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溪党总支∶三变三不变 三村牵手闯富路
2016-04-16
湫溪党总支∶三变三不变 三村牵手闯富路
近日,记者走进周宁县纯池镇桃园村。这里村道宽敞整洁,房前桃枝摇曳,村民安居乐业,一派世外桃源风光。桃园村原来是个贫困村,在省派扶贫干部努力下,村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
打开山门,致富先修路
桃园村为革命老区村,共327户1589人。该村地处偏僻,以往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和生活日用品等物资,都要靠村民肩挑手提进出村子。
“过去交通不便,商贩很少来村里,农产品收购价都很低。如我们这里的锥栗个大饱满、味道香甜,可是每公斤收购价却要比其他地方低2元左右;‘福云6号’茶青,低的时候一公斤只有6毛多,还不够采摘成本。”村民许陈强说。
2014年4月,省外事办派驻桃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许茂林上任后,决定把修路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抓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多方筹措了1000多万元资金,于2014年国庆节开工建设国坪线公路。国坪线公路起点在桃园村,终点在周宁与寿宁两县交界处,全长5.3公里。
望着6.5米宽的水泥公路,桃园村群众心中乐开花。公路通车后,村民出行方便了,村里农产品销售也出现量价齐升的好势头。“村里有3000多亩锥栗,平均亩产1500多公斤,每公斤收购价在12元左右,去年仅此一项就让村民增收700多万元。今年的‘明前茶’,茶青也卖出了每公斤36元的好价钱。”村主任林商章高兴地说。
抱团发展,成立党总支
桃园村的路通了,可扶贫工作中又出现了新情况。从地理位置看,桃园村在湫溪上游,桃坑村在湫溪中游,禾溪村在湫溪下游。3个村都种植高山锥栗、茶树等,茶叶的品种也类似。公路通了,3个村的农产品价格竞争更趋激烈,相互压价现象比较严重,群众收益打了折扣。
许茂林决定牵头筹组湫溪党总支,破除3个村各自为政的局面,集中人力物力做大项目体量、做强产业支撑、做优共同环境。
在周宁县委、县政府和省外事办支持下,去年11月9日,桃园、桃坑和禾溪3个村的党支部,按照“三变三不变一统筹”的原则成立湫溪党总支,许茂林担任首任书记。“三变三不变”是指:改变组织机构,不变行政区域;改变干部职责,不变干部职数;改变资源资产,不变债权债务。
总结成立湫溪党总支的好处,纯池镇党委书记刘荣生说,一是地域联片,党总支的成立客观上促成3个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是环境联治,3个村按照党总支的统一部署,集中对村域环境卫生进行整治;三是经济联合,3个村依托各自的优势产业,更加注重经济合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四是政策联动,上级部门对一个村的帮扶政策可以同时辐射其他两个村,形成政策红利叠加的效果。
精准规划,村民受益多
记者走进桃园村红茶厂,只见机器旁工人们正在紧张操作。“现在除了加工自己生产的茶叶外,很多收购商也来找我们帮忙加工茶叶。今年3月以来,光代加工茶叶就收入5万多元。这多亏了湫溪党总支的大力帮助。”茶厂老板林柳扬开心地说。
湫溪党总支经过调研,制定出三村产业发展重点抓“两大”(茶叶、锥栗)、合理顾“三小”(水稻、马铃薯、干货)的规划,邀请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的专家前来指导村民加工技术。通过学习,林柳扬的制茶技术大幅提高,加工的茶叶价格从一公斤160元升至300元左右,年收益增加80多万元。
桃坑村村支书徐殷宗说:“党总支根据各村优势,制定出差异化发展战略。桃园茶厂主要制作红茶,桃坑茶厂主要加工绿茶,禾溪村主要负责提供茶青。这样分工,3个村实现了联合发展。”
湫溪党总支还采取“支部+产业+农户”等形式,在3个村产业链条上建立党小组3个,引导村民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
在位于桃坑湫溪边的水蜜桃种植基地,记者看见不少村民正在劳作,基地里沟垅整齐,不见杂草。基地负责人叶世顺说:“在党总支带领下,三村群众在湫溪两旁、房前屋后种植穆杨水蜜桃1万多株,既美化了环境,村民们还多了一项收入。”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