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6-04-16吴庆
吴庆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化,我国对外投资也越来越多,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这就为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加工贸易已经超过了很多贸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之一。加工贸易虽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中存在各种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对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就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 加工贸易 企业 转型升级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所谓的加工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利用进口的原料、零件等,在本国利用生产力和技术进行产品加工,当产品加工完成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从中获得相应的附加价值。对于加工贸易,其方式十分多样,但是不管哪种形式,都能表明加工贸易是一种附加值低的贸易,如果大力开展加工贸易,就会对本国的技术创新造成一定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1981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24.8亿美元,在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1577.6亿美元,可以说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加工贸易虽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附加价值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从而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带来一定局限。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跨过企业景高技术、高价值的加工制造对外转移,这就对我国加工贸易带来很大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Balassa最先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随后Lloyd、Grubel等分别对工业化国家产业内同种产品贸易进行了研究。对于加工贸易的研究,在国外并没有专门的文献,因为国外的加工贸易都是在相应的加工出口区进行的,因此,国外一般都是对加工出口区进行研究,并没有对加工贸易进行研究。在国外经济发展中,赵利济(1996)提出,韩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外汇量的短缺,使得其将出口当做国家的发展途径,从而极大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傅政罗认为,台湾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扶持重点产业,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巴拉萨对韩国、新加坡、台湾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出口和进口相比较,更容易促进国家走向工业化道路。
在我国,对加工贸易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加工贸易,我国学者呈现两种观点,一是对加工贸易进行肯定,认为加工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并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郑卫峰(2001)认为,我国的出口产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应该将这种竞争优势保持下去。二是认为不应该将加工贸易看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虽然我国加工贸易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贸易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如果只是片面的发展加工贸易,容易引起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弊端。马春晖(2005)提出,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低成本劳动力、水电气能源、土地资源都成了制约因素,需要加强一般贸易的发展。刘仁伍(2006)提出,增加一般贸易的发展,是我国调整对外贸易结构的重要手段。
3.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文献分析法。主要根据相关的书籍和网络上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信息、文献资料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本文写作的基础。第二,系统分析法,本文以系统的科学思想,对加工贸易的相关概述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国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状与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从而构建江苏省特色的加工贸易系统。第三,实证研究法,结合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追踪其发展情况,通过实证研究、完善,从而提高本文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概述
1.加工贸易的内涵
加工贸易主要是指在进行产品加工时,从国外进口部分材料或者全部材料,本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出口到国外,从中获得附加价值。对于加工贸易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进料加工,这种加工形式是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外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将产品销售到国外;二是来料加工,这种加工形式是本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外的企业签订合作合同,根据合同规定,本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将国外企业提供的材料加工成产品,然后将产品交给国外企业;三是装配业务,这种加工形式是本国企业将国外企业提供的技术、元件、设备零件等装成成品,然后将其交给国外企业;四是协作生产,这种加工形式是国外的企业提供主要配件、部分配件,然后本国企业将自身的配件和国外企业提供的主要配件组配成成品,出口到国外。
2.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而关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也出现了多种理解。关于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分为五个转型、四个升级,其中五个转型是指外资企业的经营主体转向内资企业的经营主体、沿海地区的加工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加工地区、高能耗高污染加工方式转向低碳生产加工方式、受托加工方式转向自主创新加工方式、国外销售市场转向国内外销售市场;四个升级是指产品结构升级、发展过程升级、增值能力升级、集聚配套升级。还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分为两个转型和四个升级,两个转型分别是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境内加工转向境外加工;四个升级是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升级。对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无论是实现产业升级,还是实现产品升级,都是在产业链环节中实现,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以重点对产业链进行分析。
3.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社会中,加工贸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关于加工贸易的理论研究有很多:第一,比较优势论。亚当·斯密提出,贸易的产生和国际分工在于各个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一个国家,会集中生产进口国不具备优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的关键在于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个国家的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时,就可以在保证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在国际上进行分工生产,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第二,生产分割理论,所谓的生产分割是指,在进行产品生产时,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分成多个独立的活动,并且这些独立的活动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在生产分割中,产品制造企业有很多,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工序十分专业。一般情况下,用生产分割理论对制造业产品加工进行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在加工贸易中,生产分割理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产品生命周期说,美国学者Raymand Vermon最先提出该学说,他认为产品会经过创新、成熟、标准三个生命周期,对于不同的国家,其产品生命周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技术不同,从而使得产品在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就为国际贸易、投资提供了可能。
三、中国加工贸易现状及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1.中国加工贸易的产生、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将管理、外贸经营融为一体,政企部分,很难实现加工贸易。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水平有巨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加上财产包干体制的影响,我国经济分工一直不合理,这就导致沿海地区的加工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另外,随着社会的转型,城乡矛盾逐渐突出,城市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发展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我国加工贸易应运而生。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有很多便利条件,首先是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和原材料,其次,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工业部门基础比较好,加上我国的海岸线比较长,从而为加工贸易提供了便利的地理环境。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政府部门积极的制定了各种扶持加工贸易政策,从而使得我国加工贸易快速成长起来。
对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主要在1979年至1988年,在这一时期,来料加工在法律上有支持,因此,发展十分迅速。在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为16.6亿美元,在198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值已经达到287亿美元,其中来料加工贸易达到77亿美元。第二阶段是积累阶段,主要是在1988年至2003年,在这一阶段,进料加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1989年,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变,加工贸易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加工贸易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国家部门开始针对加工贸易进行规范化管理,这就促进了加工贸易的规范化发展,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也不断提高。第三个阶段是提高阶段,也就是2004年至今,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同时,加工贸易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低附加值、环境问题等,这就对加工贸易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提出了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要求,国家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区域分布进行优化,以此促进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
2.江苏省加工贸易的现状
(1)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
所谓的价值链是指,企业在进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集合体,企业的价值链是在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在分析加工贸易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时,可以利用“微笑曲线”进行,通过微笑曲线能将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附加值形象的展现出来,具体如下图所示。对当前江苏省加工贸易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主要是将劳动力当做比较优势参与到价值链环节中,在价值链的上下游,都是国外企业控制的,其收益是本土企业劳动力的几十倍。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价值链中,江苏省加工贸易还处于低端环节,加工贸易虽然在增长发展,但是加工贸易的增值收益并没有增加。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法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江苏省加工贸易本身的不足,从而使得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外资在该省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江苏省加工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20世纪中期,在我国进出口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但是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我国投资环境不断良好,国际投资越来越多。在近十几年里,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在1995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72亿美元,在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933.4意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下表为江苏省1995年至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示意图。
江苏省在发展加工贸易时,外商投资企业起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加工贸易中,“三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十分显著的一个特点,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带动效果,但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
(3)地区发展不平衡
江苏省加工贸易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的苏州、常熟、无锡等苏南地区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设施全、加工能力强等优势,首先获得外商企业的青睐,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起来。和苏男地区相比较,苏北地区的初始发展水平比较低,初始产品发展较慢,从而影响到其产业升级速度。江苏省政府虽然制定了“江海联动,跨江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苏北地区转移,但是由于苏北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差,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从而对加工贸易产品进出口管理带来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苏北地区的加工贸易发展。
3.制约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
(1)政府层面
第一,体制层次。从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情况看,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仍然是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国有企业的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加工贸易发展时,没有掌握时机,成为加工贸易主体,从而让外商企业成为江苏加工贸易的主体,这就导致加工贸易中的关键技术、经验停留在国外,在国内仅仅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通过分析新加坡、台湾、韩国等的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内资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得加工贸易主导权掌握在内资企业中,进而促进了加工贸易技术创新,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由于国有企业体制缺失,从而丢失了加工贸易的主导权,对于民营企业,由于其实力不足,加上政策体系支持不足,也难以掌握加工贸易的主导权,这就使得加工贸易的主导权落在外商企业中。
第二,政策层次。相关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是影响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相关税收政策,对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材料购买有一定的制约,可以说是变相的鼓励企业从国外购买材料,这就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产业的转型。对于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加工结转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新环境下,江苏省并没有对深加工结转的相关流程进行规范,从而影响到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
(2)企业层面
第一,劳动力。对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贸易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贸易堡垒越来越多,同时民工短缺现象也逐渐增多,这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看,江苏省加工贸易将会朝着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高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产业生产,必须由高素质的劳动力完成,但是对当前江苏省加工贸易劳动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很难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这就对江苏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二,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目前,江苏省加工贸易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对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在产品设计、零件生产等环节中,都是依靠国外企业的技术,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江苏省和国外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显示,江苏省大中型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仅有10.6%,高级技术人才仅有3.56%,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直接造成了江苏省加工贸易中间产品供应能力增长缓慢。
第三,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对于跨国公司,经常会对价值链的某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来对价值链中的利益进行主导、分配,在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环节、最终产品营销、品牌等来实现对价值链的控制,对于加工贸易其本质是跨国公司为了减少生产成本的一种经营方式,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必然会受到跨国公司对整个价值链控制的影响。因此,江苏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对跨国公司的价值链控制进行分析考虑。
四、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政府层面
(1)政府完善相关政策
要想全面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加强本土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分工能力。对此,政府层面应该制定一些可行的政策,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率,让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采购国产材料,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于进料深加工结转所需的国有材料,也应该实施免税、退税的呢过政策,并且政府部门应该提高退税审批效率,以此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的资金流动效率。目前,在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税收监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一些复杂的货物,其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来自国内保税料件,但这些料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缴税,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力度,防止税款的流失。
(2)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创新
在21世纪,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从过去的成绩中清醒过来,不能沉迷于过去,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特别是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加强创新。对于创新,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还有可能造成企业衰退,可以说创新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现象,对此,政府部门就需要制定有效地政策,鼓励、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创新。首先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如果企业的研究专利被其他企业窃取,那么企业的生存就会面临极大的的挑战,同时其他企业的创新热情也会受到打击,因此,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策略。其次,对于创新风险,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企业适当的扶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加强对技术贸易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越来越高,这就造成了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的现象。据统计,我国当前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劳动者在城镇人口中仅有32%,其中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仅有20%,而在发达国家,这两项数据比值分别是60%、35%。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失,严重的影响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国高级技能人才还呈现老龄化的趋势,高级技能人才青黄不接,从而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对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培养加工贸易高等人才的力度。需要注意的时,在新环境下,社会发展不是需要只懂理论的人才,更是需要那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从而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2.企业层面
(1)加强国企、民企合作
对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需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努力实现的,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民营企业虽然和国有企业在各个领域有深入的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两者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因此,在新环境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国有企业拥有良好的技术力量和充足的资本,同时在人才方面也比较充裕,而民营企业的的机制十分灵活,善于创新,敢于承担创新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和民营企业的合作,两者共同发展,共同创新,从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保障。其次,企业要注重自身技术的创新,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从微笑曲线可以看出,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产品才有更高的价值,但是微笑曲线两端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对于现有的加工贸易企业,其发展受到制约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技术落后,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在新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强自主品牌的发展。对于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而应该走出去,加工贸易企业应该积极的借鉴国外企业的成熟技术,将其引进自身生产中,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创建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经营管理,企业需要立足于市场,从实际出发,做好长期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有很多加工贸易企业虽然能做起来,但是并没有做大,其关键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做好规划,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市场大多是进口国,因此,拓展其发展渠道显得更加重要。
五、总结
加工贸易在我国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新世纪下,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环境的加剧,加工贸易初见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加工贸易市场受到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加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以此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政府、企业两个层次提出了制约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的因素,并从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的一些策略。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这个庞大的国家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制定有效的加工贸易策略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丁珽.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王世平,赵春燕.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贸,2010(2):158-159
[3]林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4]曾贵,钟坚.基于知识溢出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讨[J].江淮论坛,2010(4):49-53
[5]弋甸园.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7):141-142
[6]B Tang,LL Chen.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J].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Research, 2012(9):112-113
[7]汤婉君,常秋筝.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市场,2015(41):112-113
[8]陈宁.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及转型升级对策[J].中国商论,2015(21):113-116
[9]徐国海.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
[10]龙世邦,崔陈元.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9):276-277
[11]颜吴珊.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2]L Fang,Sun Yan-Sen University.The Network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J].China Business Market,2014(6):132-135
[13]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263-264
[14]曾贵,钟坚.全球生产网络中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软科学,2011,25(02):62-66
[15]刘昊.浅谈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J].经济期刊,2015(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