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日常法治教育 优化龙江法治化环境

2016-04-16史鸿达

奋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守法法治化领导

■ 史鸿达

加强日常法治教育优化龙江法治化环境

■史鸿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地区振兴,优化发展环境很重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法治化环境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特别是对我省来说,要实现法治化环境的不断优化,只有从加强日常法治教育入手,不断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文化、创新法治理论、形成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法,才能提高法治软实力,为龙江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

一、建立完善我省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法治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当前,优化龙江法治环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引导全省上下都能树立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如何通过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行使民主权利。当前,全省亟需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法治教育模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宣传法律,牢固树立法治信仰。通过干部带头加强日常法治教育,可以带动全省上下不断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崇尚公平正义从而达到人人守法、人人信法、人人用法的良好局面,让我省的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近20年来,我省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提高,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并未消除。这说明,我省在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法治教育上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口头上重视,工作上轻视”和“重学习过程,轻学习成效”的问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法治教育手段过于单一,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缺乏刚性约束和制度化保障的问题也尤为突出。因此,我省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法治教育模式应该适应法治化发展环境建设的要求,通过案例式剖析、诊所式教学、绩效式推广的方式来增强教育的向心力和实用性。应通过对具有普遍性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剖析让我省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从中获取正反两反面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案例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让法律法规更加直观地呈现在他们面前,真正使他们想事办事依靠法律,做事干事运用法律。同时,诊所式教学可以让我省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法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各级党政机关可以聘请知名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作为学习辅导人员,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可以像患者就诊一样寻求帮助,让他们通过诊所式教学更加熟练掌握其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牢固树立不触碰法律红线、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观念。此外,绩效式推广可以着力解决我省党员领导干部自己掌握法律知识却缺乏向全社会推广法律知识的动力问题,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法治教育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公民权利的捍卫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所熟知的法律知识向人民群众进行普及教育进而塑造全民的法治信仰,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只局限于集中的普法宣传活动,而要在具体办事过程中认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从实体到程序都要进行详细解读。要不断探索将党员领导干部从事法治推广的内容纳入对其综合考核评价的范围,鼓励他们当好法治教育的推广者和宣传员。

二、形成我省全社会日常法治教育的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这表明,推进法治建设,打造龙江全面振兴的好环境既要靠全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模范践行法治,又要通过深入浅出的法治普及宣传活动,不断优化法治宣传的体制机制,让纷繁复杂的法律法规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真正让我省每一名公民都能通过参加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内心里重视法治、崇尚法治,让法治成为基本的生活方式。目前,我省要破解发展难题核心是要克服法治观念淡化、社会责任不足所带来的问题。优化我省全社会日常法治教育机制需要注重法治教育与公民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注重法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重视法治教育与公民素质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把法治教育摆在与全省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让龙江大地的每一位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时都能将守法作为自己的行为底线,把守法、用法、信法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快策划推广“法治教育开放日”活动,让人民群众能通过开放活动近距离了解立法、执法、司法的特点和意义,增强他们对法治的感性认识,还要推动法治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的力度,切实提高日常法治教育的覆盖面。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日常法治教育结合好,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法守法,每一名公民也应该自觉遵法守法,这是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把时代所需要的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道德标准相结合,共同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此外,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强化全社会日常法治教育活动能进一步加强我省法治教育的制度化保障,从全社会日常法治宣传教育的模式创新上看,只有参加精神文明创建的地区和单位都能有很高的法治精神和素质,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日常法治教育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关键,这方面工作要经常抓、反复抓。当前,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亲和,成为当下法治建设的新宠儿。因此,用好新媒体在推动我省上下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日常法治宣传教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是当前我省优化法治化发展环境最有利、最便捷的载体。目前,我省移动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获取资讯的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因此,做好新媒体时代的日常法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我省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政务微博、微信的引导作用;重视我省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所开通微博、微信的释惑作用;重视主流媒体所开通的新媒体平台的互动作用。我省党政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所开通的政务微博、微信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各个环节中,这些政务微博、微信成为“不休息”的公民办事厅和“不落幕”的新闻发布厅。党政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通过政务微博、微信进行日常法治教育活动能运用双向交互式的方式密切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法治进程中的每一个进步,让法治教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守法、用法、信法。我省法学专家和法律工作者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人数日渐增多,他们是开展日常法治教育的最佳人选,新媒体时代让他们打破时空界限,其所讲授的法律知识从原来“点对点”式单向传播变为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点对面”的双向交互式普及,把大家吃不透、用不准的法律问题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反馈给相关专家学者,让日常法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专家学者的法治教育工作能有的放矢、精准定位。通过主流媒体开通的新媒体进行日常法治教育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的当下能集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平台、两种优势,正本清源、突出重点,为优化我省法治发展环境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以往,传统媒体开展的法治教育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十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要想做好我省当前法治教育工作,就要利用主流媒体开办的新媒体积极就法治相关问题与人民群众互动,把他们关于法治的所思所想和意见建议通过新媒体平台集中展现,把日常法治教育的成果通过主流媒体所开办的新媒体进行集中报道,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就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宏伟过程中,新媒体在日常法治教育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我省只要不断加强日常法治教育的力度,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入手,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法治的良好氛围,加强法治新媒体建设,优化龙江法治发展环境的道路就会越走越顺畅。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守法法治化领导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