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款PC平板电脑专题测试 3种形态的不同商用契机
2016-04-15
随着2010年1月苹果发布iPad,用户在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多出个产品类型的选择。平板电脑本身凭借超高便携性、有利于阅读/娱乐的屏幕尺寸、丰富App应用等优势引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随后这个行业就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
在经历了几年良好开局后,平板电脑的同质化、同价化现象日趋严重,各大厂商更渴望发力在商业领域,但显然平板电脑似乎没有足够吸引力。
与消费用户相比,商业用户更关心的是平板电脑如何与成熟商业化系统所兼容、如何处理核心数据。因为在消费级平板电脑上仅依靠网络实现的数据交换、传递的工作过于基础。就比如在一些餐厅我们也看到iPad被用于浏览菜谱、点菜,但实质上这只是一种客户需求菜品数据与餐厅后厨的数据交换,并且是要依赖网络覆盖。同时,这种所谓的应用需求还需要专门App支撑,面对iOS这类不开源的系统,一次开发的成本贵不提,还无法与其他应用兼容。
苹果iPad产品线在2015年总出货量比2014年下降10.1%。同时iPad销量已经连续下跌8个季度,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25%。曾经炙手可热的iPad在创新乏力+市场饱和度不断提升的作用下,已经出现销售疲软的状态,改变市场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于是,2015年10月苹果取消了iPad Air 3发布计划,仅推出了大屏幕的iPad Pro。或许苹果是想通过提升性能、屏幕尺寸的方式试图将iPad Pro融入到商业领域用途场景,但市场反馈是受限专业应用数量、质量的局限,单纯在硬件上做文章是难敲开商业市场大门的。
iPad受限于iOS系统的封闭状态,以及创新性缺失。另一大更开源的Andriod系统平板电脑能否解决商业用户的诉求呢?安全性,这个一直被大家诟病的隐患是Andriod平板电脑的最大敌人,也因此Andriod平板电脑是无法轻松进入需要更高级别安全指数保障的商务领域。那谁又能担当起平板电脑商业用途发展这项重任呢?
想成功不可缺少商务基因
相对iOS、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一直有商业安全解决方案的Windows系统 + x86架构脱颖而出。其实英特尔早就开始布局新形态PC产品来刺激市场增大销售量,从变形本开始,能变身为平板状的产品并不少见,但复杂的机械结构令其比传统笔记本电脑更重,便携性无从体现;这一点对于已经习惯移动办公的用户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强调便携就要控制机身厚度,自然就不得不一再降低处理器发热量。按照此逻辑,起初大家很看好Atom平台,但除了机身轻薄需要考虑外,整机性能是Atom平台的短板,因此这类产品多集中在8英寸屏幕的平板,功能以阅读/娱乐为主;如果照顾到整机性能层面,英特尔移动级Core i系列处理器就显得很亮眼,怎奈考虑到发热量等因素,此类产品机身多属于12英寸屏幕且更倾向于笔记本电脑的产品理念。
经过上面的分析,无论是Atom x还是Core i处理器在性能、功耗两者上是不能权衡到位的。还好英特尔笃定平板电脑或者说是大屏移动终端是下一个PC发力点,于是介于Core i与Atom x处理器之间的产品诞生了,它就是Core m。虽然在消费领域很多用户看到如此的芯片配置就会嗤之以鼻,但在更注重功能化需求、系统兼容性以及应用诉求的商用市场就不一样了。
从上表数据可分析出,Core m硬件平台最大的好处是令600g~700g重量、10英寸屏幕以上基于x86架构的平板电脑更易量产,同时弥补了基于Atom的8英寸级别产品和12英寸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市场空白。
提到基于Core m处理器的PC产品,我们不得不提到苹果在2015年3月推出的12英寸新MacBook,它的上市可谓是在赞扬与质疑之声诞生,抛开外观设计上的诟病,最多被人提及的是Core m处理器不符合大多数以办公为主的用户的诉求。也因此权威预测公司仅给出了45万台的全球出货量(2015年iPad mini产品线的全球出货量是2 000万台)的预测;显然这是新MacBook华丽登场后迅速走入销声匿迹的境地。
有苹果MacBook做前车之鉴,基于Core m处理器的商务平板电脑想要少走弯路还要考虑以下方面:1,明确商务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与消费级市场相比商业领域更看重的是产品在某一项上的特长,也可称之为可深度定制化的能力。2、Core m 商务平板电脑带来的价值在何处。仅600g的机身、“Wintel”组合带来的商务特性、多场景化应用、长续航等都让无纸化办公、数据及时分享、可远程管理、信息安全可靠性变得简单。3、顺势而为。不得不说好产品还需恰当的推广时机,因此如果能借势发力,那么事先把利用商务平板电脑轻办公理念炒热并赋予较好的解决方案及案例分享,联合多厂商共同将盘子做大,这些都是良好市场销量的必要铺垫。
从处理器选取到如何组建商务平板电脑的雏形,待我们分析清楚后,再来一起了解一下现阶段通用市场中平板电脑的现状。
3类平板电脑形态的物理数据对比
从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只有联想和华为在增长,而市场份额上苹果也只有不到25%的比重,可见这个领域的传统PC厂商多数是处于创新乏力从而徘徊不前的状态,反观华为等新晋厂商的杀入,更呈现出新生牛犊的冲劲。
1、主流平板电脑按照形态来划分可有3类:
可附加柔性键盘的平板电脑 相对纯粹的平板电脑而言,无论是增加机身上的支架还是选配柔性键盘,都是为了把双手解放出来,实现更为复杂的办公输入等需求。代表产品:惠普ElitePad 1000、微软Surface系列、华为MateBook。
可翻转屏式二合一产品 其实这类产品更倾向于传统笔记本电脑形态,只是在机身与屏幕的连接上有差异,翻转后更适合多场景使用。代表产品:惠普Spectre 360、联想Yoga 4 Pro。
稍有关注这三类平板电脑的朋友会发现,除了来自传统PC厂商深耕打造“Wintel”形态下的Core m平板电脑外,以微软为代表的主攻办公人群定位的Surface产品也是市场上的佼佼者。此外2015年底以三星、华为等移动通讯厂商也涉足该领域,虽仍属PC界新兴企业但也学的有模有样,还加入了很多通讯行业的经典元素丰富该产品线。
插拔式二合一产品 相对附加柔性键盘的平板电脑,可插拔式二合一产品就更倾向于重性能、端口丰富化以及长续航因素的考虑。代表产品:微软Surface Book。
2、从外形参数、特点、定位上解读3类形态平板电脑
从市场上主流Windows平板电脑的参数对比总结后,我们发现上述3类平板电脑大致存在如下布局:
平板电脑:屏幕:8~10英寸,重量:600g~800g,价位:6000~8000元(裸机不选配键盘),定位:注重便携性的偏娱乐/阅读功能诉求为主的人群和商务应用系统集成度很高的用户群。
纯平板的产品市场中很多,但也是分低端和高端的。低端产品相信大家也有所了解,偏重娱乐性为主。高端市场我们以惠普ElitePad 1000为例,10.1英寸屏幕,680g机身,定位超便携商务解决方案的它,除了硬件性能可灵活选配外,更是最有机会集成其他行业系统的模块,比如零售终端业、医疗业等。此外从ElitePad 1000上看集成通讯LTE模块,让移动商务终端特质更明显。同时在满足商务需求方面,它更在数据安全性、抵御病毒威胁上有着一套成熟的技术支撑,比如HP BIOSProtection应用就意在增强了防止病毒攻击 BIOS,旨在帮助防止数据丢失和缩短停机时间。
可插拔式二合一产品:屏幕:10~12英寸,重量:700g~1200g, 价位:9000~12000元,定位:频繁的二合一使用模式且对性能有需求的用户。预留各类商务需求模块、端口扩展性强。
可插拨式二合一产品,之前大家常见的是小尺寸(8~10英寸)机型,比如宏碁Aspire Swith 10E,但受复杂的机械结构影响令其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平板电脑模式下的性能一般、续航时间短、机身接口少等因素,都令其丧失市场竞争力。微软的Surface Book上的成功,是将高性能处理器乃至独立显示卡移植到了底座部分,并且改进了屏幕尺寸到14英寸,但纯平板模式下的续航能力、端口可扩展性以及售价(国内高配版超过15 000元)仍然是硬伤。
不过,微软看重的是办公人群用户,对于商务用户或者是商务契机的寻求来讲,机身应该预留商务用户看重的各类模块,诸如指纹识别、LTE通讯以及内置硬件是否支持远程管理、数据主动防护功能等。比如惠普Elite x2 1012产品,采用了支持英特尔vPro技术处理器、内置指纹识别且可定制支持LTE模块机型以及各种可选配件。虽然它不完全属于可插拔机型,但属于介于纯平板电脑与可插拔二合一产品间的商务领域优化选择产品。
可翻转式二合一产品:屏幕:12~13英寸,重量:1200g~1500g,价位:6000~8000元,定位:更加依赖键盘的输入方式,同时对于机身端口扩展性也是刚性需求,平板电脑模式偶尔会用到。
在这个产品领域也是相当丰富且价格涵盖宽广的,特别是传统PC厂商最容易进入该产品线,比如联想Yoga 4 Pro 、惠普Spectre 360、ThinkPad X1 Yoga等。也因此市场定位划分为注重高效办公突出生产力为主的需求与主打全功能商务特质的需求。但无论何种需求,都更倾向于桌面级用户的体验,因此硬件性能、扩展性、可选模块组建等按需索取最理性。
在做上述数据统计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单纯定位8英寸搭载Windows系统+英特尔平台的平板电脑市面上已经很少。因为该尺寸平板电脑市场已经被大屏智能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所蚕食,失去了办公性能的天然优势,也就失去了关注度。
理清楚这3类平板电脑的物理特性后,究竟适合谁相信大家心里也有数。假如一位朋友经常商务出差(注重便携性与数据安全性)又有随时制作PPT(键盘输入的需求)、多重数据介质间接驳(端口需求度高)需求,同时预算还算充裕(10 000元左右)。此时,我们就推荐他购买惠普Elite x2 1012这类的二合一产品。不过也需注意的是,虽然可插拔二合一产品以便携性著称,但如果算上键盘底座后重量也有1.2kg~1.5kg之多,因此再加之各种转接头、电源线缆,总体下来也有2kg左右。
3. 端口与扩展性上如何权衡
评价一款平板电脑的端口丰富度与高扩展性是与机身轻薄参数分不开的,也就不难理解在8~10英寸机身的单纯平板电脑上所预留的端口最少的现状。当然聪明的厂商不会让用户感觉到产品的不完美,因此机身底座、扩展坞等配件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只不过如果再加上扩展坞+电源的重量后,单纯的平板电脑也与传统轻薄笔记本电脑在重量上相差无几,相信这也是重度生产力用户出差时最头疼的抉择。
说到单纯平板电脑的扩展性是弱项后,也想多说一句可插拔式二合一产品的两难境地,为了平板部分的轻薄将所有端口都安排在可插拔底座的做法不能说是最佳设计,但毕竟也留出一个USB端口(哪怕是USB Type-C也好),让用户的闪存盘有地方连接。
3大类型平板电脑适合谁
除了了解商业用户对于平板电脑有着怎样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根据上述内容分析出3种形态平板电脑究竟适合哪类用户。
纯平板电脑
依托其600g左右机身重量的优势+够一般应用的硬件性能+相比较更出色的续航时间+更适合客户针对某一功能深度定制化特点,是原始数据采集、分享以及单一功能化处理的最佳手持终端设备雏形。此外凭借成本优势,也是诸如金融、教育、医疗乃至制造行业人员作为内容展示、信息采集、信息分享、数据简单处理的工具。
可插拔二合一平板电脑
虽然在3种形态平板电脑中这个系列是售价最高的,但最多创新设计、最前沿的使用模式以及最完备的二合一解决方案都是它的强项。多处于12英寸屏幕的它可以让注重办公需求一族有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同时兼顾到纯平板电脑的便捷与灵活,只要再在平板电脑机身接口、续航能力上多花些设计心思,这类产品一定是偏生产力又看重灵活便携使用模式的中高层商务客户最满意的产品。
可翻转二合一平板电脑
从产品线上来讲这个系列是最丰富的,且在价格覆盖上也是最广泛的。由于这一系列产品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形态最接近,它更适合重度办公人群对于键盘的依赖度很高同时对于终端产品的便携性、定制需求度不高的商业用户。SOHO一族、小型工作室、专业领域创业团队都是最好的目标客户。
未来3大类型平板电脑谁最有机会
根据相关调研公司报告指出,近两年来商业科技的支出占企业战略投入的比重已经从10%上升到16%。可见潜在的商用市场是巨大的,也是PC厂商跳出消费红海的好契机。既然前途很光明,那究竟是平板电脑、可插拔二合一产品还是可翻转二合一产品更有机会呢?
经过分析,CHIP认为平板电脑凭借其机身便携性的天然优势+低硬件成本,让专一型商务集成应用系统、模块更有灵活的呈现形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商业科技等项目越来越被政府、企业认可,最基础的数据采集、查阅、分析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商务用途的平板电脑竞争,已经演变为硬件性能—集成模块—扩展能力—整体解决方案上,不难想象,日后的一套完备的商务解决方案要远高于商务平板电脑本身。也相信这才是PC厂商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为何不是可插拔二合一产品呢?主要考虑到这条产品线本身属于窄众定位,且无论是硬件成本还是维护成本都很高。既然已经依赖底座的键盘,用户自然更看重机身屏幕尺寸,但如果像Surface Book这类14英寸主流性能机型定位,价格也动辄12 000元以上,并非是重应用、轻性能、讲灵活的商务用户所希望看到的。
再来谈下可翻转的二合一产品,首先产品定位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相当模糊,因此商务用户几乎看不到差异化。其次从灵活定制化程度上讲,这类产品是最低的。可翻转的二合一产品相对传统笔记本电脑,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偶尔充当平板电脑使用模式,但仅在形式上的改观有多少商务用户愿意买单呢?
也谈可选附件的商业用户价值
与传统笔记本电脑不同的是,上述3种形态平板电脑产品是在移动应用模式上有了改变,也就是人机互动/输入层面的改变,比如更大尺寸的设备倾向于精确信息的输入,因此键盘是必不可少的配件,但便携设备更倾向于操控信息的表达,因此触控、手写笔传递就能将用户意愿或直接或图示化地展示。我们也看到诸如NFC、指纹功能也由通讯行业佼佼者带入到平板电脑产品中,让多场景交互通讯、提高移动设备安全性等功能来丰富移动设备。
可见,随着通讯类厂商逐渐进入平板电脑行业,也将智能手机产品上较为成熟的NFC功能加入到平板电脑中来。也更加符合商业用户对于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诉求,最简单的应用就是解除门禁,此外众多医疗、制造业用户在点对点分享数据、接触式信息浏览上,采用NFC近场无线通信功能后是多么方便。不过NFC功能如果添加到机身尺寸更大的设备(12英寸以上)上,就显得便携性不足问题突出从而略尬尴了。
对于指纹识别,在前几年可是商务PC的标配功能,除了可插拔二合一平板、可翻转二合一平板电脑自身延续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商务基因外,主流PC厂商推出的平板电脑已经忽略了这个配置,多数转换为基于Intel RealSense 3D摄像头以及Win Hello功能。但随着诸如华为、三星这样以通讯行业起家的企业在推出的平板电脑上还是愿意加入该功能,或许这就是要表明自身差异化的存在理由。
对于触控笔,上述3类设备都有配置,但触控笔在硬件参数上、功能上、特色上也是有差异化的,就比如华为MateBook产品的触控笔融入了PPT翻页及激光笔功能,这些让商务人士在演示文档的时候不仅简化了所必备的设备数量而且更得心应手。虽然触控笔重要,但有些主打性价比的机型就将触控笔变为选配而且如何安放下这支笔也是问题,或是在机身结构留有相应空间或者附加设计有笔套,但这些都会增加平板电脑整体重量。
LTE,准4G网络制式。简单来看就是可实现100Mb/s的数据下载能力以提高接入互联网速度,同时信号更加稳定。虽然这个模块目前只在纯平板电脑端有所添加,但对于商业用户来讲是个未来趋势,商业应用移动化的基础除了设备体积外、网络速度也是相当关键的。
平板电脑的商业用途潜力无限
看过上述种种分析、评述后,让我们来理顺下现如今平板电脑的产品演进路线。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条线是传统PC厂商(以联想、惠普为代表)从擅长的笔记本电脑开始—设计出可翻转式笔记本电脑—基于Atom处理器的超薄机身平板—基于Core m处理器的便携+性能均衡平板。另一条线是新兴通讯行业厂商(以三星、华为为代表)从成熟的智能手机到多系统的平板电脑产品。此外,微软以主打办公理念为主推出了Surface系列二合一平板电脑产品也为这个大行业起到了创新设计理念的作用。
不难看出,传统笔记本电脑厂商所推出的平板电脑产品更侧重外观、性能、安全性,整机集成度较高。而新兴企业凭借多年通讯行业的经验,考虑更多的是智能性、移动便携性以及附加配件价值上,且在平板电脑的功能性上想要全包含。
对于商务用户而言,目前上述两大类厂商都没有提供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正因此谁都有机会。但后续的产品一定要围绕可实现深度定制化这点展开设计思路,涉及外观、性能、端口、应用App的植入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别于消费级平板电脑。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轻薄便携是平板电脑一大特性,但也正因此让平板电脑的可修复性变差,不仅是外观上的可修复性,还有一些数据层面的就比如低成本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都是焊接在主板上。因此如果一台商务核心平板电脑出现意外损坏后,如何能第一时间进行数据交换呢?相信此刻各类厂商一直在提的云服务、远端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就有了用武之地。
此外,我们还得知戴尔发布了Latitude 11 5000以及Latitude 12 7000系列商务二合一平板电脑新品。可见2016年商务平板电脑领域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除了做好产品本身外,各大厂商更应该抓住潜在巨大机遇的商务领域才能摆脱消费级红海的竞争,从而进入一片自由的蓝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