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枪博弈论

2016-04-16方柏林

读者·原创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枪支奥巴马武器

文_方柏林



控枪博弈论

文_方柏林

奥巴马在任期结束前,一反“跛鸭”总统的常态,在特赦非法移民、与伊朗达成核协议、与古巴建交等方面都有强力作为。控枪也是他的理想,可是据《大西洋月刊》的描述,在奥巴马当政期间,美国居民枪支的拥有率不降反升。奥巴马每次呼吁控枪时,人们就好像听到“副食品又要涨价了”的街道老太一样,赶紧囤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一度控制参众两院,占尽立法控枪的有利条件,最终却一无所获。

互联网上有个很受关注的对比图,一边是可以合法拥有的各种枪支,另一边是不能合法消费的法国奶酪。我也常感到这种反差:带个火腿去美国就会被没收,还差点儿被罚款,可是枪支,在小区的旧货销售点上都可以随便买到。

为什么控枪这么难?我认为有三大原因:政治、游说和民意。不过,这三个词的指向都应该是“利益”。

枪支制造商和美国枪支协会出于经济利益,频频游说国会,使得相关立法往往不了了之;奥巴马不需要再去竞选,但其他政客害怕自己的政治前途被控枪搞砸,在这个话题上往往如履薄冰——支持拥枪的选民实在太多,得罪不起;即便能够推动宪法修改,或通过相关控枪法律,但能否被多数州批准,也还是个问题,很少有政客愿意在这方面用光自己的政治筹码。

政客的担忧和游说的活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民意。滥杀事件频发,为什么拥枪还有大批支持者?这才是耐人寻味的问题。我发现美国民间的说法大多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题。

护宪论:要防的是政府,而非枪支

拥枪派常引用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为确保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良好规范下的民兵之存在是必需的。人民拥有、携带枪支的权利不可侵犯。”该修正案于1791年12月15日被批准生效。200多年来,枪支的拥有权一直被视作防止政府欺压群众的保障手段。

此说法貌似有理,但现在不是1791年。时移世易,政府和民间的战斗力不再势均力敌。政府拥有的武器已经不是一般平民可以挑战的,而民间拥枪阻止政府干坏事的例子没怎么看到,妨碍正当执行公务的例子倒是真有。

内华达州牧民班迪曾与执法的政府机构对峙,当时有不少人携带武器声援。最终,事件在当地警长的斡旋下和平解决。但经调查后发现,此事实际上是班迪私占公用土地,暴力妨碍执法,对于其他守法牧民非常不公。而民间拥枪也造成了各种关系紧张,比如警察执法的时候,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枪,这也容易造成执法中的矛盾升级,甚至擦枪走火。

滑坡论:有初一就有十五

拥枪派常用一种逻辑上的“滑坡论”,即一种行动,比如对枪支的限制,会导致类似的其他行动。人们担心,一旦拥枪权被剥夺,渐渐地会有其他权利遭到侵犯。老百姓享受的各种自由,最终会被政府一一夺去。

这种理论未必有实际的依据。今日控制枪支,未必会发展成明日控制大家使用鱼竿或手机,不同事物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比如在其他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控枪并未导致国民其他自由的丧失。

自卫论:控枪防君子不防小人

拥枪派担忧坏人总是可以通过地下渠道弄到枪,所以普通人拥有枪,对犯罪分子才有威慑作用。拥枪派常列举各种“大数据”来证明控枪并不能降低犯罪率。比如芝加哥控枪极为严格,暴力犯罪率反而居高不下。

这个说法貌似正确,但常被人们遗忘的另外一个事实是,人们买来用于保护家人的枪支,却常会对家人造成伤害。我在俄克拉荷马州期间,所在学区就有小孩拿父母的枪在家自杀的案例。我现在所在的得克萨斯州,也是拥枪人士占绝大多数的州。2015年9月,一名19岁青年拿枪自拍玩,结果枪意外走火,导致该青年丧命。至于家庭之间、邻居之间,由于小小矛盾就开枪杀人或自杀的例子,隔几天就能从媒体上看到。如果持枪被有效控制,人遇到矛盾就会稍微忍一下,过了情绪激动的那阵子,再来平心静气解决问题,也不至于发生很多悲剧。

治本论: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

很多美国人认为造成危险的不是武器,而是人的教育和心灵出了问题。在美国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发生的2012年,在河南光山县,歹徒持刀砍伤22名小学生;2010年4月29日,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歹徒砍伤32人。这些事件常被支持控枪者用来说明武器不是根本问题,控制武器只是“治标”,解决人的问题才是“治本”。即便是有控枪的诉求,在具体执行中,也往往只是强化个人背景排查,将有精神疾病记录的人列入不可购枪的名单。但即使只是这样的要求,也难以真正落实。

其实,治标也是治本的一个重要部分。“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这一套说法的荒谬之处,乃是忽略了犯罪成因中的条件因素。如果只有犯罪环境、犯罪动机,没有条件,犯罪行为会大为减少。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获取枪支困难,或是只能使用其他武器,杀伤力也会小很多。但如果武器随处可见,后果就难说了。如果武器真的是中立的,应该在人的思想、教育上做文章,那么何苦要去控制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

控枪和反控枪的争论,关系到美国人对于宪法、权利、安全、自由、党派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量,这将是一场持久战。此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永久地影响美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枪支奥巴马武器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