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
2016-04-16张晓峰
■ 张晓峰
在改革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
■张晓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历经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和发展,被当代中国改革创新巨大成就证明了其科学预见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更坚定了我们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是不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这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就的制胜法宝。融通的形式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在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融通的结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行混合所有制等这些新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创新的巨大动力,使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印证了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要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资源
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提出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纳众流以成其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系统和时代精神的产物。当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印证的不是资本主义的胜利,而是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结果,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面对基于资本主义弊端的无产阶级革命,尤其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反思资本主义弊端,调整统治方式,研究马克思主义,借鉴社会主义国家好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使马克思主义与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资源通过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创新实践这个大平台及其巨大成就的强大吸引力,在友好合作、取长补短中得到最充分的融通。特别是关涉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化问题,把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求同存异,马克思主义世界大同的宏伟蓝图正在变为现实。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在连续多年联合召开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基础上,提出了融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即为了人类共同福祉,要坚持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原则的有机融合,特别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格外关注中国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并把人类实现生态文明的最大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中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兼收并蓄是我们在改革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成功经验和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融合”又“贯通”,而不是彼此割裂或对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绝不是割断和否定历史的“独断式”创新,而是“融通结合”式的“综合式”创新。具体说:一是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地融通各种资源,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等的融通;二是与中国改革创新中提出的新理论融通,包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执政能力建设等研究融通;三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经济体、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在转型中经验和教训研究的融通,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创新实践提炼出有学理性和规律性的新理论,诸如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问题,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问题,“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等新发展理念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等等。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改革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都是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都需要通过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如此才能以融通的马克思主义资源推动中国改革创新实践迈向新台阶,提出新的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方案,以此推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其中,在改革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改革创新中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归根结底就是要更好地践行人民主体思想,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的效果取决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其实质是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些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虽实行了一些有利民生的福利政策,但也未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弊端。伴随对外开放和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一些资本主义发展中遭遇过的诸如拜金主义、唯利是图、道德扭曲等负面现象也在我国出现并造成一定危害,尤其一些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颜色革命中放弃马克思主义,使得我国社会上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或认为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或认为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才是普世价值;或主张引入民主社会主义等其它马克思主义流派;或主张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或拒绝一切现代文明,固步自封。导致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个别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迷信金钱,有权任性,腐化堕落,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大量吸收人类各种文明资源的成果。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出现了问题,而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理解、宣传和实践上出了问题,本质还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上出了问题,即孤立静止地、片面僵化地、形式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同一切人类文明资源很好地融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在实践中融通一切文明资源,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实现。
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一要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不能僵化对待,其它马克思主义学派也要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各种理论、概念、话语、方法,要在分析鉴别基础上吸取有益成分。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虚心的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二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解决马克思主义融通中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此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是鼓励大胆探索,容许试错,倡导平等、健康、活泼的学术争鸣。在当前就是要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事求是地将其与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联系起来,不断改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蕊huru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