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生活资源 丰富“品生”课堂

2016-04-16余寿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余寿华

(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心小学,福建龙岩364100)



挖掘生活资源丰富“品生”课堂

余寿华

(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心小学,福建龙岩364100)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立足学生的生活,以活动为手段,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让课堂回归生活。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为主线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让儿童在生活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愉快生活、积极生活”。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品德课上的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出发,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活动只有源于儿童最基础、最本源、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课程目标才得以实现。

例如:一年级上册《了解我们的学校》一课,新生刚入学,对于眼前的学校、教师都是陌生的。让学生了解学校情况,熟悉学校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笔者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持和引导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开展校园探秘活动。在参观探秘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询问及欣赏。如利用校园现有的特点作介绍,说到墙壁上挂的学生作品时,孩子们流露出敬佩的表情;看到校园中丰富的宣传栏时,孩子们是新奇的目光;看到校园中美丽的花草树木时,孩子们露出赞赏的目光;看到庄严的升旗台时,孩子们是肃穆的眼神……回到教室中,孩子们争着说对学校的印象。可以看出精心布置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经历使他们更加热爱他们所生活、学习的地方。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和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适时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真”实事件,进一步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

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创设道德情境,能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情境教学再现的是儿童生活典型的场景,是儿童生活体验的一部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则等。

例如:教学《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一课时,在学生家长中挑选了一些行业的工作者:清洁工、医生、警察、理发师等等,请他们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工作者工作时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工作者的工作是什么?如果没有了他们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笔者适时分别请参与课堂教学的“清洁工、医生、警察、理发师”,评评学生的见解,并走上讲台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从而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当听了他们的介绍后,许多学生自发地向他们献上了崇高的队礼,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充满整个课堂,“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班级中洋溢着学生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培养融为一体。学生既感受到劳动者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又懂得了尊敬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所得到的这种体会才是真实的、有效的,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

三、参与活动,体验生活

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活动,组织开展儿童直接参与的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保护肠胃》时,笔者把游戏作为学习这课的有效学习方式。首先,让全班的孩子每人在课前都准备好一个食物头饰,可以是蔬菜、蛋、肉类、奶制品、水果和主食等,在游戏开始之前戴起来,于是每个孩子就代表一种食物;接着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胃”“肠”头饰,邀请三个孩子上来扮演这三种器官;然后,笔者也扮演一种食物,带领下面的“食物”按小组开始闯关。上面的“器官”严格把关,有的“食物”顺利过关,有的“食物”则被器官“拒之门外”,不过此时的“器官”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明他拒绝该“食物”过关的理由。比如笔者的头饰“汉堡包”上面故意画了一只苍蝇,于是笔者就作为“不干净的食物”被拒绝过关。当时还有这样一个小片断,“冰淇淋”顺利过关以后,紧跟其后的“麻辣烫”被“胃”拦住了,理由是“你那么烫,你跟在冰淇淋后面过去,我会难受的”,天真的“麻辣烫”马上恳求道:“那我找把扇子给自己扇一扇,不就不烫了吗?”在一片欢笑声中,“胃”和“肠”仍然坚持:“不行,就算你不烫了,还是太辣,不能现在过去。”这个片断博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令笔者惊奇不已。孩子们头戴可爱的头饰,或傲慢,或谦虚,或可爱的表情,活灵活现地把食物的消化过程表演出来,他们完全融入角色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这种方式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多向感悟,学会保护肠胃、学会彼此交流、学会生活。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重要内容的小学品德教育一样如此。只有“躬行”,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才能形成相应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以活动为手段,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潘芳.以“动”求“活”,提高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研论坛,2008(05).

[2]韩超.《品德与生活》中游戏教学有效性探讨[J].小学时代(教师),2011(06).

[3]黄雅芳.提高品德教学有效性应理顺“三个关系”[J].新课程(教师版),2011(09).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2-0081-02

收稿日期:2015 - 12 - 20

作者简介:余寿华(1966-),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心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