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戏的有声有色

2016-04-16胡建

戏剧之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武戏表演技巧

胡建

【摘 要】武戏,顾名思义就是侧重戏曲武功技巧的翻、打、扑、跌、摔,是以武功为主的重头戏。武戏中的打斗部分需要演员以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巧来展示。武戏对演员的专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甚至是苛刻,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吃苦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没有这种毅力,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武戏演员。

【关键词】武戏;表演;专业;技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25-02

武戏,顾名思义就是侧重戏曲武功技巧的翻、打、扑、跌、摔,是以武功为主的重头戏。武戏中的打斗部分需要演员以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巧来展示,还要展现剧情特定的环境、时间、地点所要表现的内容。武戏对演员的专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甚至是苛刻,没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吃苦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没有这种毅力,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武戏演员。武戏表演,演员不仅要懂的多、见的多、会的多,同时也要对合作演员的基本功、技术水准有所了解,充分调动武行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团结一致、通力合作,才是一个完整的战斗集体,武戏才能揉到一起。在设计方案上,根据戏的客观需要,该打则打,该舞就舞,才能达到武戏的剧中作用、艺术功能和魅力展示,暨武戏“有声有色”的舞台演出效果。

传统神话武戏《十八罗汉斗大鹏》,取材于西游记中“狮驼岭”一折,妖怪“大鹏”刚愎自负,以个人之力挑战前来收服自己的十八罗汉。全剧以武功见长,场面宏伟热闹,因为是一场火爆激烈的车轮大战,其戏曲武打设计层层叠叠、彩头十足,颇具观赏性。在“大鹏”与十八罗汉的开打过程中,从一个两个到三个,直至人数越来越多,所展现的都是个人与群体的把子功开打技巧。作为衡量武功演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把子功直接关系到武戏表演质量,在使用技巧中,演员的手眼和身体协调性决定着武戏表演的自然连贯性。通过身体动态来展示剧情人物,包括身体灵活性、敏捷度以及技巧动作的收放力度和控制度。《十八罗汉斗大鹏》的开打,对刀枪把子动作的准确性要求很高,无论是个人还是对打、群打,都要求做到准确和熟练,在把子功表演行进中,演员的注意力除了要高度集中,还要具备处变不惊的冷静头脑。把子功在这出戏中的充分运用,是为了表现“大鹏”与十八罗汉的敌对格斗和势不两立,无论是扮演“大鹏”的演员还是“十八罗汉”的群众演员,强调的是把子功中严、准、狠,“严”是双方的配合丝丝入扣、得心应手;“准”是脚下部位和手的准确性和对动作判断接收的准确性,譬如把子开打中的倒右把、倒正步、打点、砍封点、踏右步等等,从正反把的变化到步法的频繁进退,包括一些规范化的要点,配合身段功和腿功,都应该在运用中交待得清楚明了,才能做到表演时的娴熟运用。武戏表演的精髓,是对剧情的真实再现以及人物的完美刻画。把子功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营造和渲染舞台战斗氛围等方面具有非凡的魅力和美感。在《十八罗汉斗大鹏》中,“档子”开打也是一大亮点。武戏中,为了表现开打场面,或持兵刃交战,或徒手格斗,交战双方的人数在三人以上统称为“档子”,“档子”名称根据人数而定。如交战双方为三人的,称“三股档”,四人的称“四股档”,以此类推。人数更多的群打场面,称为“群档子”。在戏曲武打程式中,二人对打的套子都称对子,包括徒手和各种兵器对打,往往是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开打,每一套对子各有一定的章法路数,打法各异。徒手的称对拳,双方持同样武器的有对刀或对枪等,持不同兵器对打的把子有单刀枪、大刀双刀、大刀双剑等等,都属于戏曲刀枪把子功程式体系。同样,在这出戏中,“打出手”与“档子”相互穿插连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数。它以打出手者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者为“下把”,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枪、挑枪、踢枪、虎跳踢枪、乌龙绞柱踢枪以及连续起跳踢枪等,以两杆枪直至八杆枪不等。双方在边扔边踢的同时,还要不时变换舞台部位,组成“斜一字”、“五梅花”等各种群体阵型,根据剧情需要和技术水平,可由三人、五人、七人、九人表演,并有戏曲打击乐中专门的“出手锣鼓”伴奏,常用于传统武戏中神怪斗法的剧目。所以说,“大鹏”的艺术形象树立,建立在群体戏衬托的基石上,《十八罗汉斗大鹏》的美感,讲究的是个人与集体配合的默契程度。

《白水滩》是一出火爆猛烈的传统武戏,以短打武生、武花脸为主。它的突出看点是武行演员的真功夫,也是此剧的表演美学特色。戏曲舞台上的搏斗虽是虚拟假打,但演员功夫却是货真价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只有深厚娴熟的武功技巧底子,才能表现出该戏“虚拟”性的武打场面。剧中人物十一郎和青面虎的把子开打和跌打翻扑,无不彰显出表演者扎实的戏曲综合武功底子(刀枪把子功、毯子功、腰腿功)技巧。十一郎耍的“棍花”“枪花”“蹦子”“扫棍花”等武功技巧,难中见险却又险中见巧。而青面虎则是花脸应工,举手抬足性如烈火,刚劲有力,其在开打中所使用的“僵尸”“肘棒子”“变身踝子”等毯子功技巧起份高,落势狠,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惊心动魄。作为一出武戏,《白水滩》的人物行当感鲜明强烈,通过行当程式表现出人物的极致个性。应工短打武生的十一郎,英俊挺拔、玉树临风,身段走势干净利索、帅劲十足,与之对应的青面虎则是武花脸应工,性如烈火,举手抬足刚劲爆裂,两者间的对打相得益彰,因为具有可看性,这出戏总是博得台下观众的喝彩叫好。《白水滩》说的是英雄好汉之间的误打误识,作为打斗的双方,十一郎和青面虎都是正面人物形象,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它们是一种相互照应的表演关系,之所以十一郎的人物形象突出,源于青面虎的技巧表演衬托。武功技巧虽然是这两个人物舞台表演上的必须手段,但它的“精彩”实质,是建立在“技”与“戏”相融,以及相互刺激爆发的基础上。武功技巧刀枪把子的运用,展现的质量再高再难,都要围绕中心主题的“戏”来服务。武戏的设置和设计都要依照剧情合情合理,酌情恰当,既在戏理之中又不失技艺,既符合剧情又不故弄玄虚,不能为技而技,方为“有声有色”。《白水滩》已经具备了单打、双打、以及武戏中常用的“三股档”、“四股档”、“五股档”、打击乐、武戏唢呐曲牌、人物个性明朗的脸谱化等等,但这并不仅仅就代表了全剧表演上的完整。演员对武戏“锣鼓经”的烂熟于胸,才是这出戏真正的“有声有色”。打击乐在武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是武戏的灵魂。它指挥调度着演员技巧身段程式运用上的收放自如,激发演员临场演出的潜能。对于专业武戏演员来说,除了掌握稳、准、狠、脆、漂、帅的武功技巧要领,最重要的则是深谙戏曲锣鼓经点子,只有熟悉了“锣鼓经”,演员才能在舞蹈武打中运用自如、动静有致。掌握锣鼓节奏火候,做到心中有底,通过打击乐的速度,力度乃至音色变化,才会加强和丰富人物的塑造。《白水滩》中,十一郎与众人的开打,是一套完整的、程式的戏曲“锣鼓经”。从“急急风、撕边、四击头”紧接棍花下场式、背躬花、大涮腰、在“跺头”的锣经中与动作戛然而止,随之“鹞子翻身”突起在“四击头”中亮相。尤其是剧中群体开打场面,在激烈的打击乐声中,十一郎的“乌龙绞柱”蹬腿纵身定格亮相,一连串的程式动作与锣鼓点的配合严丝合缝,人物的武艺高超、叱咤勇猛顿时跃然台上。对专业演员来说,武戏的好看,并不是因为武功技巧顺利完成后的满足,而是锣鼓经引领带动技巧运用的流畅,催生演员舞台表演上的爆发力。

随着社会发展,戏曲观众的审美观念也在改变,造成很多年轻观众不再是为了看武戏而看戏,而是喜欢有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的剧目,所以武戏比之往日的潮起略有回落。入行至今,从事短打武生三十多年,从戏校坐科直到院团,因为自身行当使然,武戏相应演过不少,这其中所吃的苦和感受自然是不言而喻。尤其是这两出令我情有独钟的传统武戏,我的创作体会是,随着多年舞台演出实践的经验积累,把技巧与戏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武戏”也和“文戏”一样的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张生筠.中国戏曲的武戏艺术[J].戏剧文学,2013(07).

猜你喜欢

武戏表演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晚清宫廷与民间武戏的交流融合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武术在武戏演进中的作用——对昆曲武行名角王芝泉、张铭荣的采访及对其弟子娄云啸、钱瑜婷武戏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