经“小”编辑初选,“老”编辑终选,选出28篇“借物喻理”文章,出一期“班级作文专刊”。

三、写后评“法”,升华在赏中

学生阅读《作文周报76期——“借物喻理”专刊》,全班进行赏析、评讲。

师:这次刊出的28篇“借物喻理”文章,采用“一‘物’一‘理’”形式的最多;在文体的选择上,以寓言居多。同学们把“写人”的方法迁移到“写物”之中,运用拟人手法,让“物”自己说话、自己思考,使文章生动有趣,说明的道理清晰简明,不乏深刻性。

(学生习作略)

以“三部曲”完成了借物喻理的理解、感悟、模仿与创作,是阅读到写作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慢慢能领悟到如何以读者意识去写作,以写作意识去阅读,完成由读到写的飞跃,真正提高感悟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之后
中美时间概念差异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
动漫电影《哪吒》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动漫电影《哪吒》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心灵之舌
梁武帝乐律学成果评析
致敬改革年代
NHK为何会播《731部队的真相》
制度创新为聚集全球制药研发发力
为消费者深度画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