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环境 提升发展优势
2016-04-16梁贞
梁贞
优化政务环境 提升发展优势
梁贞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是继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又一次对我省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再明确。我省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要求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释放我省发展活力。各级政府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主体,因此打造优质的政务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
政务环境是一种重要资源,更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的体现,抓政务环境就是抓机遇。实践证明,优化政务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之道,政务环境好的地区更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只有政务环境好了,形成“洼地效应”,才能吸引更加丰富的人才、信息、资金、项目,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把政务环境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突破口,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氛围,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以简政放权促政务环境优化
首先,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服务是投资兴业者面对的第一关,决定着项目能否快速落地,所以应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按照“能简化则简化、能放权则放权、能提速则提速、能合并则合并、能综合则综合”的原则,不断简化事项、优化流程、向下放权,做到行政审批的内容精简、环节减少,把该集中的权力集中起来、该合并的业务合并起来、该下放的权力下放到位,确保落实政策不走样、不变形、不打折。
其次,提高行政效率。“事难办”是长期以来群众对一些政府机关作风不满的表达,一些部门对基本流程交代不清,需要多次补交材料,群众“跑断腿”,没完没了的折腾,推诿、扯皮、拖延现象时有发生,这都与没有明确的办结时限有关。因此要严格明确规定办结时限,在规定的期限内把群众申办的事项办结,有了办结时限制约,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自然会把基本流程、需要材料等一次性交代清楚,避免耽误时间,影响办结,也避免了群众“白跑腿”。
最后,加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扎紧编密制度的“笼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建立健全“三张清单”旨在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企业不能做什么,以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要梳理政府部门的具体权力和法定责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负面清单要规范政府和市场、企业关系,让市场准入公开透明,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我省要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将“三张清单”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二、以“互联网+”促政务环境优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首先,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政务公开是保持与群众联系的桥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一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还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不细致。主要问题集中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互动咨询成摆设、服务功能不实用等方面,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把政府网站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的载体功能,应扩大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搭建各类新型政务公开和服务平台,对建成平台加强维护,确保好使管用。坚持以公开为常态,定期向社会发布政策、规划、经济运行等方面的信息,把文件从抽屉里拿出来,在网上晒出来,让群众拥有更多政策获得感。
其次,实现政务信息互通共享。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信息共享上下功夫。整合现有各级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互通互联、充分共享,打破以往政务信息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群众切身体会到“互联网+政务”带来的便利。
最后,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完成审批、办证、查询等行政手续,政府工作人员也可通过政务平台进行网络办公,通过“互联网+政务”可以真正实现政府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
三、以勤政有为促政务环境优化
一些政府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三不”问题。第一,不想为。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管旧事,不理旧账;不想落实,不愿落实;不愿担责,只想揽权。第二,不敢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躲”的问题,回避矛盾,不敢面对困难和问题;“怕”的问题,怕担责任、担风险;“私”的问题,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争着抢着干,受累遭罪、无利可图的事就百般抵制。第三,不勤为。干什么事都“拖”字为上,决策久拖不决、文件久拖不批、会议久拖不开、态度久拖不明,推一推动一动,有的甚至推了也不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因此面对这样的“三不”干部,首先,引导干部转变思想工作观念。引导各级干部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推动理念提升、素质提升和能力提升。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政府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因此要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充分认识政务环境对我省振兴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责任心,提升市场化意识和改革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引导各级干部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各级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依法行政质量,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平执法。其次,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没有好干部、好班子,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机遇也难以形成实效。坚持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干部,不挑“担子”,就让“位子”。坚决反对“为政不廉”“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切实做到“不廉者要下,不为者也要下”,真正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
四、以监督问责促政务环境优化
优化政务环境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发挥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强化司法机关、审计机关职能监督作用;鼓励群众参与社会监督,把政务环境建设的参与权交给群众,充分发挥媒体和网络作用,通过网络问政、网络建议等方式反映群众诉求,通过设立投诉与举报平台接受群众投诉,使群众真正地参与到政府管理工作中去。建立损害政务发展环境相关问题的有奖举报制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完善实施问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严格执法中勒卡、理解支持中推诿、耐心服务中刁难等行为和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杜绝“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儿还是难办”问题的发生,科学运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扩大考核民主,增加群众的话语权,树立干实事、做实功、成实效的导向。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基础部)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