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城堡
2016-04-15杨冬梅
杨冬梅
对于读书,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可见,一个人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的人生颇有益处。假如一个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里,能在内心深处开辟一片净土养育阅读情怀的种子,他定是清醒且幸福的人。
而阅读对学生尤其重要,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而在高考语文考纲中明确指出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足见高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答题求分的能力而更多的是与阅读相关的能力,况且学生能保持阅读,不仅能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一份轻松一份自在,而且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不仅是语文科目的学习,拥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比较轻松。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曾在书中提到:“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当然让学生爱上阅读的益处不仅于此,阅读应该是父母老师送给学生一生最珍贵的礼物。但是学生生活在考试与分数的水深火热中,想要走入阅读的清潭里总是畏手畏脚,不敢轻松大胆的去享受,深怕一会儿的阅读就错过啃题练习的宝贵光阴。其实,学校和老师们也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在考试的重压下,老师们只能放下为阅读振臂高呼的双手,为学生捧去一本又一本的习题。即使学校也专门开设了阅读课,老师们也心甘情愿的让这堂课变为学生完成练习的自习课。越来越多的学生视与高考无关的书籍为洪水猛兽,视阅读为玩物丧志。面对此种现象,明理的老师们痛心疾首也无可奈何。然而,让学生爱上大胆阅读也并不是只能无能为力或者说只能袖手旁观。
一、信其道,学其道
要让学生走上阅读的道,首先要让学生相信阅读这条道路能为他们的人生带去的不仅是一堆沉睡的文字而是一个鲜活的精神世界。而这种“相信”必定是老师给予学生的。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以身示范,多在课堂或生活中向学生浸润阅读的魔力。比如,当我们在课堂上讲讲作家与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学生借书,看完之后写上一篇读后感与学生分享。我相信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还获得了阅读给予的自豪感,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让阅读课只是阅读课
开展阅读课只能是语文老师来完成,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愿意,肯定能在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学习阅读。当然,如果一个学期的阅读课都是学生自己阅读,而没有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很快就丧失阅读的动力。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些巧妙的安排,比如让学生上完阅读课后写写感悟或分享下触动心灵的句子。让学生写读后感老师不能强行要求字数,也不能凭字数来论阅读英雄。老师应做到不经意的表扬平时阅读能力不佳的学生。比起这种传统的方式,我更欣赏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的做法。她让学生上完一节阅读课后,下一节阅读课的时候就一起分享阅读感悟。别担心没人发言或者一节课学生看完书。只要老师有决心与恒心,你的学生总有办法在两节阅读课之间的一个周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的。
三、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也有好坏之分。好的阅读帮助学生提升思考与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坏的阅读很有可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之后,老师应做好引导。特别在这个网络泛滥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接触到一些不良书籍,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也应适当的限制学生的阅读对象的范围。上阅读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图书馆自由的选择书籍,学生在图书馆选择的书籍可以是文学类也可以是百科类,老师可不做特别限制。
阅读对于教育是一座能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城堡,这座城堡绝不仅是一个或几个老师单凭三招两式就能构建的,它需要所有教师甚至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构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