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探析

2016-04-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重庆市职业院校重庆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重庆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探析

王伟伟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0000)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职业教育进程加速,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重庆市,简要分析了重庆市当前的经济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如何协调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重庆市;职业教育;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工业4.0”、“工匠精神”等新词汇涌现,他们的外延和内涵都与“职业教育”有着极大的关联。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将之视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

一、现状

据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较全国高3.9个百分点。重庆经济已经连续十个季度全国领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科技人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指出,新增技术技能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1.财力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率先尝试健全了覆盖中高职、公办民办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并确保教育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

2.职教发展。按照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市将主城区作为职教核心区,将位于渝西地区的永川区和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作为两大市域职教基地,将涪陵、黔江、江津、合川四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职教区域中心,形成辐射全市的职业教育网络。目前,重庆市中职立项建设80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高职建成60个具有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到2017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将调整到16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保持在45万人左右;高职院校增加到4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30万人左右。

3.人才培养。各职业院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重庆市“双师型”教师达到1.1万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为50%。重庆各职业院校为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岗位,培养企业的‘准员工’,积极联系企业,相继摸索了众多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式”、“冠名班”、“校中厂”等。近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数年均增长14.3%,学校为企业培训人数年均增长61.6%,有力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近5年来,重庆职业教育院校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0万人,城乡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比例超过63.5%,助推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左右。

二、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屏障

1.产业结构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从当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看,基本呈现出专业设置数量多、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从实践操作和长远发展审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在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主动适应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永川区是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是在其区域内的所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中,制造业的招生人数非常少,与区域定位所要求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差距。涉农专业问题也很突出,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与相关专业紧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业技术人才紧缺,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职业院校招生难

尽管职业院校毕业生有非常高的就业率(据资料显示,1996年—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了90%),但是职业院校仍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许多职业院校的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一半,主要原因: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社会荣誉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二是社会的偏见、高职学历认可度低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三是待遇不高,职校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的证书并不被企业认可和看重,他们和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社会招聘人员相比技能更高,待遇却相当;四是职校学生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

3.技能人才流向沿海

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才数量需求已转变为质量要求。而每年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数万名技术人才,大多流向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但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局限于向外地输送人才,不利于重庆的战略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构建

1.按区域产业岗位设置专业

各职业院校应做好区域内产业分布及岗位设置的调研和预测,提高校内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匹配度。目前高职院校在财经、土建、电子信息,中职学校在信息技术、加工制造、教育等专业设置富余,但在农林牧渔、轻纺食品等专业设置短缺。根据重庆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在不同专业招生规模上进行切和实际的增减,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同时,加强所设专业的内涵建设,塑造所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其实现途径是科学的课程设计,所以要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材施教。

2.多管齐下培养复核型人才

首先,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职业学生的认知。一是政府机关、企业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评职称、加薪等方面予以公平对待。二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强化各教育类别的平等,从小学到中学,加强宣传。其次,各职业院校改革人才引入与培养模式。开展“3+2”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中职毕业生可通过对口招生、单招和直升等方式升入高校,开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扩大高职‘单招’规模。

3.深化校企合作,留住人才

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学生实训示范基地,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成为教育型企业。在主城区、万州区、永川区等产教聚集区域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建立与园区互动联系机制,促进产教协同发展。各职业院校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响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安置、推荐毕业人才,缩短学校和企业距离,实现与政府、企业协调的良好生态。

[1]涂锐.对重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11).

[2]杨慷慨.重庆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6(6).

[3]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重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协同发展研究”(项目号:2015-ZJ-010)和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直辖以来重庆高职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项目号:2015-ZJ-001)以及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重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项目号:CQGJ15423C)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伟伟(1986.10-),男,汉,山东省青州市,助教,本科,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重庆市职业院校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在这里看重庆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