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
——《小说药方》评鉴

2016-04-17黄珊

图书馆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方书目疗法

黄珊

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
——《小说药方》评鉴

黄珊

汉译本《小说药方》采用词典编撰体例,以自助餐的形式为300多种人生疑难杂症开出涉及700多部小说的阅读药方。它并非将“阅读”应用于医学领域,而是将“疗法”推广到阅读生活;并非是以心理卫生医疗为据的阅读疗法,而是着眼于文学阅读经验的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因此,它不以心理卫生界、医学界的规范为限,而是向人生的方方面面广泛渗透,其特质表现为“泛化病症”“泛化药方”“泛化疗效”,在阅读推广上值得重视。

阅读疗法 小说药方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泛阅读疗法

我国阅读疗法,近10余年经由王波的历史发展梳理、中西比较认知,以及本土化再造,在原理、功能、概念上初步建立起理论的系统性;又有以宫梅玲为代表的临床实践派的探索,意欲将其做成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项特色服务。而一本名为《小说药方》的书,在科学主义的阅读疗法之外,将倾向于人文主义愈疗想象的文学阅读,以大众化自助餐的形式呈现,引人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从阅读疗法和阅读推广的视野展开评鉴。

1 病症的泛化与疗法的依据

《小说药方》是2013年纽约企鹅出版社推出的The NovelCure:An A-Z of Literary Remed ies的汉译本,译者汪芃,台北麦田2014年出版。原作者是英国的艾拉·柏素德(Ella Berthoud)和苏珊·艾尔德金(Susan Elderkin)。她们在位于伦敦的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的“人生学校”(The Schoolof Life)开展“阅读治疗”服务,号称向全世界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书目处方。该书是2008年“人生学校”成立以来,她们开展这项服务的经验结晶。

这家“人生学校”的创办,其灵感大约源自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The 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的畅销。该书以哲学大师的智慧来慰藉人生的残缺、困顿、挫折和伤心,梳理了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家可用于舒缓和慰藉心灵伤痛的思想智慧。2000年该书出版后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中译本2004年面世以来已印行10余版。大师智慧和被打上“哲学愈疗”标签的书如此畅销,显然让德波顿看到了新的市场。于是他和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前馆长索菲·豪沃思(Sophie How arth)联合创办这所“人生学校”,邀请一系列知名作家、艺术家及学者加盟,提供各式各样的项目和服务。它主要是通过邀请“一流的作家、艺术家和学者”[1]讲授晚间课程和主持研讨会,并由名家与学员共同打造周末体验,即以名家智慧增进学员在哲学、文学和视觉艺术方面的思想,希望以此更好地调理个体人生。其中,阅读疗法主要是以授课和研讨的形式提供指导,并且是其主打的收费项目。如今该机构的分支遍布墨尔本、巴黎、阿姆斯特丹、贝尔格莱德、安特卫普、特拉维夫、伊斯坦布尔、首尔和伦敦。这或可说明阅读疗法走向市场营运的状况并不差。

承担“人生学校”阅读疗法项目的是一个四人小组。作为其中的两位,柏素德是画家,艾尔德金曾被评为英国20位杰出青年小说家之一。该书的阅读疗法走的是以作家、艺术家眼光选文学名作阅读的路线。

与一般“阅读疗法理论与务实”类书籍不同,《小说药方》除简短的“序言”和“后记”,是一部纯粹的小说作品“方剂”汇释。在写作体例上,它采用词典编撰形式。目录页列有386种人生疑难杂症词条。其中,既有属于生理性病症的,诸如便秘、腹泻、打嗝、痔疮、牙痛、耳鸣、脱发、打呼、厌食症、花粉症、高血压、经前综合征、高潮过多,等等;也有属于心理病症的,诸如幽闭恐惧症、缺乏安全感、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欲火焚身、憎恨人类、偏执狂、相思病、发疯、绝望,等等;还有属于性格毛病的,诸如爱发牢骚、爱出风头、完美主义、天生扫兴、工作狂、购物狂、不老实、固执、嫉妒、自恋、虚荣、怕死,等等;也有属于人生境遇性症候的,诸如爱到无力自拔、遇到错误的另一半、身份认同危机、友谊破碎、梦想破灭、心力绞碎、失去纯真、丧亲之痛、劈腿、丧偶、外遇、出洋相,等等;甚至有属于阅读问题的,诸如拒绝畅销书症候群、阅读半途而废症、阅读跳跃症、书满为患,等等。读者可从这些症候词条检索书中对应的小说药方。每一症候通常开出1~2部小说作品并加以适当导读。书中还穿插有“少年阶段”“二字头”“三字头”,一直到“百岁人”词条,对应的内容是“少年阶段必读的十本书”“年过二旬必读的十本书”等。

这里所谓的“病症”,属于一种“泛化病症”概念。它远远越过生理学、医学建立在健康与疾病的一系列标准之上的规范化概念的边界,几乎囊括了人生一切不够健康和自以为不够健康的状态,生理的、心理的、个性的、境遇的,从医学上难治的顽症到家居中的日常烦恼,甚至“滴酒不沾”“已婚”也作为一种需要书籍药方调理的“病症”赫然在列,其中一些“病症”条目的设立属于幽默调侃,以增添阅读口味的逸趣。

与之相应,该书的“疗法”在依据上,并不强调恰当的心理咨询研究和实验数据支持,而是看重“信念”。这信念就是“我们相信小说是书目治疗中最纯粹最有效的药方”[2]。虽然作者在“序言”中说,这“信念”以丰富的经验为背景,有无数的传闻作佐证,但作者显然没有兴趣求助生理卫生、临床医学,以及脑科学的研究来提升其“药方”的科学说服力,而只是在文学阅读的经验层面,信心满满地阐述其愈疗机理——“小说往往能将你送到另一个生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当你全心投入一本小说,读得欲罢不能,你就能看见书中人所看见的世界,触摸书中人触摸的事物,体会书中人体会的一切。”[3]这种将“思绪、感官和心灵”[4]完全沉浸入另一种人生经验、另一个世界的方式,就像是换位人生的旅行。作者说,经过这样的阅读旅程,“归来的旅人和去前早已不同”[5]。这就是小说“阅读”之于“疗法”的功力。

这种见解渊源于古希腊以来文艺美学之净化(亚里士多德)、移情(利普斯)、内模仿(谷鲁斯)等学说,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正是这种基于文学阅读经验描述及其渊源自有的人文主义思想洞见,构成《小说药方》之阅读疗法的基本依据。

2 书目的选择与导读的要义

《小说药方》的主体部分由“书目”和“导读”构成。

该书所选书目总计超过700部小说,包括从公元二世纪古罗马的《金驴记》(The Golden Ass)到当代美国最出色的小说家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的作品,而且不全是欧美杰作,还包括亚洲等其他地区的优秀小说,呈现出十分广阔的书目选采视野和相当博雅的文学阅读经验。

毋庸讳言,该书不仅在病症目录设列上,而且在某些书目的选择和导读上,“疗法”似乎是噱头,愉悦读者成为目的。这种不惮于降低“药方”的严肃性与严谨性的做法,既源于作者幽默风趣的天性,也是泛娱乐化时代的一种写作策略。归根到底,也可以说是一种另类阅读疗法“观”的体现。这个话题将在本文第三部分展开。笔者在此只谈该书书目选择在“对症下药”上的得失,然后谈其导读的要义。这里以“失眠”药方为例,因为国内也有关于此症的阅读疗法药方和案例,便于读者比较。该书的“失眠”药方是两部小说的组方:

a.《睡眠之屋》(The House of Sleep),强纳森·柯(Jonathan Coe)

b.《惶然录》(The Book of Disquiet),费尔南多·佩索亚(Fernando Pessoa)[6]

放在首位的《睡眠之屋》是一部探索失眠的小说。它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睡眠周期的一个阶段。小说描述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睡眠问题,其中的一个人成为一家睡眠专科诊所的医师,他把失眠视为一种必需攻克的疾病而不断探索,并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失眠科学研究。因此,小说得以用引人入胜的技术性细节,讲述许多可行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可令失眠者大开眼界而追随小说人物透析自己失眠的原因,从中找到适合医治自己失眠的方法。巧的是,这部小说愈疗失眠的知识如此丰富,故事还能精彩得让人爱不释手,以致药方导读中需写下“切勿睡前阅读”的禁忌。

该组方中的后一部小说《惶然录》是睡前安抚读物。它没有戏剧化的情节,虽不太可能直接引导入睡,却可以助其进入睡前沉静状态。该小说是主人翁索亚雷斯的日记。他在一家公司担任助理会计,对于单调乏味的生活,在绝望之余却也甘之如饴,因为他明白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受都出自对这份工作的否定和排斥。小说主人公的这样一种思想和感受有利于引导失眠者以另一种人生经验和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失眠诱因。尤其是这部小说舒缓的语言节奏迎合了催眠的迟缓的生物节律。

很难想象,没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功夫,如何找到这样两部由对失眠的认知探寻到心理调适再到睡前安抚的巧妙组合的小说。

与“失眠”一样,抑郁症也是我国阅读疗法研究者关注较多的病症。原书Depression一词,目前通常译为抑郁症,该书译为忧郁症。这一病症在书中不是开一个组方,而是分型论治。症状较轻者,可采用转移注意力、躲避现实的方法,开列的是提振情绪的“十大开怀小说”;已深陷抑郁无力自拔者,躲避现实之法难以凑效,开出的是能够证明自己并不孤单,并能在绝望时给自己带来一缕希望的一组书单。诸如米兰·昆德拉(M ilan Kundera)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 le of Being),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特丽莎人生灰暗抑郁得无以复加,却在最后的舞会中获得了自信。另外一种抑郁症状为“躁郁”,书方是同样患有躁郁症的作家普拉丝(Syvia Plath)的自传体小说《瓶中美人》(The Bell Jar),以求领悟与抚慰之效兼收。可通用的书目是芮贝卡·杭特(Rebecca Hunt)的《查特维尔先生》(Mr Chartwell)。它的作用是“把你的抑郁想象成另一个分离的个体”“不让忧郁定义你的自我认同”[7]。如此书方,近乎“辨证施治”而个性化用药的中医思维。

当然,失手之处也不难找。该书有一病症“仇外情结”,所选书目难得地包括一部中国小说,即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该小说的核心情节是1980年代山东一个小县的一场农民抗争。围绕这一情节的前因后果,莫言书写了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和基层官员恣意妄为的行径。对中国读者来说,用这部小说治疗仇外情结,着实匪夷所思。它令人想起《金庸选集》英文版出版之际,美国文学评论家阿尔·蒂尔发表过一篇导读长文,称《笑傲江湖》“反映了中国古代同性恋者的悲惨遭遇”[8]。这是典型的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误读现象。

但总体而言,该书的书目不乏慧眼巧思、别出心裁之作,而它的导读也常能机智出彩、亲切可读。

如果删除《小说药方》的书目导读,该书的风采将荡然无存。从阅读疗法来讲,作为一种读者自助式愈疗书籍,原本就不宜仅仅只开列书目而没有任何导读。因为在心理辅助治疗中,患者与心理咨询师良好的交互是取得预期疗效的关键;而自助式阅读疗法的这种交互性控制方式就是书目导读。就小说文体而言,它是最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物。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9]。这是优秀小说在内容上具有的丰富性。所以需要借助导读,将阅读的关注点制导于相宜的方向。《小说药方》书目下的导读,大多是以相应症候的愈疗为目的的文学欣赏。它揭示书目与愈疗目的相关的内容,构建相应的愈疗阅读期待,争取靶向性的阅读效果。尤其可贵的是,导读的行文大多像高明的咨询师一样循循善诱,机智点拨,不乏幽默。其文采意趣本身就能够带来阅读的愉悦。

限于篇幅,笔者没能展示“忧郁症”药方的精彩导读,上述“失眠”药方的那两部小说的内容要点,基本源于其相应导读的简述。于此可见其导读文之大概。笔者以为,《小说药方》的书目导读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当然,这里所谓精华,与其说是心理卫生技术层次的首肯,不如说是文学阅读经验层面的水准。比如以《安娜·卡列尼娜》男主人公渥伦斯基突然而至的心痛消除了百折不挠的牙痛的情节治疗“牙痛”,以瑞蒙·钱德勒《再见,吾爱》由酒精激发的侦探才华和办案良知治疗“滴酒不沾”症,一经作者妙笔点染,这些名著便在“药方”的名义下诱发出别开生面的阅读意趣。虽然疗效尚待评估,但其阅读推广的效果不容低估。

3 着眼于医学与着眼于阅读

读《小说药方》令笔者悟到,阅读疗法有两个着眼点:一是将“阅读”应用于医学领域;二是将“疗法”推广到阅读生活。医学界、心理卫生界在阅读疗法上的偶一为之,着眼点当然在前者;《小说药方》的作者显然是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后者。前者重视的是科学主义的实证结果,如果疗效不达预期,阅读本身没有意义;后者看重的是乐而忘忧的阅读体验,如果在阅读中舒缓或消除了病患,抚慰或调适了心绪,修补或健全了人格,阅读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小说药方》的目录中有一些在词头加号的词条,专门针对阅读行为本身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列有拒绝畅销书症候群、阅读半途而废症、阅读跳跃症、书满为患等,实际上关于阅读的词目在该书中多达30条,涉及阅读行为的方方面面。既有时间问题、书源问题、偏好问题、专注问题、记忆问题、平衡问题,也有身份问题、敬书问题、成瘾问题、介质问题,以及恐惧症、强迫症、寂寞感、负罪感等问题,甚至还有另一半不爱阅读的问题、蹲马桶适合看什么书的问题,还涉及活在不读书的世界里、活在书的世界里等话题。所有这些,作者大都以亲和的情境描绘切入,提建议、做分析、讲道理,荐书单,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虽非陈言务去,却有醒目见解。比如,针对“活在不读书的世界里”,作者说,“书本让我们除了过自己的生活,还能过其他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所以“读书增添生活的深度”[10]。此言就小说阅读来说,可谓登堂入室。因为人的认知,主要是建立在个人经历之上的;读书,尤其是读小说,就相当于拿自己有限的经历,去经历无数别人的生命,以此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不就是增添生活深度的佳途吗?

如果说,作者在这本书中一直扮演着热心的咨询师的角色,那显然是阅读咨询师,而不是心理咨询师。作者曾在一篇短文中说,几年中她们阅读疗法的服务对象,大多咨询的是“阅读”问题,而不是“治疗”[11]。阅读咨询师的角色或许源自这种实践经验导向的“阅读偏向”吧。而这恰是该书的所谓“阅读疗法”与医学界、心理卫生界在阅读疗法上的大相径庭之处,也是与我国图书馆作为阅读疗法的实施主体十余年来的实践大异其趣之处。

王波在一篇论及阅读疗法新进展的文章中说,我国图书馆阅读疗法在实践领域“零的突破”始于宫梅玲受精神卫生专家丛中教授的启发,并以其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年会上宣读阅读疗法研究报告受到心理学专家樊富珉教授称赞为“突破”的标志。王波将这种源于精神卫生专家启发到受心理学专家肯定,即以心理卫生医学为据的阅读疗法,称之为“方法专业”[12]。的确,推行阅读疗法的图书馆人通常看重的是“必须加强图书馆界、医学界、心理卫生界等领域的合作”[13],倾向于将医学级的阅读疗法视为心向往之的高水平专业化形态。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界陈书梅2009年出版的《儿童情绪疗法绘本书目》一书[14],被认为是与宫梅玲一对一的类临床阅读疗法有所不同的一般阅读疗法。该书针对的是灾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创伤压力症候群”的愈疗。它选录绘本书目50种,每种有题解,其形式看起来与《小说药方》有近似之处;但作者并不在题解和书的整体表达形式上着意激发阅读兴致,而是在序言、附录中特别强调其书目的挑选是图书信息界相关学者与从事儿童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者,以及儿童心智科医师的通力合作,并且由台湾桃园疗养院儿童心智科陈质采医师担任副召集人等。该书还附录了对阅读疗法的专业性学理的详细阐述。可以说,该书召唤阅读的动机明显让位于从心理学、儿童智科医学获取“方法专业”的证明。

而在序言开首第一句便强调“这是一本医疗指南”,接下来又宣称“我们是书目治疗师”[15]的《小说药方》,却在阅读上无意认新宗于医学与心理卫生学。该书“后记”,虚拟了A、B两个爱好读书之人的相遇和交流,结尾有这么一段:

B抬头,她正准备把书还给A,又突然想起要说的话,“书是让你‘把世界阻挡在外’、‘像一贴药方般让你沉入梦境’,或者‘建立起一道桥梁……让你透过阅读,增加并延展这个世界的层理’呢?”

A已经想好答案,她回答:“三个都是,但主要像药方。”[16]

这就是说,在这本书里,所谓药方,首先是一种阅读方法论,将读书视为入梦的药方,即前文所说将“思绪、感官和心灵”完全沉浸入另一种人生经验、另一个世界的方法。由此可以说,一个人拿自己有限的经历,通过阅读入梦无数别人的人生故事,那就是尝遍各种药方。而关注由此发生的种种变化——疗效,属于阅读意义论。

若说着眼于医学,以心理卫生医疗为据的阅读疗法,是一种科学主义的阅读疗法,那么,这种着眼于阅读,基于文学阅读经验的阅读方法论和阅读意义论所呈现于《小说药方》的所谓阅读疗法,则可命名为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这里所谓“泛”,就是不受心理卫生界、医学界的规范和标准约束,向人生的方方面面广泛渗透。它表现为上文所说“泛化病症”,也表现为阅读方法论的“泛化药方”,以及阅读意义论的“泛化疗效”。

就阅读疗法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一个项目而言,前一种阅读疗法以“方法专业”为傲,但在阅读推广上格局难大[17],后一种在看重心理卫生医学规范的眼中,也许近乎“野狐禅”,却在阅读推广服务上值得重视。虽然,自The Novel Cure:An A-Z of Literary Rem ed ies出版以来,目前尚未见有国外图书馆或其他机构利用其书目进行阅读推广的实例,但笔者看到一封写于2014年苏格兰读书周的“致图书馆的情书”。这封书信的作者以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用户的双重身份,高度赞扬了几本书,其中之一便是这本书在提供阅读咨询建议上的价值[18]。而在亚马逊、谷歌和百度上,该书受关注的程度,以及它所引起的小说“治病”的议论兴致,已经显现出它在阅读推广上的意义。

顺便一提,汪芃这个译本译笔顺畅,译意整体感强,但大陆读者可能不习惯它采用汉字笔画与部首重建的目录检索和其繁体字,好在大陆已有出版社购买原书版权,中文简体本即将面世;而且,由于该书出版以来反响不小,作者续作《小说药方》儿童版也将于2016年推出。

[1]The Schoolof Life[EB/OL].[2015-10-23].https://en. w ikipedia.org/w iki/The_School_of_Life.

[2][3][4][5][6][7][10][15][16]艾拉·柏素德,苏珊·艾尔德金.小说药方[M].汪芃,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14:14,15,15,15,108,183,238,14,426.

[8]阿尔·蒂尔.外国人论金庸[J].银行家,2003(7):144-146.

[9]鲁迅.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45.

[11]BibliotherapistsEllaBerthoud and Susan Elderkin explain the power of books to lift yourmood[EB/OL].[2015-11-04].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3/feb/ 08/bibliotherapy-books-lift-mood.

[12]王波.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10):25-32.

[13]王景文,黄晓鹂,唐品,等.我国阅读疗法书目研究与实践进展评述——基于文献分析与书目建设的视角[J].图书馆杂志,2015(4):46-51.

[14]陈书梅.儿童情绪疗愈绘本书目[M].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

[17]王学云.宫梅玲及其团队对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2(1):137-140.

[18]My love letter to libraries(Book W eek Scotland 2014) [EB/OL].[2015-10-23].https://victorianlibrarian. wordpress.com/2014/11/28/my-love-letter-to-libraries-book-week-scotland-2014/.

The Pan-Reading Therapy of Humanism——A Book Review of The Novel Cure

HUANG Sha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Novel Cure:An A-Z of Literary Remedies uses dictionary compiling style,and givesmore than 700 novel reading prescriptions for over300 difficult life issues in the form ofa buffet.It does not apply“reading”intomedical field;it generalizes“therapy”to reading life.Unlike reading therapy which isaccording tomentalhealth,it is the“pan-reading therapy”ofhumanism which focuseson literary reading experiences.Therefore,it is not limited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mental health andmedical field;it permeates all aspects of life extensively.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pan-symptomatic”,“pan-prescription”and“pantherapeutic”.Aboveall,thebook isworth attention on the reading promotion.

reading therapy;The NovelCure;scientism;humanism;pan-reading therapy

格式黄珊.人文主义的泛阅读疗法——《小说药方》评鉴[J].图书馆论坛,2016(1):121-126.

黄珊,女,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2015-09-30

猜你喜欢

药方书目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张老师的“药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