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造林技术分析
2016-04-16史凯航
史凯航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造林技术分析
史凯航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根据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气候条件和立地类型,本文从整地方式、苗木保水技术和造林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多年的造林实践和经验,提高辽宁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造林成活率。
辽宁西北部;整地方式;苗木保水技术;造林方式方法
辽宁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带性土类以褐土为主,非地带性土壤以草甸土、风沙土为主,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为400~450mm,其中60%~80%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 800~2 100mm,是降水量的4.5倍,季节性干旱严重。当地主要植被有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var.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糙隐子草(Gramineae)、差巴嗄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等。[1]该区域制约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贫瘠和干旱缺水。本文通过对整地方式、苗木保水技术以及造林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来提高区域造林成活率。
1 整地方式
该区域造林整地方式主要分为钩机大坑整地和人工整地两种。营造速生林、经济林大多采用大坑整地;迎面山造林则多采用竹节壕、鱼鳞坑整地,并回填客土。在丘陵和山地,整地后要进行必要的平整,以免形成较大的沟堑,同时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植被,在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的基础上,用物理方法进行土壤改良。[2]
2 苗木保水技术
该区域的立地条件差、气候环境恶劣,减少苗木的水分流失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蘸根、浸根、缠膜和套袋等4种在区域常用的保湿造林技术。
2.1蘸根保湿造林技术
蘸根保湿造林就是通过对根部的处理,使其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达到保存水分的目的,进而提高造林的成活率。[3]
在蘸根前注意将根系上附着的土块、沙粒抖落干净并修剪过长主根、须根和病弱根,一般保留根系长度在10~25cm,然后将苗木分成小捆,注意将根对齐。根据溶剂成分不同,蘸根保湿造林技术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2.1.1蘸泥浆在黏性壤土上挖一个土坑,大小根据苗木数量确定,深度保持20~30cm,将坑中泥土铲碎和泥浆。泥浆的浓度标准用一根30cm长、手指粗的木棍测试,将木棍垂直插入泥浆中,若慢慢倒下,则泥浆的浓度适宜。
2.1.2蘸泥浆+生根粉在调好的泥浆中加入生根粉,选用ABT3号生根粉适用质量分数为25×10-6,选用GGR6、GGR7、GGR8或GGR10号生长调节剂适用质量分数为30×10-6~50×10-6。
2.1.3蘸泥浆+菌根制按照1L1号菌根剂加入5kg水稀释的比例,调好溶剂,然后再加入碎土和泥。泥浆浓度标准与蘸泥浆方法一致。
2.1.4使用保水剂国内研究保水剂起步较晚,主要是聚丙烯酸钠或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使用方法有2种:一是蘸根,将保水剂直接加水调成浓度为0.5%~2%的胶状溶剂,蘸根造林;二是洒根,在栽幼苗的情况下,回填熟土时,按15~25g株-1撒入保水剂,与碎土搅拌均匀后,填土并浇足水。
2.2浸根造林技术
浸根造林技术是通过对苗木裸根的浸泡来增加苗木的含水量,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技术。根据浸泡的溶剂不同,可分为3类。一是用水,在水中浸泡时间要达到12~21h。二是用多效复合剂,里面含有多种苗木所需的营养成分,既能起到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又能起到促进生根的作用。三是用生根粉,在浓度为25×10-6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min;在浓度为30×10-6~50×10-6的GGR6、7、8、10号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浸泡0.5~2h。
2.3缠膜保湿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大扁杏、大平顶枣等经济林树种。方法是在苗木栽植以后,用废报纸或者农用薄膜把苗木地上部分缠绕起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我省朝阳地区90%的经济林都应用了这项技术。
2.4套袋保湿技术
此项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大扁杏、大平顶枣、南国梨等经济林。具体方法是在截干处套一个小塑料袋,并用绳扎紧,目的是预防苗木顶部干裂,等苗木发芽时,要及时去除塑料袋,免得抑制苗木的生长。通常与缠膜保湿技术一起应用。
3 造林方式和方法
3.1容器苗造林法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如造林时苗木根系未受损伤、抗逆性强,造林后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时间缩短,造林时间不受季节限制等。[4]应用该技术时需注意在容器苗运输过程中要尽量较少水分蒸发,在栽植前要灌足水,栽植后要踩实保墒。目前此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我省的樟子松、侧柏、油松、山杏、沙棘、柠条等树种造林上。
3.2截干深埋造林法
截干深埋造林法其实分为截干法和深埋法2种。
截干法主要针对一些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沙棘、杨树、侧柏等。具体方法是截干后栽植并培土成堆,主要应用于雨季造林和秋季造林,据调查,经过截干的苗木成活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且有助于苗木形成干形通直的主干。应用截干法时需注意截干后苗木根部以上的高度保持在10cm左右。深埋法主要应用在风沙大的地区。对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将苗木地上的2/3埋在土堆里,等苗木成活后再清除土堆;对一些阔叶树,将苗木主干压弯后用土掩埋,等苗木成活发芽后再清除沙土,扶正苗干。
3.3埋根造林法
埋根造林法在该区域秋季造林中广泛应用,主要针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杨树等,注意选择苗木的地径要>1.5cm、茬高在30cm左右。该造林法的其特点是投入成本低、苗木成活率高。具体方法是:在苗木落叶之后、土壤上冻之前,将苗木放置坑内中心,加土掩埋至坑高度的2/3,将土踩实,然后继续加土掩埋直至坑满,再次踩实,最后覆盖一层松土,最终土层厚度应高于留茬的高度。
3.4带土坨造林法
带土坨造林法主要应用于春季大规格苗木的造林上,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够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具体方法是在保障苗木根系不受损伤的基础上带土坨起苗,并用草包或者蒲包将根系包成球状。土坨大小一般是苗木胸径的8~10倍,土坨用草绳捆札。
3.5深栽浅覆造林法
在辽西干旱地区,一些干土层较深的区域采用深栽浅覆造林法,具体方法为:将整地树坑深挖直至遇到湿土为止,苗木在湿土上栽植,栽植后填土至根茬以上2~3cm,并在树坑表面覆盖一层薄土。这种方法既能积蓄雨水,又能保持温度。
3.6DJS造林法
DJS造林法是我省朝阳县研究出的一种造林法,主要应用于辽西立地条件恶劣的地段。具体方法是:根据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点,在苗木栽植前,事前在树坑底部垫一块厚0.007mm、规格为60cm×60cm的方块形塑料薄膜,然后进行栽植。此方法可有效地保留住降水后的土壤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7丛状造林法
丛状栽植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按株行距造林的概念,它提倡在一个树坑内栽植几株相同或不同的树种,从而引起物种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而且也提高了一次性造林的成功率。常用的树种配合为:山杏、油松、柠条、沙棘。据辽宁省建平县林业局调查,应用这种造林方法平均成活率可达到85%。
3.8“一将两兵”株混造林法
“一将”指的是乔木,为主要树种;“两兵”指的是灌木,为伴生树种。栽植方法是在树坑内栽植乔木,在两旁各栽植一棵灌木,形成针阔叶树种株间混交。
3.9矿泉水瓶补水造林法
矿泉水瓶补水造林法是我们在长期的造林工作中总结出的一种土办法,方便好用,但是成本较高。具体方法是把空的矿泉水瓶灌满水,在瓶盖上面钻一个眼,将苗木的一个须根插入孔中后埋入土中,进而对苗木进行补水。
3.10复合营养袋泥浆造林法
这个方法来源于蘸泥浆造林法,但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土层稀薄的石质山造林。先将土质较好的土壤加水和成泥浆,装入可降解的塑料袋,然后将苗木放入塑料袋中进行栽植,栽植前要将塑料袋底部扎几个眼,栽入后直接填土踩实。[5]
3.11草炭土套袋造林法
这种方法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复合营养袋泥浆造林法,不过塑料袋中装的是草炭土。在具体操作中,先将装有草炭土的塑料袋放入树坑内,然后将苗木栽在草炭土中,浇水填土踩实。
3.12小坑靠壁造林法
该造林法由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发明。主要应用于樟子松、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种造林上。在造林时,一般横山刨坑,树坑大小保持长20~30cm,宽6~10cm,深度在18~25cm,注意要使树坑两侧内壁保持垂直,将蘸浆后的苗木紧贴在坑中间的垂直壁上,阴坡靠上壁,阳坡靠下壁,然后填半坑土踩实浇水,再填满土踩实。该造林法的目的是通过使苗木紧贴坑壁,从而创造遮阴条件,减少蒸腾,来提高造林成活率。
[1] 王景学,王世忠,张丽霞.辽西地区荒山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8(5):127-128
[2] 苏振海.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与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4(6):61-62
[3] 刘颖,邓丽琴.从根系特点分析辽西地区树种的抗旱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171-176
[4] 甄长龙.浅析容器苗造林技术要点[J].河北农机,2013(4):72-73
[5] 刘晓艳.辽西北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J].北京农业,2011(33):128
1005-5215(2016)05-0100-02
2016-02-24
史凯航(1986-),男,辽宁黑山人,研究生,工程师,现从事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与研究工作.
S728
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