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察日报见证我成长

2016-04-16刘德华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刘德华日报检察院

■刘德华



检察日报见证我成长

■刘德华

提起艺人“刘德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在检察日报上文章署名处,你也能经常见到一个“刘德华”,那就是我。

常常有同事朋友开玩笑:“红人哦”“天王级别哦”。我也常常乐呵呵地打趣说:“刘德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自诩‘劳模’,可我比他还勤奋努力哟!”

我曾因给检察日报写稿而“一夜成名”,从县检察院“二级跳”:直接“写进”了四川省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成为检察日报驻四川省记者站副站长,后来还成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专栏作家……

检察日报:让我成为四川省检察系统的明星

我从小喜爱写作,我相信,爱读书爱写作的人,内心都别有一番大千世界。1985 年11月,我进了检察院接手文字工作。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检察日报的那种新鲜、第一次上稿时的那种兴奋、第一次拿奖时的那种激动……可以说,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和检察日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的青春与热情都化作方块字印在上千期报纸上,躺在那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无法言说我对检察日报的无限挚爱!是他,给了我一个努力学习施展才能的平台;是他,见证了我从青丝到白发的成长。

检察日报创刊之初,我因为稿件写作认识了检察日报的编辑,后来逐渐熟络。2002年7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电话中的美女编辑声音甜美动听。她给我一篇纸质稿件进行了点评,让我修改。很快,这篇题为《巨贪儿子活活气死白发亲娘》的稿件,成为2002年8月2日检察日报第五版的“压版”之作,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第三届“金鼎奖”一等奖。

这个美女编辑就是现任检察日报社人事处长裴奕。她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至今,那天与我的交谈让我灵光闪现。“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上稿,但不努力哪有希望?你别怕,一定能改好”这句话令我终生受益……

“成名后”,我经常到各地检察院为干警开展如何“挤上检察日报”的写作专题讲座,提升干警写作能力。我还时常到成都地区几所高校客串教授,有时也像天王刘德华一样,深受学生追捧。“一名好的检察官要有良好的写作素养,必须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写作,检察工作才会得心应手。”讲课时,我常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说明检察公文与检察新闻统筹兼顾的重要性,鼓励干警多听、多看、多想、多练,学会观察和发现。只有怀着刻苦之心对待写作,文章才会越写越好,才能成为一名法律精湛、写作精深的优秀检察官。

到市、县(区)检察院讲写作课时,我常常抓住一切能和干警交流的机会,对干警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一一解答。例如,说到难以用语言简单描述之处,我便以正在撰写的新闻稿件为样本,向干警详细讲解写作思路、手法及技巧。这种“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往往能将会场气氛推向高潮。

生活中,无论走到哪儿,“刘德华”这个名字总能给我带来很高的关注度,常常被“围观”。有一次,我在机场准备乘飞机,入口处的工作人员拿着我的身份证仔细看了半天。随后几个工作人员都围上来看。我吓到了,以为我犯了什么事在通缉我呢。后来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艺人刘德华的粉丝。我说:“眼前的刘德华早被检察日报收编了。”此语一出,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幽默风趣”的我和艺人刘德华年龄相仿。我也十分喜爱听天王刘德华的歌曲,手机里大部分都是华仔的歌,最喜欢《忘情水》,一人独处时就喜欢哼两句愉悦心情。

在四川三级检察院,我被大家所熟知,被称为“检察明星”,大家熟悉我,不是因我是“刘德华”歌唱得好,而是因采写的稿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力”。

写稿痴醉:爱好与工作结合成就“生产力”

检察日报社立足“关注公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办报宗旨,放眼五湖四海,采八面来风,为宣传检察工作、弘扬正能量作出了不朽的贡献。22年来,检察日报成为中国民主法治进程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也因此拥有了庞大读者群。

我检龄35年,写稿35年,“大器晚成”。我为自己是报社人而自豪。能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站长,皆因爱好与工作“结缘”,让新闻宣传给自己的成长装上了动力十足的小马达,“生产”旺盛,宣传工作成绩斐然,独享全省检察系统三个“第一”——在检察日报上稿量第一;获全国检察机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金鼎奖”一、二、三等奖数量第一;获一、二、三等功次数第一。连续8年被报社评为全国先进记者。在2011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荣获全国“采编明星”。《巨贪儿子活活气死白发亲娘》等6篇涉法、涉检新闻稿件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新闻奖”一、二、三等奖。20余篇作品先后得到最高检曹建明检察长、原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检察院检察长及副检察长等领导批示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都接受过我的专访。

爱好与工作的结缘,苦乐相伴终遍地开花。我既用心当好“写稿匠”又努力抓好检察系统通讯员业务分类指导和培训。仅以今年1月至5月为例,我不断深入乐山、眉山、巴中、绵阳、泸州等全省各地市、县区检察院讲学法制新闻、检察新闻写作指导、培训通讯员近千人,处理各地通讯员来稿800余篇,提高了通讯员的写作能力。

工作的责任感和拼着性子“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成就了我,也“成就”了我的“小伙伴们”。通过指导、策划和宣传,不仅提高了通讯员的写作能力,为四川20多个检察院成为“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和60余名干警成长为厅级、处级、科级干部贡献了“刘德华元素”。

三文三不:辣文化传递司法正力量

要做出成绩是需要奋斗的。我在家就被称为“三文三不”老公。

“三文三不”即:想文章、写文章、发文章,不管家庭、不管孩子、不管妻子。这是老婆对我的“怨称”。身为检察报人,我手里始终紧攥锋芒之笔常年奔波于检察宣传之路,胸怀正义,肩担责任,深入采访,深挖主题。我用四川特有的“辣文化”传递司法正力量、彰显公平正义,却辣不住老婆大人,辣不住孩子,辣不住家庭。人说我是写稿狂,爱办公室如爱家,这倒是难为了我的老婆。为及时写出一篇好的稿件,我经常在家也彻夜读写,有时半夜披衣下床,动笔记下那脑子中忽然闪现的火花。老婆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常常含泪忍着让着遇稿着魔的我。“亏欠”两个字是我对老婆、对孩子、对家庭最多的感受,但正是老婆、孩子的理解与照顾使得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经常感叹,没有老婆大人的爱,纵然有九个脑袋也不可能采写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好稿。

和我交往过的人都说,我给人的印象朴实温和、举止温雅,严谨不失睿智,果敢不失担当,这是对我的认可和鞭策。为将检察工作和检察宣传有机结合,发挥检察日报主阵地积极作用,我十分注意及时准确领会省院领导和报社领导意图,深谙对“上情”“下情”的把握,深入采访,去粗取精,深挖主题,刻苦写作,以笔为刃,传递司法力量,破解了无数个法律监督难题,让大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法治的公平正义。

笔刃出鞘,我倾洒心力,尽情地品味以笔为刃带来的“痛并快乐”,决然没有停歇……

我此前采写的《戴罪栽树:全国首例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稿被检察日报头版头条采用后,上百家国内外媒体先后转载,引起国内外理论立法司法界广泛关注,被评价“是司法机关对法律精神深刻理解基础上所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并被民行检察、公诉、研究等厅室推广总结,成为解决执行难的典范。

梅开二度:从最高检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

为第一时间敏锐捕捉新闻线索,我时常开着自己的私车,或者骑着摩托,利用双休日,深入案发地采访。第一时间撰写报道,已然成为了家常便饭。我采写勤奋务实,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不出差时,我每天早上7点前到办公室,每晚都要写2小时以上。

唯其如此,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以2015年度为例,我在检察日报发稿246篇(不含正义网和杂志),月工作量10名内,多在报社前3位。完成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玉顺及全国代表委员专访12个,省院邓川检察长等8位领导交办稿件20篇。

我还先后采写,并在头版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政法委书记刘玉顺等省部级领导专访和署名文章。每年采写专访省院邓检、罗检文稿2篇以上。先后获邓川检察长等省院领导肯定性批示20余次。

2010年,我首次被评为“中检报业采编明星”进京领奖。在表彰大会上,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奖牌。2015年度,梅开二度,再次成为“采编明星”……

站在陈述席上,我深有感慨地说:韩国总统朴槿惠声称自己是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她在发表胜选演讲时说:“我没有父母,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我曾经也被家人、同事戏称是嫁给检察日报的“三无”男人:无星期天,无节假日,无白天黑夜,全身心扑在检察日报上。我深深知道,报兴我荣,报衰我耻!

虽然在副站长位置上已经9年,但我还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兵,对检察日报充满激情与热爱!我知道,努力没有止境,学习没有止境,双十佳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四川省记者站副站长)

猜你喜欢

刘德华日报检察院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职人刘德华
刘德华 海阔天空 一路是蓝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灵感日报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刘德华因勤奋被推荐成为主演
灵感日报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