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马观“华”

2016-04-15王高岩

新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纪念碑大厦二战

王高岩

市容风貌,绿色之城美丽之都

华盛顿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蛮之地,人烟稀少。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在纽约召开第一届国会时,建都何地成为争吵最激烈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南北两方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一时间争论不休,最后总统华盛顿建议将首都建在南北方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获得双方认可,这才平息了争论。随后经过联邦政府研究,决定聘请参加过独立战争的法国工程师皮埃尔·朗方主持总体规划与设计。岂料工程还未完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翌年新都建成,为了纪念他,特地命名为华盛顿。

漫步华盛顿街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交通顺畅,没有一些大都市那种拥堵的情景,这或许是因为它虽是一个近4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却只有区区60多万人口的缘故。边行走边观赏,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郁郁葱葱,花团锦簇,不仅白宫、国会大厦这样的权力中心周边装扮的像小花园一样,许多高楼大厦及民居、公寓、别墅的楼前屋旁,也都因地制宜铺着绿油油的草坪,它们宛如一块块铺陈在大地上的绿地毯,为城市增添了一抹华丽的色彩。很多面积大一些的草坪中,还装点着赏心悦目的花卉小品,郁金香、薰衣草等色泽艳丽的鲜花,争奇斗艳,花丛中不时有勤劳的蜜蜂和美丽的蝴蝶在穿行翻飞,花蕊在它们的踩踏下,发出阵阵清香,不少路过的游客闻香留步,细细品味着这迷人的美景。

城中的波托马克河是流经华盛顿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一路穿山越谷飞流而下,到了华盛顿,仿佛长途奔驰累了的骏马,渐渐放缓了脚步,沿城慢慢流淌而过。站立波托马克河边,举目观望,近处河水轻轻拍打着河堤,发出阵阵叭叭声,好似在为一首悦耳的音乐击打节拍,溅起的水花,像一粒粒断了线的珍珠,四处飞散,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河边一些水鸟无忧无虑的游弋着、嬉戏着,神态悠然,根本不怕人,显然这是当地人与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长期和睦共处的结果。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造型各异、涂着不同颜色的游艇穿梭往来,每条艇尾都拖着一条如洁白哈达般的航迹,激起的三角形涟漪,成为河面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沿着河边缓步而行,我发现,临河的步道每隔一段便有一排供人们休息的长椅,长椅背后是繁茂的树木,蓊郁的草坪,很多人坐在这面向清清河水、背靠片片绿荫的长椅上,沐浴着微风静静小憩,他们脸上那放松的神态折射出心中的惬意,这潺潺流水、碧碧青草与人融合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精美的油画。

国会大厦,精美建筑出人意料的旅游胜景

国会大厦,是华盛顿标志性建筑,也是美国的象征。它坐落在全城最高点上,全长240多米,高近百米,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建造而成,中间是一座皇冠形圆顶,圆顶之上立着一尊高近6米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女神头戴羽冠、左手扶盾、右手持剑、目光炯炯有神的眺望着远方。圆顶下是中央大厅,南北两侧的翼楼,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的地方。整座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风貌,严格按照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形式建造完成,恢弘大气,堪称古典复兴风格建筑的代表作。

原以为作为美国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国会大厦一定戒备森严,然而现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大厦竟对外开放,人们经过预约便可进入参观。有此良机,我当然不能错过。

进入国会大厦,一步入圆形中央大厅,一股华丽之气扑面而来,大厅很大, 直径有30多米,花岗岩铺地,云石为墙,高达55米的穹顶正中,镶嵌着一幅19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康士坦丁·布伦米迪和他的学生绘制的约430多平方米的巨幅画作——《天堂中的华盛顿》,画面上,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位于胜利女神与自由女神中间,他们周围簇拥着13位欢乐女神,分别代表美国创建时的13州。欢乐女神之外,是6组或坐或立、姿态各异的人物,分别代表着科学、航海、商业、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每个人物约4米高,各个栩栩如生。

穹顶下方的环形墙壁上,悬挂着《哥伦布登上新大陆》、《签署独立宣言》等8幅记录美国历史重大事件的巨幅油画。这些置于美国权力中心的巨幅画作,既展现了美国人对开国领袖华盛顿的怀念与敬仰,也反映了美国的发展史,似乎在提醒每一位美国人千万不要忘记国家的历史。

中央大厅南侧是一座雕像厅,里面陈列着数十位人物雕像。这些雕像,是根据美国国会1864年作出的全美每个州可选择两位在当地历史上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物制成雕像在国会大厦展示的决定,由各州制成的,每座雕像下方都标注着雕像人物的名字和他的功绩,这些各个时期在不同领域为国家贡献出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的杰出人物,深受美国人崇敬。在一组雕塑前,我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指着雕塑给一双十多岁的儿女讲着什么,虽然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但我猜想他们给孩子的一定是有益的启迪。面对此景,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真是一本无声的历史教科书”。

一路走,一路看,最后来到号称全世界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据介绍,这里共有图书及报刊、手稿、地图、音像资料等藏品1.4亿余件,其中包括我国永乐大典、敦煌经书真迹等许多稀世珍品。这里像很多图书馆一样,办一张读书卡就可以入内阅读,只是它的内部装饰一般图书馆无法比拟,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随处可见的精美绘画、浮雕结合在一起,使整个馆内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可以想象得出,在这里读书一定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国家二战纪念碑,铭记历史的生动课本

在华盛顿游览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

国家二战纪念碑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华盛顿纪念碑一侧。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上个世纪全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意日法西斯的铁蹄先后踏进61个国家、地区,致数十亿人遭受杀戮、摧残。美国原本置身事外,但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突然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造成4000多官兵伤亡,这使受到打击的美国对日本宣战,派兵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中,最终和苏、中、英等国及遭受侵略的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一起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取得胜利。1945年9月2日“二战”宣告结束。“二战”期间美国投入兵力1600余万,阵亡达40多万人,为了纪念这些在“二战”中浴血奋战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也为了让年轻一代永远牢记这段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决定以国家的名义修建一座国家二战纪念碑。工程2001年9月动工,历时两年多,于2004年4月底完工,2014年5月开始免费供民众参观。

国家二战纪念碑占地约3公顷,设计建造颇具意蕴。纪念碑中心是一个椭圆形广场,广场中间建有一座大型喷泉池,名曰“彩虹池”,象征着“二战”的胜利。广场南北各有一座拱形塔楼,高约14米,代表“二战”中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战场,两个塔楼两侧建有56根花岗岩石柱,代表着“二战”时期美国的州与属地,每根柱子上有一个青铜花环,柱子与柱子之间由一根铜索紧紧相连,寓意着国家的团结。纪念碑西侧是一面“自由墙”,上嵌4000颗金色五星,每颗代表“二战”中牺牲的100名军人,也就是告诉世人,“二战”中共有40多万美国军人献身。广场东面两侧花岗岩石壁上,刻有24幅浮雕,内容为全民投身“二战”的场景。边走边看,一圈游览下来,我情不自禁感叹美国国会议员们的良苦用心,可以说从彩虹池、塔楼、56根石柱,到4000颗金星、24幅浮雕,每一部分都寓意深厚,紧扣历史,堪称一部生动反映“二战”期间美国反法西斯战斗史的课本。透过每位在纪念碑驻足者的眼神,我能感受到:他们一定能记住当年法西斯侵略者的凶残、记住先烈们浴血奋战勇于牺牲的精神,记住“二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参观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期间,最触动我心灵的一幕是一些曾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虽年事已高,仍拄着拐杖、或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前来回忆往事、缅怀战友。他们有的神情凝重在镶嵌着4000颗金星的“自由墙”前久久凝望;有的在纪念碑“彩虹池”边给年轻人讲二战史……作为“二战”的亲历者,他们的身影引人瞩目,人们纷纷向他们投去敬重的眼神。参观者中更多的是年轻人,其中不乏来华盛顿旅游的其他州的青少年,以及年轻军人。看来用血肉之躯换来今天和平的先烈们,永远活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心中!

在二战纪念碑西侧一面石墙上,镌刻着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一段饱含深情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回报我们国家的这些勇敢的军人们。我们永远感激他们。美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出的牺牲。”这或许代表的正是美国普通百姓的心声。

旅游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当我告别华盛顿,美丽的城市风貌,恢弘的国会大厦,肃穆的国家二战纪念碑,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定格在了我的相机里,成为永远的记忆。

猜你喜欢

纪念碑大厦二战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电梯
二战那些事(连载)
冰淇淋大厦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