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采访中的新闻线索收集与识别

2016-04-16巩宸宇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沙市新闻线索对象

■巩宸宇



基层采访中的新闻线索收集与识别

■巩宸宇

今年6月,我参加了检察日报社组织的“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大型采访活动,其间深入湖北、湖南两省6个基层检察院采访。“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19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时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此次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基层采访调研的重要性,能否挖掘出基层新闻线索、讲好基层故事,不仅是一名普通编辑记者应当具备的基本业务能力,更是一名新闻战线工作者充分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

做好基层新闻的报道工作离不开讲述生动、真实的基层故事,如何准确、快速收集和识别出基层故事的线索则直接影响到“故事”能否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直达人心。在此次采访活动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材料信息无法做到前期充分准备,大多数情况需要记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采访重点,准确把握新闻线索的收集与识别。

一、全面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

全面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就是要对被采访对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信息进行全面掌握。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的人和事一定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印记,所以全面掌握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对被采访对象有一个宏观全面的掌握,特别是在心理和思想上能够和他们产生一定的“共情”。

例如,我在此次活动中采访的第一站是荆楚名城——荆州沙市。沙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三楚名镇”。在这样一座充满人文历史底蕴的城市进行采访就需要了解荆楚文化的包容、浪漫和革命情怀。沙市也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重工业城市,湖北省一半以上的知名商标都曾出自这里。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无数的辉煌,虽然今天的沙市仍然是整个荆州市的核心地区,但较历史上的沙市却有着不小的区别。采访中,我们准确把握住了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开放、创新、包容的特点,从历史文化沿革入手,逐渐引出在现在的历史背景下,新沙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引出检察机关在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维护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如何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背景资料也至关重要。在此次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上网查阅、提前整理、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网上查阅利用互联网海量资源的便利可以迅速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地理、文化、政治等信息;提前整理是通过前期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先期掌握部分信息,由被采访对象针对采访主题有针对性的整理部分资料,提高采访准备的效率;采访当地居民是在正式采访开始前与当地居民闲谈,客观了解被采访对象的相关工作,做到采访时有的放矢,直奔主题。

二、紧扣采访主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新闻线索

在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新闻线索考验着每一位记者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对新闻线索的敏锐度。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准确掌握相关背景资料为基础,在座谈、调研时直奔主题,提出最能反映出被采访对象工作亮点、难点和特点的问题,在相关负责人解答时顺藤摸瓜,深挖线索背后的新闻线索和故事素材。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也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在适当时候成为能够引导整个采访活动开展的组织者。

此次活动中,由于各被采访单位负责人表达习惯各有不同,很难从始至终用一样的方法组织采访的开展。因此,需要记者在第一时间抓住被采访对象的表达习惯,并根据这个习惯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访技巧。例如,部分基层检察院检察长习惯以文件、材料为基础,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陈述相关问题。但对于我们的采访,这样的交流变得十分被动,缺少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互动。因此,这时就需要记者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新的要求或者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几个环节,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深度交流,建立起采访信任,引导他们按照采访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同时,在对辖区居民、人大代表等社会群体进行采访时更需要记者展示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时候,他们对于某项工作的看法都会进行适当的包装,虽然这不会影响采访报道的信息,但却可能对信息背后反映的真实问题埋下隐患。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获得居民、人大代表等社会群体对记者的信任,愿意将最真实、客观的想法告诉记者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可以通过唠家常、表态度、扣主题等方式进行,抓住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对方已完全进入采访状态时再循序渐进地提出层次较深的问题,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跳出材料走向基层找线索挖故事

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故事一定在基层之中、材料之外,如果只盯着眼前的材料从中挖掘所谓的线索和故事,那只能找到经过修饰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闻”。之所以把新闻加引号,是因为客观上讲,这样的新闻根本不能被称为新闻。在这样一种模式下,记者从一种新闻的挖掘者、创作者、传播者变成了材料的整理者、复制者、推广者,这本身就与新闻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背离。所以,记者必须跳出材料走向基层,才能深挖出普通工作背后的线索和故事。

但是,跳出材料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材料。好的、充实的材料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是帮助记者准确了解被采访对象工作全局的有力支撑。而通过材料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在于材料如何使用。笔者认为,对于材料应当着重掌握全局工作、特色工作和具有故事性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在记者脑海中构建出一幅从总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局部、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导图,进而通过采访深挖材料背后的新闻线索。

走向基层意味着不能将采访放在机关,放在办公室,必须深入到一线实地走访调研。机关中的采访是一种方向性、主观性的访谈,只能作为整个新闻报道的补充和提升,而不应成为整个新闻故事的主线。因为故事往往发生在基层并不是发生在机关内部,好的工作做法也多应用于基层。同时在走访调研中,记者可以最直观生动地了解相关工作,以便在创作新闻作品时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直观。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总编室编辑)

猜你喜欢

沙市新闻线索对象
庆祝建党100周年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党的100年
无人机告白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新闻线索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