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英语教学中“越位”与“缺位”现象的思考

2016-04-16夏莉莉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3期
关键词:越位句型课件

夏莉莉

在两次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下同)五(上)Unit 7 At weekends一课读后活动的某一环节,我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案例1】“有为”→“无为”

布置任务:请同桌相互聊聊自己和家人的周末,课件呈现对话框架:

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致不高,创编的对话也基本上雷同:

S1:Whatdoyoudoat weekends?

S2:I often...Sometimes I...

S1: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at weekends?

S2:He/She often...Sometimes he/she...

【案例2】“无为”→“有为”

布置任务:请同桌互相聊聊自己和家人的周末。

课件不呈现任何框架,仅提示学生可参照黑板板书(板书中有文中所有的问句),可参照书本,句子编得越多越好。

学生编的对话精彩纷呈,仅举一例如下:

S1:Hello,Amy.What day is it today?

S2:Hi,Jack.It’s Friday.

S1:Oh,tomorrow is weekend.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S2:Iplay the piano at home.

S1:Do you do itevery Saturday and Sunday?

S2:No.Sometimes I play table tennis.How about you?

S1:I often go swimming.Sometimes I have BBQ with my parents.Sometimes I do housework.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at weekends?

S2:She often surfs the Internet.Sometimes she does housework.Sometimes she has BBQ with my father.Shall we have BBQ together next time?

S1:Good idea!

两次教学中我布置的任务是一样的,却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案例1时,我担心学生无从下手去编对话,就利用重点句型给学生搭好框架。学生勉强说出了我想让他们说的,语言交际也基本在我预设的框架之中,没有“惊险”,但也没有“精彩”。在设计案例2时,考虑到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真实性,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力等等,我尝试“无为而教”,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事实证明,我的“无为”成就了学生的“有为”。

反观我们的课堂,案例1的设计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了自己好教而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教师在“教”中“越位”,学生在“学”中“缺位”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形态亟待得到我们的审视与重构。

一、显“目标”之位,明确行为方向

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之一为:“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钟启泉,2001)以往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通常只是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存在于教案上,而不是作为一种准则指引教学,更不是作为一种标准评价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在课前不清楚本节课的目标,甚至在课后也毫不知情。对于自己“为何要学”、“学了什么”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被动状态。让教学目标从“幕后”走入“幕前”,这看似简单的转变,给学生带来的却是学习意向的明晰和主体地位的凸显。

可以尝试让行为的主体来制订计划。例如教学四(下)Unit 5 Seasons一课,我引导学生尝试为自己制订学习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Unit 5 The seasons

教学目标

1援能在对话中理解并初步运用新词:season,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go boating,fly kites,go swimming,eat ice creams,have picnics,go climbing,make snowmen,go skating;能理解并初步运用句子:In...,it is...

2援能正确地理解对话内容,流利、优美地朗读课文。

3援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尝试创作新的小诗。

学生制订了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举两例如下:

Unit 5 The seasons

学习目标

1.学会单词:season,autumn,winter,warm,cool,go boating,eat ice creams,have picnics,go climbing,make snowmen,go skating

2.学会句子:In...,it is...

3.会流利地朗读小诗。

Alex

Unit 5 The seasons

学习目标

1援学会单词:season,autumn,warm,have picnics,go climbing,make snowmen

2援会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3援会编新的小诗。

Cindy

对比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后可以看出,学生的起点非零,而且起点不一,学习需求也不同。Alex关于学习单词和句子的目标与我预设的比较接近,他关注较多的是基础知识,而对学习本节课后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而Cindy显然对本课的单词、句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也能给自己提出能力锻炼方面的要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比、筛选来补充自己的目标,个性化地选择学习的方向,整个学习过程也可积极地循着目标行进。

二、启“愤悱”之情,驱动认知内需

在教师的“精心包办”下,学生的求知过程可能“一帆风顺”,故而无“愤悱”之情,即无主动求解之愿。逆推过去,若生“愤悱”之情,则学生有主动求解之愿。因此启动学生“愤悱”之情,可以激发其认知内驱力。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设置“障碍”或“不协调”,令学生产生“愤悱”之情,可激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其去寻找协调的途径。

1.留悬念。

悬念,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急于求知问究的心理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教学目标,拟出思考性的问题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

(1)激活学生好奇心

在绘本阅读课“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中,教师从一个快速反应的词语归类游戏,引出书中主人公——小毛毛虫,接着出示了精美的图书封面。学生满怀期待等教师揭示书名,教师却给学生抛了一个问题——给图书取名:The very ______caterpillar.随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优美的图画故事,学生正享受其中时,教师读到一半突然停止,让学生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Guess!What happened?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当学生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将出示完整的课题时,教师却将关键部分空缺。学生的好奇心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为了将课题补充完整,他们根据图片,结合经验与想象,开启思维,大胆猜想。同时教师充分抓住了时机,在故事高潮部分戛然而止、激流勇退,把“弄潮”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了学生。

(2)激发学生探究欲

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一课中学生学习八个表示职业的单词:a cook,a doctor,a policeman,a driver,a farmer,a nurse,a policewoman,a nurse,a worker以及对职业的具体描述。课前,我设计了一个“先学单”,即一张“2035年应聘求职会”的邀请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并做个人简介:I want to be a...,I can...很多学生想要做的职业是课文以外的,无法用英语表达,于是我及时“解惑”: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或通过询问父母等方式来查找资源。

语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学知识必定要与生活实际衔接起来。当学生明显感到所学不够所用、欲说不能、欲罢不忍时,就会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设疑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

(1)设于模糊与清晰之间

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中重点学习“There be”句型的单复数形式。教学“There be”句型的“就近原则”时,我这样导学:设计活动“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步骤一:课件聚焦教室内的一块黑板后图片消失。学生立即抢答:There’sa blackboard.随后同法分别只聚焦教室内一样物品,学生用“There is...”句型抢答。

步骤二:课件聚焦图书馆的一些书后图片消失。学生抢答:There are some books.再聚焦几次复数物品,学生用“There are...”句型抢答。

步骤三:课件聚焦音乐教室内一架钢琴后图片消失。学生抢答:There’s a piano.随后课件展开全图:一架钢琴和几本音乐书。描述时,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有的直接在原句后添上

some books 寅There’s a piano and some books.有的则认为是:Thereareapianoandsome books.

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中,迫切想要知道正确的描述,此时即为亮出“就近原则”的最佳时机。此活动的“疑”是建立在学生的惯性思维和语法点较模糊的基础之上的。当学生由原本的清晰状态陷入模糊状态时,就会急需重新寻找清晰的状态,此时对他们来说,“求知”就是重回清晰状态的最佳路径。

(2)设于经验与文本之间

教学五(上)Unit 6 My efriend一课,在进入文本前,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根据经验预测询问Wang Bing的网友Peter的信息。一般都是先铺垫第三人的信息,如以教师的朋友为例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常常都是照着教师搭好的对话框架,机械地迁移询问文中Peter的信息。这一过程几乎没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本课我让学生先说自己的信息,如:I’m eleven years old.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I like Music...然后根据自己的信息来预测询问Peter的信息:How old is he?Does h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Does he like Music?...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也有话可问,由于经历不同,问出来的问题也自然比机械迁移丰富得多。

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经验来建构新知。把“疑”停留在学生的经验与文本之间,让他们带着经验走进文本,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相关信息。这也实现了读者与作者间的意义对话,引起了读者与作者思维上的共振。

三、造“留白”之境,促进自主发展

“留白”,是绘画中虚实相映,“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放手”,为学生营造一种教学相映,“无师时皆有所得”的“留白”意境,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课堂是自由生长、自在发展的主阵地;是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的“生命场”。

1.以学定教,捕捉学情。

以四(下)Unit 5 Seasons一课为例,教学前我让学生先在家中自己学习,完成“先学单”。

课上学生做小老师教读新学的单词,并分享所使用的学习策略。

T:How do you learn the new words?

S1:I learn“boat”by“coat”.(自己试着寻找相近的字母组合,推测发音)

S2:I understand“go climbing”by Picture 3.(尝试运用教师平时渗透的策略。)

在教学新单词时,也有教师会选择使用旧单词迁移的方式学习单词的发音,用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图片的方式来猜测词义。这样的方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渗透的层面,学生只是单向地被动接受,这样的策略始终是“别人的策略”。应当向学生展示更丰富的策略供其选择或借鉴,并提供分享、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为自己提供了有价值的策略而感到自豪,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只有让学生先学,教师及时捕捉学习进程中的学情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导学。也只有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的“共同体”时,和谐灵动的课堂才能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生共鸣。

2.回逆再构,展开学程。

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为理解和运用“First,Next,Then,Finally”。一位教师没有直接出示“Tip”来告知学生:要想说话有逻辑需要用到“First,Next,Then,Finally”,而是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体验说话有逻辑的重要性。

设置情境:Mike打电话给爷爷奶奶汇报如何过圣诞节。教师故意设计成Mike汇报时语无伦次。Mike:We buy a Christmas tree,some presents.I put some pretty things on the tree.Oh stocking,I puta stocking on mybed.Turkey,turkey,I eat a turkey.Pudding,pudding Christmas pudding.请学生思考:如何帮助Mike把话说清楚,学生自然想到了第一课时感知过的表示顺序的词“First,Next,Then,Finally”。

教师不仅改变了重结论、轻过程、“走捷径式”的教学,还原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还强调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新知的习得经历了“体验——感知——辨析——抽象”的认知过程。这种过程的展开,正体现了克拉夫基所强调的那种“回逆再构”的教学原则。

3.不教而教,增长学力。

仍以四(下)Unit 5 Seasons一课为例。阅读完文本后,我补充了一个关于季节的绘本微视频。我放手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合作学习,学生人手一台,一人播放微视频。另一人查找资料,两人合作解决生词。这里的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需要。如果各学各的,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查资料切换起来会很麻烦。而现在用一个人的平板电脑播放视频,另一个人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资料,真正做到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互惠互利。教师只是静静等待学生践行课中教师所渗透的生词学习策略,学生的学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教师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以后可以不用“教”,教师的作用要不断地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后学生完全会独立学习了,教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猜你喜欢

越位句型课件
典型句型大聚会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2011~2012赛季中超联赛山东鲁能越位特征研究分析
对足球反越位战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