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研究
2016-04-16
(重庆市南岸区审计局 重庆 401336)
大数据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研究
万酉怡
(重庆市南岸区审计局重庆401336)
审计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分析;研究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监督工作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环境也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审计监督全覆盖、机构编制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系列要求的提出,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均有所扩大;在审计力量维持现状的基础之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大数据审计,为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一、大数据的定义与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多人群融入信息网络而产生的大量而又庞杂的数据总和。这些看似无序的数据中蕴含着许多商业和社会价值,而且已经被发掘并广泛应用于管理和商业活动。
大数据的应用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也正积极探索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审计署对数字化审计和大数据审计高度重视。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数据归集要全、数据分析要深、技术应用要新”,并强调,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审计思维、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也势必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革新,审计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的水平也必须要与监督对象的信息化水平保持一致。想要提高审计质量、创新审计手段、提升审计效能,就需要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二、大数据背境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难点
1.“信息孤岛”的制约,导致数据关联难度大。近年来,政府各部门都在大力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数据采集及积累方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各政府部门已经建成了“金税、金关、金财、金保、金土”等十几个数据平台,信用、交通、教育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建设也成效显著。但这些平台彼此独立,部分单位甚至存在“我的网就是我的网,别的部门不能接入并使用”的思维误区。由于数据相互不连通,数据之间缺乏相互关联的主键,审计无法很好对各单位之间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入挖掘。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多,需要采集使用的数据较为广泛,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相互割裂的数据环境,导致了数据关联整合难度大,数据综合利用效率低,审计分析效果也难以提升。
2.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数据获取难度大。采集数据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仅审计法就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审计权限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对提供资料进行了规定。由于部分被审计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审计就是查账”的片面观念,导致审计人员在采集财务数据时相对较为方便快捷;但对于业务数据的采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被审计单位往往以保密为由,拒绝向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数据,甚至部门上级部门还专门下文为对外提供数据资料人为设置障碍。
3.复合性审计人才缺乏。开展大数据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会计、经济专业知识,又要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目前,审计机构一是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在信息化技术方面,要求审计人员要掌握大数据、云技术的知识,能够运用审计大数据平台获取、转换、验证、分析海量的审计数据,才给顺利开展工作。二是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制定审计大数据平台管理方案,实现远程报送、规范整理、综合查询等功能,对于政府红头文件、会议纪要等非结构化信息,也要提供功能接口,提升数据存储管理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4.技术工具的缺乏,导致数据审计效果不理想。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的技术。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阅、分析的资料更多,且各地管理模式不同的原因,很难找到一个普遍适用的数据分析工具。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文档、图片、会议纪要、音频视频、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料。平时采集、处理的多为表格形式的结构化数据,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处理既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无可用的分析工具。
三、大数据背境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1.统筹政府信息建设,打通政务数据共享通道。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政府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下级部门、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统筹推进政府及部门的政府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规范数据编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政府信息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对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共建,实现基础数据统筹管理,在部门之间实现无条件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在审计部门可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平台,要求各单位按照审计部门制定的格式,对数据采集报送作出统一要求,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2.完善审计法律法规,筑牢数据审计制度基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审计机关的大数据审计权限,为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依法履职提供法律保障;对数据安全及保密作出详细规定,打消被审计单位的顾虑。赋予审计人员督促被审计单位对限制提供资料等文件进行清理的权限。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清单制度,明确共享类型及共享方式,为审计人员索取数据,特别是业务数据提供依据。
3.创新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具备财经法律知识的人才丰富,但同时具备审计与信息化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要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人力培养一批具有审计、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对大数据、云技术的分析和深度挖掘的敏锐性能力。
4.加快技术知识创新,完善数据分析操作平台。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合理高效的审计分析系统。一是加大对基础信息数据的归集整理工作,改变“进点后再采集数据”的传统审计模式,为现场审计预留更多的时间;二是加强对现有审计技术、经验、案例的总结,开阔审计人员思路,为审计业务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及时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补齐技术上的短板,提高审计人员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建立由数据分析专家、审计能手等组成的数据分析团队等,为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做好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
[1]张文宗,谢慕廷,彭拥军.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审计发展路径[J].审计月刊,2014(9).
[2]白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策略的理论思考——以“信息化审计”引领未来发展[J].西部金融,2013(10).
[3]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6).
万酉怡(1980-),女,汉族,重庆市人,会计师,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